发愿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为生存和死亡,是没有办法分割的;出生时,就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来临。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我想首先请问:‘做人的意义在哪里?’佛教认为人生是苦,人因有欲望而痛苦,所以要修行得解脱。可是如果人生是苦,那么父母把孩子生下来让孩子受苦,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而如果人最终的目的,是..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蠢的愿、不切实际的愿,佛教徒当然也不例外,但佛教徒更应该要发愿以佛法来成就他人、成就自己。以我个人来说,我十五、六岁时,就知道佛法相当好,可惜知道的人很少,误解的人太多。其实佛法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因为很多人都将..

圣严法师《如何发大愿》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还要发大愿,实践人生的价值。但是到了中年、到了老年,却发现自己一个愿望也没有达成。究竟人的一生该如何发愿才能落实,而怎样的愿才能是大愿呢?年轻人因为不知道天空地厚,对自己的能力也不清楚,既想要..

圣严法师《不要发空愿》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然而却忘了‘愿’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最重要的是要实践它。然而‘说’总是比‘做’容易,因此常常有人说了一大堆,却完成不了多少,这就叫做‘发空愿’。虽然说有发愿..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薰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言行,不失仪态,不让他人不便,不使他人不舒服,对家人关心,对公共环境爱护,举手之劳做好环保。从观念、心理、口头到肢体动作,都能考虑到自我的品格以及他人的..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众生为了逃避劫数,必须修学佛法。修五戒十善能免除三涂之苦,即刀兵、水火和地狱诸苦;修禅定能暂时免除内心烦恼之苦;若能开悟而得智慧,即可出离三界的生死之苦。如果自己没..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是没有组织力、没有计划,说得好听叫做随缘,说得不好听就是没有主见。而生活上的散漫,如果是有钱的人,可能就会花天酒地、生活不规律,过着糜烂的生活;如果是没什么钱的人,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得凌乱,在工作上,他无法敬业乐..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很多人想知道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中国人说他是中国人,印度人说他是印度人;也有西方人告诉我,圣母玛利亚大概就是观世音。曾经有人问我:‘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我说:‘你认为他是女的,他就是女的;你认为他是男的,他就是男的..

圣严法师《众生成佛》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六十华严净行品)此偈是说,当自己认识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受了各人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会盼望一切众生,都能理解佛的道理,并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自己彻悟,又能觉悟众生、安慰众生、鼓励众生的大觉智者、大慈悲者。佛是..

圣严法师《发愿》

每一个人都会贪生怕死,只可惜当我们正在呱呱落地之时,便已开始一步一步迈向死亡的旅程。很多人自以为还很年轻,其实一眨眼间就会成为耄耋老者。人是很少能够活过一百岁的,虽然也有少数高寿的人瑞,但其生命的快速,也象是石火光影中事。就拿我们每一分钟十六次的呼吸来算,活到..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浅;人的才华有智有愚;人的动作有快有慢,这些不同的人来做相同的事,虽然不能表现出同样的成绩,但是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成就同样的功德。我常说:‘聪明和身体好的人,应该要为那些头脑笨、身体差的人做奴隶、做仆人..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事。不管比高比低、比胜比败,一旦比较,一定会陷入痛苦中。记得有一年,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的游泳比赛,有好几个国家的选手竞逐,结果日本选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别是俄罗斯、美国的选手,事后,记者们采访得到冠军的日本..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师父啊!我还小,我懂得太少了,我没有力量,度众生的事,师父你去度啦!我没有办法,我什么也不会!’请问诸位:会不会念‘阿弥陀佛’?只要会念就可以度众,如果连阿弥陀佛都不会念,也能用一颗随喜..

圣严法师《悟的定义》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讲的‘悟’与此有所不同。就一般人所谓的悟而言,约可分作五类:(一)艺术的悟艺术的悟实际上又可称为灵感。不论是文学家、音乐家或画家,他们的创作多半不是依赖平常的知识或学问,也不完全依赖技..

圣严法师:在家学佛者如何定早晚课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所谓定时..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欢和尘世接触,导致厌世的结果。他们很可能长期隐居在深山里一直打坐,然后就在山里坐化、死亡。然而,在定中死亡并不代表已经得到解脱。虽然他有禅定的功能和力量,可以暂时拋下..

圣严法师: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空,是因为通常我们都只重视眼前的一个小点,例如心中想要得到一朵花,一旦无法顺利获得,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落空而觉得沮丧。其实,如果没有花,能得到一枝草也不错;即使没有花、没有草,能得到一根树枝也很好;就算什么都没..

圣严法师《放下的幸福》情绪管理智慧

简体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当恼人的情绪来袭时,如何重拾愉快的心情?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简而言之: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人生,真的有很多不公平要去接受。生活,难免出现逆境。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负担起..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

真正的自由-圣严法师与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的对话

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地点:法鼓山台北安和分院提问人:《联合报》记者王瑞伶、梁玉芳与谈人:圣严法师(法鼓山文教禅修体系创办人);单国玺(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枢机主教)大师的一生问:非常高兴能邀请两位大师对谈,今天的访谈将分成三部分:一是‘大师的一..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过,开头二句:‘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与最后二句:‘处处观音菩萨,声声阿弥陀佛。’是当中最重要的。熟读背诵这二十句,并了解其中的涵义,不但可自勉自励,也可勉励他人。如果每位信众都能了..

圣严法师:人要赚多少钱才算足够

问:许多理财专家说,要准备几千万元才够养老;又说,年轻人立志要过「一亿人生」。但是这些标准,让人压力很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赚到这么多钱的。法师怎么看呢?圣严法师答:一切向钱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一种不健康的风气。每个人都要体认到:钱并不能代表自己的快乐..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里发了一个愿,希望在十年之内布施一千万元。当时这简直像是痴人做梦,然而她在发愿后的十年内,恰如其愿,刚刚好布施了一千万元。满愿后,她对她的先生说:“我已经为你布施一千万元,收据都在这里,全都是替你做的。&rd..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清净,必须将烦恼心净化,成为智慧心,这就是心灵的环保。心灵的世界包括心理的活动和精神..

星云大师《如何忏除罪业》

我常常听到军政各界人士,因回顾他们已往的罪业而慨叹不已。由于他们过去打过仗,到现在年老了,就自怨自艾地说:“过去在军队里杀人如麻,罪业深重,真是荒唐透顶!”在他心底深处,隐藏着别人所少有的感受。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重要..

争夺的心总是让人痛苦

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求取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转变成瞋恨心,终究会自害害人。另外一种..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法师的光临,感谢各位护法居士在这样一个风雨夜里来听我讲“佛教对行为的看法”,我要先对大家护持佛法的行为表示致敬!我们的行为,常常决定了一生的成败。世间上的人,有的荣华富贵,有的贫苦潦倒,这是为什么呢?有..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有能力,我们要礼赞他。其实,人能发心,我们更要礼赞他。古人一直叫人立志,行者一直要人发愿;立志、发愿,就是发心。心一发,则志可立;心一发,则愿可成。发心的力量真是微妙。你发心吃饭,饭菜不但可以吃饱,而且味道更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