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净土法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还被境转,等于零

【此皆迷己为物所转】这一句结论说得太好了。这个道理,诸位如果想要深入去研讨,在《楞严经》上。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这个「物」是包括自身以外一切境界,就是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用「物」这个字来作代表,不会为物所转。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外头境界所转,我们现..

大佛顶首楞严经:七处征心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在佛法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莫过于我们的心了。说起我们的心,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占察善恶业报经》讲的很清楚: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这一切世界、六道轮回莫不是我们的心所生起,经由过程众缘合和而有。可是既然心是如斯重要,那么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现代..

净土法门:不离经典才能保全学佛不变坏!

学佛到最后把握不住,变坏了。什么原因?我们学这些东西就明白了,对自己会提高警觉。我们也无法避免,外面的环境能避免吗?你跟这个环境相处在一起,你能不变坏吗?谁都没有这个把握。我自己有很深的感慨,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我还没有能变坏,原因在哪里?天天读经,天天讲经,..

净土法门:受苦就是享乐,享乐就是受苦

1「感应道交,即自即他」,自他是一不是二。「无虚无实」,不能说它是假的,也不可以说它是真的。「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自性、真心周遍法界。「众生依于业缘」,众生迷了,迷了才叫众生,迷了以后依什么?依业,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都叫业。业缘..

净土法门:安乐是从净定来,与环境不相干

你记住一句话,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是大乘经教的核心,那就是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就现什么。你想安乐,安乐就在现前;你想悲伤,悲伤就在现前;你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在现前;你想山崩地裂,山崩地裂就在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极乐世界是什么念头?仁义礼智信是..

净土法门:要清楚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

蕅益大师是很了不起的人,明末清初,他出生在明朝末年,圆寂在清朝,跨两个朝代。这也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著作非常丰富,有几十种。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于一切方便中,方是方法,便是便宜,方便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最容易学习的方法,这叫方便。..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是妙法当中的妙法

经不可不读,经不可不讲解。读清楚、读明白了,一定要讲解,讲解才能把效果扩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讲解,能解决个人问题,不能解决大家的问题;讲解,大家都清楚,大家都明白,大家都回头,这个社会问题就能解决,乃至于世界问题能解决。现在还有这些科技,卫星电视、因特网、..

净土法门:不要计较、好胜,一定要上上品往生

「《安乐集》云: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看,念老为了这句话,一心称念,举这么多的经论、祖师大德的注疏来说明。不是一个人说的,大家都这个说法,佛不是在一部经上讲的,在很多经上都讲,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今劝后代学者」,我们都包括在这里头,「若..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欠妥国王装哑跛91--素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八、禅定品91.欠妥国王装哑跛八、禅定品91.欠妥国王装哑跛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大,并令庶民安居乐业。梵施王娶有一梵积姆王妃,并拥有一梵具湖泊。但国王、王妃始终未生育太子,于是他们便经..

佛教里的“神童”,善财孺子的小传与启示

在大众熟悉的菩萨中,大多半都是肃静华丽的形象,像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然而,有一位菩萨却有些不合凡响。虽然他的实际修行境界已经达到等觉菩萨的果位,但显现在世人面前的却始终是个可爱的孺子形象,他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著名的五十三参的主角——善财孺子。..

净土法门法语:心量拓开了,海阔天空,清净无比

护持学佛网1学佛之可贵,是帮助我们真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不但认识现前,也认识过去、认识将来。2我们今天对自己不明了,是自迷;对自己明了,这就叫自觉。自觉里面达到最圆满、最究竟,那就是知道“自心”。整个佛法..

佛经里的故事 小驼​背--素食学佛网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刻,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

《百业经》:俱宿命通 断狼藉行 53--素食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说清楚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七:舍物舍身而求法89--素食学佛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七、寻法品89.舍物舍身而求法七、寻法品89.舍物舍身而求法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之地上,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净饭施主,财富广积如同多闻皇帝。他经常前往大海取宝,以各种至宝满众生所愿。他有次将从宝洲..

净土法门法语:自己不真干,业障不能消除

护持学佛网1我常说,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业障,名闻利养这个念头是业障,五欲六尘享受这个念头是业障,贪嗔痴慢这个念头是业障。2业障是烦恼,业障是习气,要把它断掉,要把它放下!你放下一分,跟佛的境界就接近一分;放下两分,跟佛的境界就接近两分。3你这些念头,当然一下断不了..

净土法门法语:你天天念佛,为什么不能成就?

护持学佛网1我们晓得念佛是大福报,而念佛往生是大福里面的大福,为什么?弥陀是世出世间第一福田,只有上智、利智才肯干。这话不是我说的,印光老法师讲的。有上等的智慧、猛利的智慧,他才肯干,为什么?他认识清楚,没有这么高的智慧认识不清楚。2我们一般念佛,天天在念佛堂念佛..

净土法门法语 :凡是做损人利己的事,都属于偷盗

护持学佛网1、“永离偷盗”。偷盗的定义“不与取”,这物有主,主人没答应,你把它拿来,或据为己有,或暂时使用,或移动位置,都不可以。以为树木花草无主,你错了,山神、树神是主,树只要有一人高,要砍它,三天前要祭祀,为它诵经念咒,请树神搬家。2、凡是做损人利己的事,都..

怎样通过体征判断临终亲友将投入六道中的哪一道?

一、临终投生六道的相状大王当知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投生地狱道的相状大王何等名为当生地狱十五种相。一者于自夫妻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者举其两手扪摹虚空。三者善知识教不相随顺。四者悲号啼泣呜咽流泪。五者大小..

净宗第一人—大势至菩萨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这个几句都是经文里面的话。从这几句,可以说将大势至菩萨已经给我们很详细的介绍出来了。可是初学之人,看了这个简单的介绍,对于菩萨殊胜的功德很不容易体会,原..

施行六度是培养高尚人格的保证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六度是菩萨必修之行,是度过生死苦海,到达快乐的彼岸之六种方法。它能普度众生、培养高尚人格,也能成就菩提,现分述如下:一、布施梵语檀那,汉译布施,就是“布己所有,施与众生”。菩萨利益众生,应以檀那为先,所谓“未成佛道,先结法缘”。布施有三种1...

觉悟世间无常才能逐渐远离死活轮回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网为佛学生,常于日夜,真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死活。——《八大人觉经》【注释】作为佛门学生,应当不分日夜精勤奋进,要以至诚之心诵念使人摆脱愚痴、..

18类与数字有关的佛教名相

一、有关一的法数:一刹那:极短暂时间。一弹指:短暂时间。一阐提:极恶、缺乏善根的人。一心二门:一心含真如、生灭二门。一心三观:于一心中观空、假、中三谛。一心不乱:专注一境,心不散乱。一念三千:凡夫一念当中即具足三千世界的诸法性相。一念不生:不起任何心念的境界。..

圆觉经原文

圆觉经原文唐佛陀多罗译序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

【孝道】什么是孝道?佛教的孝道文化及故事

孝道(传统文化)孝道,有孝顺的意思,旧指伺候父母所应做到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对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

占察善恶业报经译文

这些是我(阿难)据说的,那时佛陀、婆伽婆、已具备一切聪明的觉者,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应用大神通力,展示广博肃静清净无碍道场,为无数大众,演说深奥的六根相聚窍门(楞严经有六根互用为一根的说法)。那时大会中有一个菩萨,名叫坚净信,从座位上站起,整理衣服,裸露右肩,..

四十二章经白话文

世尊释迦牟尼修成道后,便这样想道:消除欲念,清净无为,这是最美妙的境界;进入专一静虑的觉悟境界,就能降伏各类妖魔外道。于是,便在鹿野苑树林中,开始讲示四谛圣道,传授佛法,度脱陈如等五小我,使他们削发开悟,修成正果。今后又有其他的比丘(僧人),向释迦佛提出许多疑问..

【禅定】什么是禅定?佛教禅定若何修?

禅定(佛教解释)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狼藉之状态,或曰禅为dhya^na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与坐禅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

【无我】是什么意思?无我境界是如何的?

无我是什么意思?佛教无我的意思无我,梵语(Anātman),即世界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自力个体,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相续赓续的五蕴聚集体。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自力的、其实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自力、安闲、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一般人都认为..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原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肃静清净平等觉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奥妙法百切切灾害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识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吴支谦译《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

【密宗】佛教密宗是什么?密宗手印图解

密宗(佛教宗派)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舶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