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德行成就身口意过去,佛教造法宝,都要选非常稀有的金属,并饰以七种珍宝,这样造出来的铃不仅声音清透,还具大加持力。同样,人想要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也需要好材料——好德行,以好德行成就我们的身口意。我的师父悟公上人常说“死人臭一处臭,活人臭处处臭。”怎样转变才能..
境界
济群法师:具足万法的自性
具足万法的自性禅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于觉悟本体之上。和教下的修行相比,更为直接,更为简明。如皈依三宝,教下主要是强调住持三宝,侧重外在的引导,而禅宗则强调自性三宝。所谓自性三宝,即与佛法僧对应的觉、正、净。觉,是觉悟本体;正,是通向解脱的道路;净,是觉悟本体所具..
传喜法师:我们迷失在六根和感官的境界当中
我们迷失在六根和感官的境界当中我们学佛的开智慧,挖空脑筋要开智慧,我们生命真实的存在是什么?真实的存在有时候不是你挖空脑筋要去感受的,色、声、香、味、触、法里面眼睛看到的,打扮的多漂亮、鼻子闻到的多香、嘴尝到的你调了多少美味,不一定是这些。如果是那样的话你的生..
净慧长老:《坛经》中的教外别传与藉教悟宗
禅(资料图)禅宗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把“教外别传”理解为是佛教以外另有一个传承,那就错了。这里的“教”,我们应当理解为“言教”。因为禅宗强调“以心传心”,认为个人的生死问题要从心上去解决,不是语言、文字、概念所能解决的,所以,禅宗..
修行也像“熏香” 慢慢慢慢就有了味道
熏修的味道古时农家妇女,在衣橱里放置薰衣草,让衣服充满香味,这就是“熏习”的力量。“熏习”是一种感染力、一种影响力。《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而时习之”,这也是熏习的力量。佛教主张“多闻熏习”,又谓“熏..
灵佑禅师一脚“踢”出个沩仰宗
沩山踢瓶(资料图)过去我们佛门有位灵佑禅师,参学于百丈大师,后来在百丈座下开悟,在大寮里任典座。有一位司马头陀,懂天文、地理、阴阳、术数。一天,他来到百丈大师这里说:湖南有个大沩山,是个风水宝地,将会成为一个能容纳1500人的大道场。他问百丈大师,派谁去开发这个道场..
《四十二章经》之断欲绝求:做人真的不能太贪心
《四十二章经》,第二章就是“断欲绝求”。经文是这么说的:“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这是讲给出家人听的。出家人“断欲去爱”,辞了六亲啊,这..
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法
星云大师时间:公元一九七五年地点:佛光山对象:大专佛学夏令营学员(弟子依空记)一。我们学习佛法──从淡处落眼二。我们学习佛法──从无处着手三。我们学习佛法──从疑处用心四。我们学习佛法──从拙处力行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辅导员、各位同学:今天是佛光山大专佛学夏..
修行好坏有评判标准吗
一信徒问师:师父,一个人的修行好坏,有什么评判标准吗?师答:这个还真不好说,佛也说过“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们现在毕竟还是凡夫,没有智慧去揣测别人的修行的高低和好坏。但这是在方便说,真正在行持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参考一些必要的教戒,避免走弯路和走..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些注经家也都认为这部《阿弥陀经》就是略写的《华严经》。那么《华严经》是甚深广阔的法门,所以他在,为什么这个广的东西用《阿弥陀经》这一千多字来加以宣说?这就是广法作略法说。这是二乘菩萨,等觉菩萨的智慧,都不能测的..
觉醒法师:学做「平凡人」
他比我职位高、比我更有财富和资源,比我得到更多的关注,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蝼蚁……有人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平凡是一种缺点,一种需要跨越的障碍。那么,让你烦恼的平凡,到底是什么样子,你所期望的不凡,又是什么呢?平凡,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不凡,是万众瞩目、长..
道源法师: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众生的心念,本来浑浊不清,要把它静下来、澄清。众生这一盆水,本来有泥沙,叫做浑水,你把它静下来就澄清了,取静为行,就是为澄清诸念。我们众生的苦恼在哪里?苦..
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
梦参长老:地藏菩萨能令我们的善根不坏
地藏菩萨(资料图)“令诸有情善根不坏,现妙境界,令众欣悦,劝发有情,增上惭愧,求福慧者,令具庄严,能除烦恼,如吐下药,能摄乱心,如等持境,辩才无滞,如水激轮,摄事系心,如观妙色,安忍坚住,如妙高山,总持深广,犹如大海,神足无碍,譬若虚空,灭除一切惑障习气,犹如烈..
僧人为何要敲打木鱼念经
敲打木鱼有何深意大家到寺院参访,经常会看到出家人敲打木鱼念经。很多人会赞美木鱼的声音好听,但更多人好奇:为什么要用木头作成鱼的形状,并且拿一只槌子敲打呢?其实它是有意义的,有四点如下:第一、有精进的意义:我们看水里的鱼,不管游水或静止不动,牠是不会闭上眼睛的。..
换双眼睛去看待世界 认识自己
自卑和骄傲,都是我们在与别人比,内心有高低、不平。这都是不知道自己成长的方向造成的,缺少正念,内心就都是分别念。人要有理想,心和行为才会有正确的导向,不会随着情绪乱跑。“霹雳手段”只是方法,核心是要有“菩萨心肠”,若无此内涵,就成了冤冤相报、以暴制暴。众生重果..
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点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
说要“度众生” 为何又说“没有众生可度”?
(资料图)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金刚经》文字虽相同,境界却完全不一样哦。这段经文我们在前面第三分佛陀回答须菩提尊者也是回答这一段。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文字相同,里面的境界完全不一样。能度与所度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去度..
宽运法师:“仰止唯佛陀”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仰止唯佛陀”是我们的终极追求(资料图)大家知道,《四十二章经》这第一章,他是什么呢?出家证果呀!出家才容易证果呀,出家他是,佛说了,“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那你想修行,成为一个出家修行者,你必须是辞亲出家呀!断了六亲,识心达本;这个识心啊,我们都..
传喜法师:殊胜因缘须珍惜
请问在座的大家,是佛法重要还是佛重要,哪一个重要?佛法重要,佛法是佛的妈妈,是佛母,一切诸佛都是从法里生出来的。我们要想了生脱死,你不是说见到佛了就可以了,因为你见到的是泥塑木雕的佛,其实你跟佛还是十万亿刹土的,你哪里了解了佛!你以为找个木匠雕雕就雕一尊佛出来了..
道源法师:佛告诉你为啥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心静智慧来(资料图)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佛经解释】“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众生的心念,本来浑浊不清,要把它静下来、澄清。众生这一盆水,本来有泥沙,叫做浑水,你把它静下来就澄清了,取静为行,就是为澄清..
传喜法师:三岁孩儿虽晓得 八十老翁行不得
我们今天见面的这个缘分就是佛缘,这个世间的缘分跟佛缘那是不一样的。佛缘是清净的、吉祥的,佛缘是永永久久的缘,今天你坐到这儿可以成为深刻记忆,我讲不好听一点,到我们要死的时候,这一辈子很多事都忘掉了,但是今天坐在这里面,你会很清楚。那个时候一想起此时此刻,一想起..
印光大师:禅宗净土都能成就 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资料图)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空的境界。这样,一切苦就都度脱了。教是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底证悟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然而..
大安法师: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经过胎狱的过程岂不迷了吗?大安法师答:如果是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的话,或者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他来的身份一般还是胎生。为什么?如果你是化身过来的,谈不清这个来历,你就很难摄受其他的人。你比如释迦牟尼佛,他有能力,有种..
学诚法师解读嫉妒:想想浩淼宇宙还有什么好嫉妒
如何降伏嫉妒(资料图)学诚法师:嫉妒是因为贪着自己没有的东西而生嗔心,被嗔魔控制而不能如实观照自他。要让心胸开阔起来,想想浩淼宇宙,想想历史长河,想想这个能思考的生命是多么奇妙,不要迷失在烦恼妄想之中。网友:请教师父,嫉妒因何而生?学诚法师:嫉妒是嗔心的一种,自..
圣严法师:地狱真的存在吗
天堂地狱不在任何一个方位区域,就在我们内心的方寸之间从基本佛法来看,地狱天堂皆出于自心。所谓地狱、天堂,在精神上的感受是有的,从果报来说,地狱的存在也是有的,但地狱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方位、区域。至于刀山、油锅、奈何桥、十殿阎王,这些都是出于民间信仰的传说。在《地..
广钦老和尚:修行窍决
广钦老和尚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梦..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 卡里没积蓄就会缺钱
生命是一张福报卡,去奉献积累福报(资料图)我们今天总说缺钱,找不到工作,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
传喜法师: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
我们迷惑在这个业力的世界里受菩萨戒主要是要发菩提心,而发菩提心首先要有出离心。所以佛陀先是讲小乘的,小乘侧重在出离,出离的关键在于我,对我的真实的认识。佛陀在讲这些法的时候是很简单明了的,他直接说这个我,有我吗?然后从地水火风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地大中有我吗?水大..
界定法师: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增一阿含经》谈得比较具体,其他三部经典要么是没有记载,要么是语焉不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未来世的好奇心,现如今有关弥勒佛的事迹已是名闻天下,比如奉化雪窦寺属于弥勒应化的道场,目前正全力打造成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