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明海大和尚:禅心三无

禅心(资料图)“禅心三无”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我们按禅的精神、按祖师的教导、以一颗禅心去生活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当然一个体悟了禅的境界的人,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我们根据祖师的教导和佛法的精神去描述这颗心,有很多角度,有些机锋、棒喝也是在展现这..

佛无问自说的奇特法门

佛宣说净土一法,是无量亿劫难值难见哪,“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就是我们要知道,佛宣说净土法门,这是无量亿劫都难以碰到的因缘,就好像优昙华那样的昙华一现,就好像石火电光,很难遭遇的。所以阿难这一问,对一切苦难众生都有太大的利..

大孝还是不孝?一位出家人的真情告白 我含泪读完...

出家(资料图)亲爱的爸妈:您们好! 随着春节日渐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后的岁月作了一个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还俗的问题,反反复复思惟了无数遍。现将深思熟虑的结果,同二老作一个汇报和沟通。因为我妈不识字,所以请爸爸将此信大意,向我妈清楚的解说一下。爸,您和我妈辛辛苦苦把..

梦参老和尚: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发菩提心(资料图)降伏其心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不贪。有台湾道友说念了十五年的《金刚经》了,好像一点儿都没有得到利益,不想念了,我就跟他说不想念就不念了。怎样能把心降伏住?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为什么读了十五年《金刚经》都不能降伏一下自己的..

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文殊菩萨(资料图)他心通有种种不同,如果是已经证道的圣人,比如澍庵,(清代高僧,扬州人,年少出家,性格狂放不守戒,被住持斥责,决心潜心修持。闭关三年后出关,判若两人,为人谦逊,无人能测度他证得的境界。一次,他在茶馆喝茶,邻座的人在争论佛经,澍庵笑着说,你们都不对..

佛慧法师:起死回生真有可能发生吗?佛教怎么看?

永不停歇的生死轮回道(资料图)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孩满月,请了许多人来祝贺。这些客人来了之后,说了很多祝贺的话。这个说:这个小孩的面相真好,将来一定是个大官。那个说:这个小孩的眼睛很有灵气,将来一定是个大才子。诸如此类。主人听了非常高兴,请他..

怎么知道师父在加持我们

一信徒问师:师父,怎么知道师父在加持我们呢?师答:我们学佛修行,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这个法界是整体的,我们的心和法界也是不二的,我的心,你的心,他的心,众生的心和佛的心,都是连着通着的,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用心。同理,大善知识的心也是周遍法界的,因此,..

永明延寿大师:学道之门别无奇特

永明延寿大师(资料图)文:永明延寿大师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历在耳根永为道种。世世不落恶趣。..

一诚长老:无分别心是道

宝峰寺,某天午斋毕。僧问:“饭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饭是滋养色身的,要做五观想。而且吃饭不要当饭吃,穿衣不要当衣穿。”很多人不理解,吃饭不当饭吃,穿衣不当衣穿,那应该把衣食当作什么?其实呢,对这句话,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我只是在提醒大家,对衣食住行,能满足基..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如法的身语业都要远离的。具足戒,这样的戒就叫比丘律仪,这是第四种。这里我们看到,比丘戒指的是身语,意不在里边。如果比丘戒把意制在里边,那就天天犯戒,不得了了。所以开始的时候,从身语下手,身语入了轨道,意也慢..

如何将往生渗透到梦中最深层的心意识

问:我要怎样做,才能尽可能地把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夫、期待往生极乐净土的愿渗透到梦中,渗透到最深层的心意识里?请法师慈悲教授此诀窍心要。大安法师答:梦中念佛功夫要相续,跟你平日的功夫有直接关系。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是在梦中,你先把你现在念佛的功夫做到相续。但是在日常生..

息心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间五欲六尘的那个心止息了,隔断尘缘了,因为那都是梦幻泡影的、轮回的内容。这就是“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往生净土是为了作佛,作佛是为了度众生。《佛说无量寿经》中说“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这是说往生之“易”。但《阿弥陀..

圣愿法师: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静坐的姿势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述:端身正坐,身心放松,面孔保持一丝微笑,头部正直,后颈微靠衣领。两眼微睁,自然垂目。眼若全开,易生妄想;眼若全闭,容易昏沉,甚至易出现幻觉境界;若无妄想,且无昏沉、幻觉等问题,双眼或开或闭,..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生起大慈悲心,特别是学佛的弟子,不是给他几个钱的问题,钱只解决一顿饭,你也供不起他,你能把他请回家供养起来吗?决不会的,你仅仅施给他几个钱,施舍钱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你能怎么办呢?应当在财施当中加上法施,给他说..

梦参老和尚: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梦参老和尚(资料图)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

心平法师: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一次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寓意着对新的一年的财运富足的祝福。值此新春佳节,贫僧也恭祝全国人民都能获得两种财富:“一种是世间的财富,即如法正业的通过劳作、智慧获得的物质财富。另一种是出世间的法财..

赞美别人是一种善举

世界上没有比欢喜更宝贵的东西,有时我们用再多的金钱、物资送给别人,别人未必很欢喜。不如给人一个笑容,给人几句赞美的话,用欢喜心结缘,不但不需要付出辛苦代价,而且会有很大的收获。所以,给人一些欢喜、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点安慰,乃至给人一点希望,给人一点祝福,都是..

明海法师:我在五台山闭关的体会

净慧长老与明海法师等五台山合影(来源:柏林禅寺)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都是谈不上的,一定要信。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学佛人的信心很容易被伤害,伤害我们信心的其实不是外面的什么境界,而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的信心伤害了。信心是一棵树,我们要给它..

圣愿法师:略解数息观

数息观佛教中,无论显、密,禅、净诸宗,所教示之三昧、禅定,皆可称为止观法门。止观有小止观、大乘止观、圆顿止观等,欲于短期之中,深入止观之堂奥,实非易事。今依行者之方便,特举止观法门中之“数息观”,为禅修之入门,行者若能精进修习,深心体悟,短期内必可获得良好之效..

蕅益大师:学佛证道 要具备三个要素

学佛证道要具备三个要素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这五条规范我们称之为"五戒"。第一条不杀生;第二条不偷盗;第三条不邪淫;第四条不妄语;第五条不饮酒。这五条是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佛教徒提出的五条要求。我们在生活里,如果在自己的思想意识..

明生大和尚:如何以深信切愿 念佛往生净土

如何念佛往生净土(资料图)法门无高低,只有是否契机,是否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烦恼和依报正报都不同,修行的途径和路径就不同,就算修学同一个法门,也会有不同的成果。所以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法门可以是共性,但修行的方法是个性的,因此无论修行何种法门都要找..

传喜法师:梦醒时分

梦醒时分一方面我们讲学佛,人皆有佛性。但老实说,人也有魔性啊,何去何从,是要选择的。你是要学佛,你还是要学魔。你拒绝学佛,那说明你已经被魔掌控了,这个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学佛又具有普世的价值,表面我们讲也并不高深,因为人人本具的。但现在我们重新来认识这个问..

果煜法师:修行是从“修不行”开始的

释迦佛打坐图(资料图)修行,其实是从“修不行”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希望在心理、生理上有所改变。但是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行开始的。先松再紧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如果性定,时时刻刻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到了这种程度,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这时身心皆空,远观其物,物也没有了,身心物这三种都没有了,这时..

净慧法师:在家居士修行的基本要求

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是我们修行的保证,持戒清净,修行就少魔障;定,是情绪的稳定,情绪稳定了,修习禅定就容易进入境界;慧,就是心地的开朗,心开意解,有正确的知见。修行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以邪为正,以正为邪,就容易走到误区,就会走很..

“信他”的含义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信他,是指从佛的那一面产生信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信释迦佛所言不虚。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这个南阎浮提,一代时教千经万论处处劝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绝对不会讲假话,一定要相..

传喜法师信众问答: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

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信众:请问师父,如何能做到心转境界?传喜法师开示:因为境界都是你的心啊,所以大手印教法里面有一首偈:“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观一切境的时候,这就是我的心。“观察于心,心之体性空”,虽然空,空而非灭,无所不显现,这就是转变境界了。所谓的对你好..

圣空法师:睡时做梦算不算造业?

摘自《54届楞严法会》答:睡觉时做梦不算造业,但是这叫业习。为什么你会做梦会有这种业习呢?因为你平时的生活习性导致的,你平时去做的这种习性是在造业,但是你做梦的时候,那已经是差不多要投胎的,已经展现出来,是果报了。展现出来已经是果了,而且在做梦的时候,就像中阴身..

宣化上人:念止万事无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如果性定,时时刻刻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到了这种程度,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这时身心皆空,远观其物,物也没有了,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