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编者按: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所以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

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随喜别人功德,你和他一样获得同等利益功德福报。索达吉堪布说我们在修随喜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看到别人幸福快乐、长寿无病、富贵如意,应对他产生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

读《无量寿经》将近五百遍,可是还不能收心

。问:底下二十一个问题,他说弟子已经不间断读《无量寿经》将近五百遍,可是还不能收心,不能得法喜。请老法师开示,指导几条原则,怎样读才算是如法?老法师答:读五百遍已经很难得了,不要灰心,再读五百遍你就契入境界了。要想早一天契入境界,你抓到一个原则,读经的时候不能..

净空法师:每天笑容满面的方法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於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

博爱一切众生的慈悲

现在的社会,极需要佛陀2500多年前的原始教义,而这种教义,归纳起来就是慈悲与智慧。在“慈悲”方面,佛教博爱天下一切众生,就广度而言,它与基督教、天主教等利他善行有一定差别。佛教不管是平等观、慈悲观还是菩提心,都要求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甚至是怨敌也不例外,这种境界..

《旅途脚印》:吃素

午夜,手捧一盏清茶,独享寒夜的清幽,收拾着连日来因各种事务缠绕而变得琳琅的心情。身边,大成就者夏噶措智让珠所著的《大悲书函》无声无息地吸引着我的视线,就着幽幽的灯光,顾不得阵阵袭来的倦意,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让我刻骨铭心的书函。很快,纷乱的思绪又被书中情真意切的..

艺术大师梅兰芳遇小偷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柔弱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人也对院..

修行人时刻应该保密的有三种事

修行人时刻应该保密的有三种事“隐秘自己之功德”,若按佛教的教规,自己即便具足很多功德,如严持净戒、具足智慧、具足禅定等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也都不能在别人面前宣说,必须保密。若自己宣说自己功德,多半是五毒中我慢的显现,且别人不一定对你生信心,反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

如何应对谣言

昨天已经讲了,别人的侮辱毁谤、粗语恶语,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对心也没有任何损害,故应安忍这些轻毁。对方又提出一个问题:“虽然身心不会为讥毁所害,但讥毁会导致世间人不喜欢我,对我的修行学法有障碍,所以我还是不愿意接受粗恶之语。”答曰:讥毁固然可导致他人因了知你的..

认识态度模式的重要性

题目:《认识态度模式的重要性》顶礼十方诸佛菩萨!顶礼济群导师!说来惭愧,进三级修学也学习了一年多了,自己从过去学佛的小白到进入同修,虽然学了不少名相,也纠正很多过去对佛教错误的认识,但面对逆境时心却是随境界转往往败下阵来,对此自己总是很苦恼,经常在大共修喊法不..

无上士是什么意思?佛教无上士解释

无上士是什么意思?佛教无上士解释无上士(Anuttara)是佛的德号之一。佛有十种德号,分别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无上士这一德号主要反映的是佛境界的至高无上。佛的觉悟已经达到了究竟圆满,世出世间没有高出其上者。佛陀的..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气动与灵动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其他如腿痛、腰痛、肚子痛都是正常现象;麻的情况通常都在腿部,并没有危险,有两种麻法:一种是站起来时,觉得两条腿不是自己的,甩甩腿,慢慢地走几步就了;另一种是麻□,腿上有一..

学佛配偶不理解怎么办?将修行功德回向给对方!

人与人之间出现的各种差别,有来自前世的业力也就是先天的业力,以及今世的努力还有自身的学习。佛法认为,众生的一切,身心健康,及所处的环境,都是自己的业力所造。有人错误的认为,跟自己的理念,看法不同的人,就是异己,不能容忍,而加以排斥。如果不能改正这种观念,就会备..

学会夫妻相处的艺术 让婚姻幸福和谐美满

自从女娲用泥土捏出了人,世界上便有了男人和女人,也就有了关于男人与女人的“绵绵不断如春水”的话题。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没有男人的女人与没有女人的男人都是不完整的半个球体,使两个半球体“合二为一”快乐地向前滚动吗?那就要学会夫..

业障和魔障有何区别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说不出究竟什么原因,即使能真正说出原因,也都是穿凿附会。譬如:于修行时,忽然得一场大病,而且是急性病须看急诊;但说也奇怪,等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却又查不到任何病状,而说你没事,休息一阵子就好..

《印光法师嘉言录》白话文

(印光大师著;圆涛法师白话译)[封一题词]宣讲因果报应的道理,这是儒家、佛教等的圣贤之人,治理天下,使之太平,度脱众生的大方便之门。圆满家庭教育的实践,是一般老百姓,克尽伦常,尽其职份,化育栽培圣贤之人应尽的职责。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业障..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几句话。这次特别感恩上宏下海法师慈悲,到这边给我们同修带来佛法的甘露。让我们在菩提的道路上,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通过法师的开导跟演讲,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增加了我们的善根,增加了我们的福德,也增加了我们的资粮。所以..

容通法师:妙法莲华经玄义

(一)各位同修,请跟我一起合掌,跟着我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大家放掌。阿弥陀佛(众)。各位同学、各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众)!今天对于我们..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今天是我们连续昨天第二次的这样的一个法会。那么从今天上午,还有两次我想讲一下,净土的资粮,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的信、愿、行。相信诸位对于三资粮的讲解课程听闻已经是非常的深厚。特别是在行门上,我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和觉..

一念之间 -- 今天的我已经不是昨天的我

加入三级修学五个月了,辅导员师兄让我来分享,还真是很汗颜,因为觉得自己修得不好,串习很严重。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我愿意把我的教训也分享给刚刚加入三级修学的师兄们,让大家可以从一开始就绕过这些障碍。导师制定的这套教材和每一课的修学思考非常的科学而且循序渐进,每一课..

「心与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演法者,随已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则翻娑婆之七苦..

让生活成为修行

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个说法,觉得很欢喜,就像古大德讲的那样:“运水搬柴无不是道”一样,特别是看了一些禅宗大德的公案,对这种把生活与修行打成一片的状态很是羡慕,虽然自己也做过这样的尝试,可是每每却总是觉得无从下手,难以维系,只能..

字数最少的一部佛经:268字阐述佛教核心内容

佛经中有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全文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

净空法师:跟着念佛机听,效果非常大

关于个人在家自修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奋,自己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实在找不到共修的,一个人修可以,不是不可以。现在我们用远端教学的方式,听经你没有问题,..

道证法师:佛像为什么会起立来答礼呢?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印光祖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一位姓杨的居士,有一天他在拜佛的时候,竟然佛像起立来答礼,也向他礼拜。不是人,是佛哦!佛像都爬起来顶礼答礼。如果这位杨居士一动心,稍稍有一点儿自鸣得意,以为我一定是很不错啦,否则佛像怎么会起来答礼呢?这样..

科学家惊人发现:原来基因就是业力!

有漏的世间为什么许多人做好事却没有好报呢?因为他的身、口、意缺口太多,福报功德自然也会漏了。布施行善,若是心不甘、情不愿,让受者额度尊严受到伤害,如此纵有善行,布施的功德也会漏了。帮忙别人做了不少好事,若你一直抬高自己,自我膨胀,别人不服气,反而对你訾议,这就..

幸福在哪里?

心灵创造幸福读后感幸福在哪里?这是我一直在追逐的一个问题。事实上,它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认识深度,而这个深度又取决于我们对生命乃至人生意义的认识。面对逆境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接纳,要认识到世事的无常,我从来都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的,特别是爱情,所以我基本上不太..

达真堪布:《现观庄严论》讲记二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前面讲了见道的本体,有十六种刹那智慧,各宗派对此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依靠现证诸法实相之智慧,在一个成事刹那间,就能圆满现证三界之四谛法性。自体是一个..

达真堪布:有功德的人都很

无论你的境界有多高,智慧有多深,都要谦虚、低调。越有功德的人越低调。有些人是特意低调或谦虚,其实真正有成就有功德的人不用刻意为之,自然而然就很低调。我们有时候想表现自己,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超越,不然还需要这些吗?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