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

经常放生者,得无病和长寿报,放生的意义在真诚护生

若想长寿,则应放生。《放生赞》云:“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无别方,戒杀放生而已矣。”又弥勒菩萨偈云:“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佛经中说人天七德:“种姓高..

净土法门:现代人怎样理解:“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

所以有很多同学问我,我都告诉大家,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是很好的、很幸福的一个时代,为什么?灾难这么多,社会这么混乱,你对于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正好到极乐世界去。如果这个世界太平盛世,你生活在这头,你对它贪恋,你不想往生,就把你这一生作佛的机缘错过了。所以益大师讲得好..

嘎玛仁波切:真正的“佛系”随缘,是我们经过努力让这个缘分成熟

佛陀是梵文的发音,意思是觉悟者。所谓的觉悟,就是他的潜能开发到了完美的境界。释迦牟尼佛的智商和情商都已经开发到了一个完美境界,这就是觉悟,我们称他为觉悟者――佛陀。他觉悟了,明白万事万物都是来自因缘和合。比如有个名叫嘎玛的喇嘛要来上海,大家在手机或互联网上发布..

梦参老和尚:华严经梵行品

(梦参老和尚二○○四年讲于五台山普寿寺)第一讲我们前面讲的是〈十住品〉,讲如何证得十住,讲如何修行来进入十住的位子,而且是一住一住的说。〈梵行品〉呢?是通说十住菩萨修行的方法。在〈十住品〉中,不论出家的、在家的,是通修的;在〈梵行品〉就不是了,〈梵行品〉专指出..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咱这部《般..

宏海法师:净土资粮--信愿行

信(一)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请放掌。尊敬的各位常住法师们,特别是我们住持法师,还有诸位居士同修,刚才法师也讲了,今天呢因缘非常殊胜,刚好是初一,又是&l..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1、唐·玄沙师备禅师《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福建人,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此后“应机敏捷,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定,必从之请益”。至若与其师兄雪峰和尚征诘,亦当仁不让。雪峰和尚称他为“再来人”。有..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译注)《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文字,皆选自李净通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1952年从《印光法师文钞》正编、续编、三编中选出的精粹部分,分为十类,一共有333则。李净通居士说:“今为便利阅读《文钞》计..

为什么选择佛教?

全世界有很多宗教,为什么我们选择佛教呢?因为佛教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对六道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无论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或是其他宗教的信仰者,佛教认为对他们都要一样的关爱和慈悲。世界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传播时间最久远的,而且不需要通过枪炮或任何武力,就延续了二千五百..

诚信艺术家李苦禅,为老友焚画

李苦禅(1899-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

“绝待圆融”的意思是什么呢?

莲友问:“绝待圆融”是什么意思?宗柱法师答:首先说这不是世间法的特点,我们这个世间是二元对立的,有彼有此,有好有坏,有善有恶。“绝待圆融”在圣道门的解释,说的是佛性,不二的意思。“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的、没有和它相对待的东西,..

目犍连、舍利弗都逃不过业力,凡夫念佛就能消业吗?

弟子问:师父,大目犍连、舍利弗学佛、修佛不可谓不好,可是最终却没能消业,被异教徒伤害,这是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学佛的能力不会超过这两个尊者,通过学佛、念佛就能消业吗?能照法师答:首先,我们对业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业分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可往往我们习惯把重大的逆..

燃灯供佛的功德(住真实慧有声书第八十篇)

现在有些信佛的人发心举办燃灯供佛法会,他们操心受累,忙前忙后,天还没亮就在空地上搭起了帐篷,在帐篷里面摆上很多的佛菩萨像,供上水果,点上油灯,耗费了很多人力、财力,物力。并且特别地规定,为了防止凡夫的气味熏坏了佛菩萨,参加法会的每一位信众,进入帐篷时必须要戴上..

睡醒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你做对了吗?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编者按:”“菩萨”,全称“菩提萨”,觉悟有情之意,自己觉悟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众生,故名菩萨。菩萨平日有何表现?究竟是啥境界?诵读《华严经净行品》,就能获得最佳答案。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

淡定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是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受外界的影响,不以一时的“得”而过分喜悦,也不因为一时的“失”而烦恼。万物自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对待自己的未来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学会感恩,你的人生一帆风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感恩是一份美好感情,是一种健康心态,是一种良知,是一种动力。人有了感恩之..

该如何行持利他的行为?

问:大乘学人该如何行持哪些主要的利他行为?索达吉堪布答:我们发了无上菩提心,进入大乘菩萨道后,所学所行,都应当是为了利益他人,为了无边无际的轮回众生得到解脱而行,除此之外,不应该去做其余事情。饶益众生的事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地饶益众生,如讲经传法,引导众..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一念三千,有情每天动了什么念头,它都在法界法流里流转。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法界就是每有情的那一念牵动着,每个人都有他发射的、每一刹那都发射不同的念波,所以在这个整个虚空法界,就形成了很复杂的念波的那个效应,共振效应。一切逃不出业果因果!有人说那个明明是外面现象..

洛桑陀美仁波切:情爱诱惑

洛桑陀美仁波切●当我们用世俗心去亲近上师、修持佛法时,永远品味不到法喜,永远也得不到佛法中的智慧。●对上师有信心是非常好的,是成就的根本。但我们注意的是,要有信心不要有贪心。●修行人要以慈悲为怀,处处为他人着想,令他人生欢喜心,但不要掺杂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要有情爱的行..

记住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人生有四大幸福的事情: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候遇到一位好老板,成家的时候遇到一位好伴侣,烦恼的时候遇到一位好师父。心好命好前途好。人的慈悲,会让你处处遇见好人;人的善良,会让你处处遇到机会;美好的心愿,能成为一种动力,塑造你的形象,决定你的人生,记住一..

一个人怎么才能解脱痛苦,只有将心融入佛的智慧!

人命就在呼吸间,学佛就是要懂得人生苦空无常,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下的只有一生的遗憾与悔恨。学佛就是在激活我们的慧命,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过眼云烟,对于大千世界来说,我们人非常渺小,只是一粒微尘,要学会放下。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只有..

净土圣贤录易解: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不清楚他的出身,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六二七~六四九年),看到西河道绰禅师的净土九品道场,欢喜地说:「这真是进入佛法的入门要道。修行其他的法门,迂回艰困难以成就,唯有此净土法门,可以迅速地超脱生死轮回。」于是诚恳老实地精勤苦修,日夜不断地礼拜读诵。不久之..

净土圣贤录易解:唐飞锡

飞锡: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专精学习戒律威仪,后来与楚金法师研习天台宗的教观。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七四二年),曾游化到京城,最后居住在终南山紫阁草堂,并撰写《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其上卷,说明了普遍忆念三世一切诸佛的法门,大略如下:「帝释的天网如果未张开,成千的璎..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

佛教如何看待生死问题编者按: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所以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

嫉妒心没了,福报就来了

随喜别人功德,你和他一样获得同等利益功德福报。索达吉堪布说我们在修随喜心时,观想任意一位众生――看到别人幸福快乐、长寿无病、富贵如意,应对他产生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心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

读《无量寿经》将近五百遍,可是还不能收心

。问:底下二十一个问题,他说弟子已经不间断读《无量寿经》将近五百遍,可是还不能收心,不能得法喜。请老法师开示,指导几条原则,怎样读才算是如法?老法师答:读五百遍已经很难得了,不要灰心,再读五百遍你就契入境界了。要想早一天契入境界,你抓到一个原则,读经的时候不能..

净空法师:每天笑容满面的方法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於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

博爱一切众生的慈悲

现在的社会,极需要佛陀2500多年前的原始教义,而这种教义,归纳起来就是慈悲与智慧。在“慈悲”方面,佛教博爱天下一切众生,就广度而言,它与基督教、天主教等利他善行有一定差别。佛教不管是平等观、慈悲观还是菩提心,都要求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甚至是怨敌也不例外,这种境界..

《旅途脚印》:吃素

午夜,手捧一盏清茶,独享寒夜的清幽,收拾着连日来因各种事务缠绕而变得琳琅的心情。身边,大成就者夏噶措智让珠所著的《大悲书函》无声无息地吸引着我的视线,就着幽幽的灯光,顾不得阵阵袭来的倦意,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让我刻骨铭心的书函。很快,纷乱的思绪又被书中情真意切的..

艺术大师梅兰芳遇小偷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柔弱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人也对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