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如果说有一点成就,都是因为遇见了三位老师,并且得力于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不幸,因为遇到战争而失学。尽管如此,我一直没有离开书本,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二十六岁,我有幸跟方东美教授学习哲学。方老师很慈悲,看到我真心想学,就让我到他家里..
境界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16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16第五章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5》十三、印光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 阳人。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即..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四依”的最后一依是“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卷都是圣言量,但圣言量又有应机说法的不同,观机逗教。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佛没有说一个字,法是无言的。但又为什么自然说了这么多法?这些法都是黄叶止啼,都是船筏、工具。就是因为众生根机有顿渐、偏圆..
大安法师: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识
现在来看第三“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是说我们要依三乘的智慧,不能依心意识的妄想分别。三乘佛法讲“智”,声闻、缘觉是得“一切智”,证得诸法空性的智;菩萨破“尘沙惑”,得“道种智”。众生的“见思惑”像恒河沙、像灰尘那么多(用尘、沙来形容,是说明量很大,但并不..
宣化上人: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
修道的人,就要依法去修行,不要起怀疑心。生出种种的怀疑心,这是障道因缘。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一切世间所有名佛名等彼而出生悉使众生离痴惑此断迷神所行处“一切世间所有名”:一切有情世间的众生,都有自己的名字。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有无量无边的名字。所有名就是包括一切众..
宣化上人:夫妻分为有缘和有怨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这个世间人,以为爱是最好的一件事了,所以男女也相爱,父子也相爱,岂不知这个爱就是个苦啊!说:“我知道爱别离苦,当然是苦了!”就没有别离,也是苦的。你讲这个爱,爱到极处,爱的反面就是憎了,就是憎恶。为什么生出憎恶来?就因为这个爱。为什么生出这个爱?..
海涛法师:当你把念头改变了,境界就改变了
「一切法唯心造,一心创造十法界」,你的心态在哪里,你就得到什么样的境界。所以我想,这个世间变化无常,我们可以藉着这个变化无常的世间,来修行我们这一颗心,这个最重要。所以在任何境界,各位都要拿来修行。当然佛陀要我们修得最好的是慈悲心、大悲心,这个是最重要的。所以..
如何平息自己对不同人的分别心?
我有一种心态:我不会因为一个人是尊贵的老师、另一个人是无名的扫地阿姨而有区别,会同样尊重他们,甚至帮助乞丐时,也会注意不要有一种施舍的态度。但是我不能够忍受那些有权有势又自以为是的人,不愿与他们接触。在生活中我应该怎样处理好这种分别心,令自己的心更平和,就像您..
现代人最大的病:心好累
在我看来,中医、藏医都是对人体的一种整体性治疗。人们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这只是口头禅,内心是否真的对这种理论和疗法有信心?也不见得。而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学习这世间的任何学问,都要先对它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才会去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成果。就像人..
怎么会有“一见钟情”的情况?
问:我觉得真的有爱情,不然怎么会有“一见钟情”的情况?索达吉堪布答:恋人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只看今生,不了解前世,很多现象难以解释。按佛教的观点,你对某人一见倾心、情有独钟,这绝非是一种偶然,而是源于前世的宿债——对方要么是来讨债的,要么是来还债的。如果对这种因..
无端诽谤对修行人意味着什么?
问:对修行人而言,无端诽谤意味着什么?索达吉堪布答:《修心八颂》云:“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恰卡瓦格西为求这一颂的后两句,依止夏日瓦上师六年之后,才得到了传承。他一生依止修行,最后断尽了我执及我所执。这一颂从字面上看..
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盛世良方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贵到老;有的人则是终其一生努力奋斗,到头来还是潦倒以终。就像生活在我们这片贫穷土地上的人民,用尽平生之力辛苦劳累一辈子,也才能挣个几十万,然后买一套房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如同我的父辈叔辈便是如此,辛辛苦苦几十年,在..
《百业经》:(43)土地变金地农夫供佛土地变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 论》中曾有..
妙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二回拜慈航童女奋迅城中参大德慈行童女狮子宫天衣器中佛影现诸行所了境与智般若波罗普庄严因而得到灌顶住这时,善财童子对于善知识,生起最尊重的心。又生出广大清 智慧的了解,所以他时时忆念大乘法,专心研求佛的智慧,希望能常见十方一切常住诸佛,观察一切诸法境界。……善..
一句佛号就是止息妄念的好方法
不学佛之前,都是散乱、黑暗、狂躁的心,在里面加入佛号,就有转化的功能。一句佛号就能收摄散乱的心,让它逐步有序地安静下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禅的境界。一.浊水投珠原来我们对境,都是散乱的,现在把攀缘五欲六尘的心转换一个攀缘的对象,攀缘这句佛号。这句佛号就以在..
一个人有福气的3个征兆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为人处世,不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做人太狂,必定会得罪人,迟早惹祸上身。风水轮流转,世事难预料,曾经看不起的人,可能一朝得志,飞上枝头变凤凰;曾经嘲笑的人,可能平步青云,得财又得势。所以,为人..
人生境遇多变保持活泼心性
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中,在六根接触六尘中要随顺悟入,接触人、事、时、地、物随时随地都可修法,不会没有时间,在任何状况中都可以修行,修行很有意义,问题是怎样随顺悟入,交融在一起。一般地把学佛修行当成孤立状态,拨出特别时间才会修,这样会有障碍,会痛苦。孤立起来..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南怀瑾:谈调心与调息
平常小腿和脚最容易感到累,今后我要学会放松小腿和脚,日常行住坐卧中都不可忘记,看能不能好。有一种方法可以治好此病,那就是止息。在行拳过程中,感觉到个别动作呼气是鼻子呼出,而且声音有点急促,只达到肺部,并不是丹田呼吸,这样好象不对。南怀谨对呼吸有非常高明的看法:..
希阿荣博堪布: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心静
问:师父,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静心。心无杂念的境界好难啊!答:作为初学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静下来再去念佛,那样的话,你很难有机会开始念佛,相反,你应该通过念佛使心安静下来。心里越乱的时候,越要果断地提起佛号、心咒,把散乱、四处攀缘的心收回来。心咒又称为“心的保..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二编15
第五章净宗十三祖的生平与思想《14》十二、彻悟大师生平与思想1.生平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到房山县,投三..
弘一法师:佛说人生是苦背后的真意
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这个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一种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的,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
仁清法师:精进对治懈怠
释迦佛和弥勒佛他俩是同修,曾经一起修行过,他俩最大的差距为什么一个释迦佛,一个弥勒佛,相差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成佛,就是因为精进度不到,你要是不精进,即使是行了善那也很难成熟。没有不一样的变化,就没有不一样的提高,这个不一样的变化怎么知道的,你自己认知的,自己认..
虚云老和尚: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智敏上师:三皈的信仰不丢,就不会堕入邪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智敏上师讲授董其昌行书《心经》明崇祯六年书于长安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是赞叹般若波罗蜜多的功德。从这个地方看出,它的功德那么大,所以我们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在印度,婆罗门..
宣化上人:修道人不可自吹自擂,规规矩矩依法修行才是正途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不能说我有境界,听到虚空中有人在说话。那简直是着魔,不是入定。修道人。要“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连自性都不认识,还要另外头上安头,弄出一个神或菩萨,这是错误的思想,愚痴的行为。修道人,时时要回光返照..
海贤老和尚:好好念佛
刘居士对老和尚说:「他们想问问您,看看您念佛出的有啥境界没有?」老和尚说:「有啥境界可以给你说吗?」旁边的吴居士忍不住插话说:「给俺说说吧!」老和尚微笑着说:「没到时间哩!现在没法说。」吴居士还是好奇地又问了一句:「那你见极乐世界了吗?」老和尚说:「你见到了啥,老..
海涛法师:“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
◎世间的一切皆是变化无常的,尤其是身体,我们提升和美化的,就是这颗心。◎由智慧所成的金刚之身,既无忧惧,也无病痛,是永远不变的。◎法就是世间实相的真相。◎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依据条件而生,也依缘而灭。◎把无常、演变、苦恼视为实质的,视为归我所有的,都是错误的。..
达真堪布:福报随缘至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的才是真正的福报。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沟里,名闻利养自然就来了,侍奉、供养堆积如山。他的境界是手掌和虚空等同,黄金和牛粪等同,再多的黄金他也不会执着。他没有积财、守财的烦恼和痛苦,也没有失财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虽然..
慧律法师:佛心慧语四自在篇23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互逞权势,如蚂蚁之群聚腥膻,如蚊蝇之竞吮腐秽。◆‘过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病莫大于不知己之失。◆‘淡泊‘老实,是一种极高深的人生境界。◆永远别浪费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都会说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