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了这些无形的财富。得到物质财物,只能让我们的生活相对好一点,却并不能让你的人生富有,只有得到这些无形的财富,我们的人生才会圆满、富有、高贵。一、惭愧惭愧就是做错了事情以后,自感愧疚。惭愧就是我们的羞耻..
圆满
对地藏菩萨要有信心
佛在经中,多次赞叹地藏菩萨功德,超过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为什么?这些大菩萨,功德都是圆满的。但和娑婆世界众生缘分不同。地藏菩萨和娑婆世界众生缘分最深,佛所以赞叹,是让娑婆世界众生起信心,对地藏菩萨起信心。在《地藏经》中第六品“如来赞叹品”,佛出广长舌相,佛不仅嘱..
蓝毗尼
中尼友谊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让我们心手相连。早在1500多年前,中尼就开始友好交往。公元5世纪和7世纪,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先后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礼佛求法。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陀罗自408年起在中国译经弘法21年。中国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
拘尸那罗
拘尸那罗(梵语:र,Kuśi-nagara,巴利语:Kusi-nārā),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拘尸那迦为释加牟尼圆寂地。这里也是佛陀生前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处。荟萃拉各国的佛寺建筑风格,地理位于印度北方..
智慧法语:文殊菩萨说见到森林可以念这句口诀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经典原文】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见丛林”:若见着一个大丛林的时候。那个树木丛生的一个地方叫丛林,那么道场里边,因为十方的僧众聚会到一起,也犹如大树一样,所以也叫丛林。若见..
智慧法语:见到尘土飞扬的马路 文殊菩萨会这样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经典原文】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华严经》【经文解释】“见路多尘”:看见那个路上多尘,很多尘土。像美国这个路很多是柏油路,用tar来造这个路就没有那么多尘,普通的路很多尘土的。这时候又发愿了,“当愿众..
智慧法语:下坡时默念这个口诀吧 文殊菩萨教的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经典原文】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华严经》【经文解释】“见趣下路”:见走这个下坡的时候,“当愿众生”,“其心谦下”:这个心要谦下,要客气一点,不要那么贡高我慢,唯我独尊,天上天下,天下天上,都是只..
清明节,用什么方式祭祖最为圆满?
对于佛教弟子而言,如果讲到要“祭奠超度亡者”,那么每一天都可以当做清明来过。因为我们只要把每天所作修行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扫墓、烧纸、是否上供品、是否燃香,这些风俗习惯更多的是出于自己情感的需求,让自己心里“过得去”,跟亡者的关系并不大。所以..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恭颂《普贤行愿品》祈愿世界和平安宁,祈愿家人、朋友幸福安康!
2016年3月29日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恭迎普贤菩萨圣诞日,作何善恶成千万倍。请大家行持吃素放生﹑供灯﹑诵经﹑献花﹑行善等善法,并发心念诵观普贤菩萨心咒:唵梭嘎呀梭哈!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早证菩提。祈愿世界和平安宁!祈愿家人、朋友平安吉祥!《普贤菩萨圣诞的故事》普..
忏悔后还会受报吗
关于业力能否忏悔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存有自性见。因为业也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既然是缘起的,必定可以对治,这一前提应当确定。否则,将业视为固定不变的力量,显然不符合佛法的缘起观。至于能对治到什么程度,因涉及诸多因素,不可一概而论。业力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造..
学佛之人要做你自己
学佛之人,人心向善,总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却懂得宽容别人犯的过错。可是,有些学佛之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总是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影响自己的修行。如,看到现实生活中太多争名夺利之人,甚至为了名利而不惜做伤害他人之事,如贪官污吏,为了个人私欲,置国家及人民的利益而不顾;..
学佛,需要什么心态
学佛,不仅要有诚心,静心,耐心,还要有好的心态,否则,你就会心猿意马,影响心情的平静的同时,还影响学佛的成效。有些人,学佛是有目的的,是带着功利性色彩来念经、拜佛的。如有这样的人,他想发财,他就会在心里给自己下一个任务单,我每天念多少经,拜多少拜,拜多少佛,我..
智慧法语:看到"地狱门之匙"时 你要这样思考
拿锡杖或见到锡杖时可以这样发愿【经典原文】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华严经》【经文解释】“手执锡杖”:这个锡杖,一般人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手拿那个锡杖,那是开地狱门的一个锁匙。那么把地狱门一开了,把饿鬼就都放出了。所以出家人也都手执锡杖,手执..
将好处给予别人,把坏事留给自己
有些人的生活诸事不顺,虽然起早贪黑地辛苦工作,却依然收入微薄,钱财常常入不敷出,购买的股票又连连下跌,每日里心烦意乱,经常跟同事争吵,家庭纠纷不断,有时还会被别人欺压、侮辱,自己想要学习佛法时也会障碍重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因为我们多生多劫以来一直保..
智慧法语:走路时也能修行?文殊菩萨教你妙法
走路时可以这样发愿【经典原文】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华严经》【经文解释】“涉路而去”:涉路也就是行路,在路上跋涉。这个路也就是我们修道,我们行路也就是修道,修道就是行路。行路,你要是半途而废,中道自画,你就不会到达你的目的地,不会直达宝..
放生三年那些事儿
一我原来一直潦倒不堪,身体又不好,患乙肝三大阳,发展到肝腹水了,当时已经在生死边缘了,后来因为坚持放生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肝病痊愈了,运气也好了。我把这番经历记下来了,很多朋友看过我的文章,都非常羡慕我(具体请参见:《肝腹水患者的信佛因缘》)。有的人也开始学我放..
自私的心是留不住福报的
学佛,要从约束自己开始,这体现在佛法的“律”。然后靠清净持戒的定力,不断深入了解佛陀的殊胜伟大、佛法的内涵和境界等等,这就要靠“经”。光是佛陀、佛法伟大也没有用,我们要把自己也变成佛陀,这个方法叫“论”。经律论三藏,其实就是一种最圆满的智慧,佛陀告诉我们,这种..
智慧法语:上坡也有大修行!文殊菩萨教你爬坡口诀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经典原文】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华严经》【经文解释】“见升高路”:走路遇到高的路,向高坡走的时候,这又发愿,“当愿众生”,“永出三界”:永远超出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你看!这个欲界,我们人谁能超..
智慧法语:聚会时别光玩耍 念念菩萨教的吉祥口诀吧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经典原文】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见众会”:假设见着讲经法会,或者是无遮大会,或者种种的会,种种的聚会之处,这时候又“当愿众生”,“说甚深法”:能演说这个甚深的法要。“一切和..
不要有轻松而赚大钱的心态
很多人找工作,都希望找到又轻松,又能赚钱的。这个想法有问题。今天讲一讲,劳动和赚钱的关系。很多人用钱来衡量劳动,人们只问钱多少,不问劳动付出多少。于是人人都有一种偷心,想要工作简单轻松,有想要赚大钱。这个想法,是一种不老实的表现。确实,有的人工作轻松,却能赚大..
当菩萨发愿成佛时 其功德如此惊人!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经典原文】若有菩萨初发心,誓求当证佛菩提。彼之功德无边际,不可称量无与等。—..
每日一禅:净心
一般人只知道澡浴净身,却不知道“净心”的重要,任由我们的心在五欲尘劳、人我是非中奔驰攀缘,计较得失,终至永无解脱之日。我们的心要如何净化?惭愧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一念惭愧忏悔,能使我们缺憾的生活更为清净圆满。是非、善恶、因果明明白白,可惜多少人为了是非,生活..
佛说不妄语又乐于布施者定能所求都如愿
【佛经介绍】《十善业道经》,为佛在娑竭罗(意为:咸水海)龙宫,为龙王所宣说的经典,即诸佛菩萨有一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嗔恚、愚痴。离此..
不光能美容!菩萨说这样洗脸还能修行
洗脸时也能修行(图片来源:资料图)【经典原文】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华严经》【经文解释】“以水洗面”:这是洗脸的时候。我们早晨都要洗洗脸,这又要发愿了,以水洗面,“当愿众生”:你看!无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所..
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经典原文】若常信奉于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人信法不思议。——..
佛说常供养清净僧人能得到信心不退的境界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若能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来供养三宝,“则得信心不退转”【经典原文】若常信奉清净僧,则得信心不退转。若得信心不退转..
佛说信心为啥是法藏中的第一财富
【经典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信心为法藏第一财【经典原文】信无垢浊心清净,灭除憍慢恭敬本。亦为法藏第一财,为清净手受众行。——《华严经》【..
看到相貌美好的人这样想就能增长修行
【佛经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净行品”为其中一品,有里面有141个偈颂,主要说明菩萨善用其心,才能免除身语意业的过失,获一切胜妙功德。其中..
菩萨说见到病人时这样想能帮助修行
【佛经介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净行品”为其中一品,有里面有141个偈颂,主要说明菩萨善用其心,才能免除身语意业的过失,获一切胜妙功德。其中..
每日一禅:孰难孰易?
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才会快乐一生。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武,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先展开攻势,猛厉地刮,那人觉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那人浑身暖和,于是脱掉大衣。良言好比南风,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