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就叫知见。这就是我们修习大乘止观,或者讲修习唯识止观,它智慧自体生起的因缘。这个地方主要的宗旨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有人过得很痛苦,有的人过得很快乐,的确有差别。当然这个快乐跟痛苦都不是自然产生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你们可曾见过以屠牛为业的人,因此发财而大富大贵,得以骑乘车马、大象的吗?”诸比丘回答:“世尊!没有见过这种事情。”世尊说道:“善哉!比丘们!我也未曾见过、听过屠牛的人因杀害牛只,而..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降诞之日,寺院多举行浴佛法会。按照唐义净三藏翻译的《浴佛功德经》(也作《浴像功德经》)说浴佛有八大功德:“由作如是浴佛像故,能令汝等人、天大众现受富乐,无病延年;于所愿求,无不遂意;亲友眷属,悉皆安隐;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和善终。一是长寿,福寿绵长,不是早夭或遭遇横祸而死,能够平安地颐养天年。二是富贵,不仅富甲一方,且受人尊敬。而不像有些为富不仁者,虽然富有却遭人轻视。三是康宁,身体健康,内心安宁,没有疾病和..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觉悟者。他已经在内是深达我空而不执著于我,所以没有修福德的我相。在外是深达法空,所以无福德被我修,无能无所、无内无外、不贪不求,在法性中无住而住,修一切善法而无我人四相、无我人四见,所以说诸菩萨不..

施食功德那么大,为何不做呢

慈悲最有力量,慈悲最快乐!举手之劳,几滴水,乃至一点点米饭,都可以。佛教说的,一阎浮提众生皆得离苦,都吃得到、喝得到,太慈悲了。大部分的菩萨都知道施食咒,布施一点点饭菜,可以有得到什么功德。甘露水真言,布施几颗水念这个咒,可以有什么功德。我们现在再念一下,愿我..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阳刚之气,夫妻间的关系乃是伦常之道。如果超越了夫妻间以外,和其他任何人发生了不正当的邪淫行为,那便是越礼乱沦,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了。要知道,杀人的惨毒,仅被杀著一人身死。但淫污了对方,却如同杀害了对方数..

佛陀降生利人天

当本师佛在兜率内院准备降临人间时,兜率天宫的天人都哭泣不止,我们菩萨要离开啦。但是宝海梵志他说,我为了利益众生缘故,众生的所有苦我都要去尝,跟他们同业、同缘才会有共同语言。我都不忍心上天堂,但因为我是为了准备隆生人间,才不得不在兜率内院蹲一蹲,教化天人。降母胎..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清净自活的一种修行方式。乞食作为佛世比丘的修行方式,具有其来由与含义。比丘在乞食时应当遵循正确的乞食原则,具足必要的乞食威仪。比丘在乞食后,应当如法将饮食分配给大众,令老弱比丘都能..

放生是最大善事

放生是最大善事,能为父母放生者则是天下第一善事!所放生命不论大小,皆为我们过去生之父母,皆当视之为过去生之父母,当急救之使之离苦而得乐,此是最大善事。能为父母放生者,则超过世间诸多物质之供养,物质之种种满足。为父母放生,代父母忏悔,为父母回向,早生极乐,是最大..

千古之谜:舍利子到底是佛教圣物还是化学结晶?

笃信佛教的人认为舍利子是“神物”,不信佛教的人认为其只是“化学结晶”。真正的“舍利子”,无论其化学成分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其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意义。佛舍利对于佛教徒来说,除了能够起到“慎终追远”的作用外,还是释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征。舍利子佛教认为舍利子是..

超度尘心:尘世尚存净土

如果尘世尚存净土,请到寺院庙宇顶礼,让心灵徜徉于超脱物外的圣地;如果尘世无觅净土,请默阿弥陀佛沉思,让理智剥离于欲望横溢的华域。佛说我是苍茫万物的菩提,佛说我是娑婆俗世的智者,佛说我是芸芸众生的救度,佛说我是终极叩问的释惑,佛说我是无数虔诚的敬仰,佛说我是万千..

凡一切不如意、不顺心、遭遇都是债

凡一切不如意、不顺心、遭遇都是债,以前的债、现世的债,宽容以待、心灵平和,债也就还了、清了,以后报的都是福田了;否则,不满、愤怒、报复,即是添新债,如此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忍让福中福,忍了、让了,心平气和,这一笔债也就清了,还了,接下来就是福了。不忍福中祸,不..

楞严咒的六大妙用

一、除障至心持楞严咒不用再去执着所谓的冤亲债主了,它们不会再来障碍你了。【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更不会有一切魔鬼神圣,以及无始以来的冤家、横祸、宿业、灾殃、旧债来扰乱侵害。学佛本来是要放下执着,但很多人反而多了一个执着,执着于..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你好!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很多事情,我很高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明年我就在北京的龙泉寺剃度出家了。上一次我和妈妈去看你,那算是在世间的最后一次,你送我下山,你拉着我的手说不愿意走近路,宁可走远路是为了和爸爸在一..

为何圣地具有很大加持?如何朝拜才有功德?

正如祖师们说的:“心中无信而朝圣,或为新奇如观光,不知朝圣功德者,此似朝圣非朝圣。”我们身外的一切现象,都在我们身内有相互对应的存在。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真正的“朝圣”,就是看到自己的心。朝圣的正确动机是什么?最理想的,是要培养智慧、慈爱、悲心、虔敬心和真诚..

人生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会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人有贫富贵贱,怎么来的?自己业力所现的。你这一生富贵,我这一生贫贱,我们的业不一样。造化不捉弄人,造化大公无私,我们真的不知道,自作自受。这个经对我们的利益太大,把这些问题都给我们解释开了。我们要好,心善就好,这个心善就是念头,念头善就好,念头不善就不好。世间..

忍让福中福,不忍福中祸

凡一切不如意、不顺心、遭遇都是债,以前的债、现世的债,宽容以待、心灵平和,债也就还了、清了,以后报的都是福田了;否则,不满、愤怒、报复,即是添新债,如此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忍让福中福,忍了、让了,心平气和,这一笔债也就清了,还了,接下来就是福了。不忍福中祸,不..

对待冤亲债主,怎样能化解

台北有个同修,他这个也是有依据的,也不是自己杜撰的,就是「请冤亲债主离身法」,很简单,我把它重新写了一遍给同学们做参考。这个方法是不是对自己身体过分的重视?如果对於我们这个色身还是那么样的重视,不容易往生。诸位要知道,我今年七十九岁了,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入般涅..

修心养性心怀慈悲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2、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3、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学习吃亏]能养..

智慧法语:文殊菩萨说洗澡的时候可以这样修行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经典原文】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华严经》【经典解释】洗浴身体:沐浴不是沐身体外边的尘垢,要把心里头的尘垢也洗干净了,所以说洗浴身体的时候,又发愿了,当愿众生,身心无垢:要外边洗干净了,没有尘垢来..

你要学会缺一样

人的病,就是身心灵三种病。心病好不了,身的病就一直有。但现在人的心病,已经不能用温和的药,告诉他你要放下看破,很难了,要用猛药。你放不下,就提起来,但要提的正确。现在人缺少一种缺欠的教育,什么都教你圆满,包括很多人学佛后,也求着圆满。这是很痛苦的。人生就是这样..

智慧法语:你看到柱子会想到啥?文殊菩萨是这样想的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经典原文】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见大柱”:假设见着一个大的柱子,这时候也发愿,发什么愿呢?说“当愿众生”,“离我诤心”:离这个我心和诤心。我就是我执;诤是诤论,诤也可以说..

智慧法语:见到高山峻岭时 文殊菩萨请你这样思考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经典原文】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见高山”:若见这个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所做的善根,超出其他一切人,也就好像高山似的,“无能至顶”:没有任何人可以到你修行的前边..

智慧法语:佛说这种心态是一切如来最终成佛的原因

诸佛如来因于众生而起大悲【经典原文】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华严经》【经文解释】佛和众生是一体的,佛也就是众生,众生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佛的众生,众生是未成佛的众生。我们和佛是一样的,将来都是平等平等..

佛典故事:波斯匿王使者至诚礼请佛陀 命终生天

波斯匿王使者至诚礼请佛陀,命终生天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弘法,有次结夏安居圆满后,与众多比丘欲往他国度化众生。此时须达长者向波斯匿王说:“佛陀欲至他国游行教化,我们将有一段日子见不到佛陀,请国王写信派遣使者至佛陀住处,迎请佛陀到国内来接受大众的供养吧。..

智慧法语:佛说这样做就会无论如何也不生烦恼

【经典原文】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若得生在如来家,则善修行巧方便。若善修行巧方便,则得信乐心清净。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华严经》【经文解释】“若能勤修佛功德”:你若能依照一切如来在因地所修行的行门,成就佛的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你就能..

这辈子,我们能证悟吗?

“当你体悟心性时,迷惑被一层一层剥掉了。你并非真的「成」佛,只是逐渐不再迷惑而已。成佛并非变成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终于成为真正的人。”在现代世界中,只有极少数人具有了悟心性的品质。因此,即使要我们想象觉悟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觉悟者到底是怎么样的人,都是难事;如果..

智慧法语:佛说如果有这种心态 就会常修“波罗蜜”

佛说如果有这种心态就会常修“波罗蜜”【经典原文】若得增上最胜心,则常修习波罗蜜。若常修习波罗蜜,则能具足摩诃衍。——《华严经》【经文解释】“若得增上最胜心”:你若能增上最胜的菩提心,“则常修习波罗蜜”:你就能常常修习诸波罗蜜。诸波罗蜜就是十波罗蜜,“波罗蜜”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