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生则全体迷背,虽有若无。佛则彻悟彻证,亲得受用。又复兴大慈悲,以己所悟所证者,指示一切众生,以期悉皆彻悟彻证而后已。但以众生迷背已久,虽闻种种对治法门,由惑业深厚,福慧浅薄故,颇难即生得其成效。既即生难得成效..
圆满
积德行善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成就别人的时候,自己更会从中受益。比如,我们帮助过别人,哪怕小小的事情,可是当我们想起时,内心也会非常欢喜。这就是善,善能养我们的命。我们通过行善,生命因此而感动,找到了方向,我们的内心也获得了自信。一定是我们先有所付..
智敏上师:真正的盂兰盆会就是报父母恩的
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法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要报什么恩?四重恩是哪四个?佛教的报父母恩与世间的报父母恩有什么区别?想达到法会的预期效果需要有哪三种心?敏公上师在盂兰盆法会前的开示(二〇〇五年七月初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里边,大家在工作的、有岗位的、比较忙的,也有..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 不是信仰哪个人
修行在个人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不变的信仰,信什么呢?信三宝的功德。我们学佛人,如果说只信人的话会很容易退转的,人会让你失去信心,这个事很重要。插个故事。前几天有一个净人(发心出家的),这个净人找我很多次了,写了很多文章找我,找我干..
要为自己的生命留一份美好的种子
对于生命,要抱着希望生命不可能没有瑕疵,但不能失去方向。当一个人造业,其他人在修行,或者我们一生中,有段时间在造业,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清醒的时候,生命还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将消除很多灾难。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不圆满,不能改变的事情,要有所保留;能够改变的事情,..
布施和修行有什么关系
问:布施和修行有关系么?答:布施是长养慈悲心最直接的方法。布施,是积聚福德资粮最快的方法。布施,是折服我慢最有力的武器,布施,是降伏贪心最殊胜的法门。不管是财施,还是法布施,或者其他的布施,都非常殊胜。因为这一切都增长着心中的爱与善念,让你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加慈..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文】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第以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法门虽浩若尘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皆证即心自性。然于尘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修,全彰心性..
宗舜法师:修行不说四众过 那看到邪见还要不要指出?
恭敬三宝三、爱恚赞毁戒、诽谤三宝戒对于“说四众过”的问题,有同修不能理解,提出:对破见者(邪见者),包括出家的五众,“不得向人赞叹其德是否等于将该人的名字连同其非法之行向天下广而告之?”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纠缠要不要说,否则各有各的理由;而是要研究说了犯不犯菩..
我们信仰的是三宝,不是信仰哪个人
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不变的信仰,信什么呢?信三宝的功德。我们学佛人,如果说只信人的话会很容易退转的,人会让你失去信心,这个事很重要。插个故事。前几天有一个净人(发心出家的),这个净人找我很多次了,写了很多文章找我,找我干嘛呢?他意..
功德宝山神咒的功德利益
「功德宝山神咒」的解释,我们还是讲最主要的内容啊。《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底下一段,「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升。」这段内容不是很长,但是包含的..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之字函《消灾吉祥经》,来自于《消灾吉祥经》,还有一部经是《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也是讲的这个咒语。这个咒语讲起来不难,内容不是很多。我们挑主要的就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们在一个咒语上讲的一点就行了,..
修行的三种目标
对学佛者来说,什么才是正确的目标?现在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很多,他们也有目标,这和佛法指引的目标是否一致?作为学佛者,我们是否明确究竟为什么要学佛?是增加一些佛法知识吗?是丰富一下业余生活吗?还是学习提升生命的方法?如果对目标模糊不清,我们就不知会走向何方,也不..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就是佛教教法衰微的时期。但是很多高僧大德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末法时期是人末法不末。佛法从佛陀时代流传下来,法脉清净,只是众生业力深重,不能秉持正见、正信,修持正法,故而难以证果。学佛修行必须得有人..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圆明。”我们讲的《华严金狮子章》,就是圆明、圆满、满教。贤首国师说:“由圆明而证菩提。”只有圆明才能够被称为菩提。不管你是上弦月还是下弦月,那都不是满月,都不能够叫菩提。《起信论》中说,诸佛菩萨的大智有无量的..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均不得究竟之道,况人老人幼乎哉。所谓老老,在于以道自淑,养亲之志,谕亲于道。否则纵能奉养唯谨,不能..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三根,等摄凡圣。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有教无类,生正信者,咸得实益。即生了办,具烦惑者,亦预圣流。犹大海之普纳百川,若太虚之遍含万象。设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谁能断烦惑..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复本具之佛性,成无上之佛果之大法也。良由真如妙性,生佛体同,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从无始来,迷而未悟,如金在矿,不得受用。如来愍彼一切众生,迷衣里之明珠,徒向外以驰求,由是起贪瞋痴,造杀盗淫,以..
善因得善果行自己的善就好
真正来讲,我们皈依的是自性三宝。自性三宝是什么呢?我们内心本有的那份慈悲和觉醒的力量,就是自性佛宝;因为内心本有的慈悲和智慧,是我们生命的真相。与之不相应的、阻碍智慧和慈悲生长的是非法,非法应当舍弃,这就是自性法宝;要想获得智慧的提升,就要勇于实践,勇于实践就..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色身,寻声救苦,而于娑婆世界,愍念更深。其有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善根,历劫莫闻名字,况亲承供养,受持读诵,依之修习,以迄圆证乎哉。此一大藏所说之法,乃十法界,生,佛,凡,圣,即心所具之法。在佛不增,在生不减。佛以究竟..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临之时 须以改恶修善
发至诚心改恶修善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故复不离寂光,垂形九界。于十方微尘佛刹,普现色身,寻声救苦,而于娑婆世界,愍念更深。其有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
父母过世多年了 还能做超度吗?
超度已故亲人是尽大孝的表现有人问我,父母过世20多年了,还能做超度吗?完全可以做!首先要明白超度的含义,就是通过一定的仪规,而进行的,忏悔、供养、诵经、念佛、礼拜等等,而这些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以此功德回向亡者,借以把亡者从恶道超拔上来,乃至度脱到极乐世界等佛国..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
1、我们要特别注意,心动就造业了,所以要赶快转业,把起心动念转成阿弥陀佛。把我们的染业转变为净业,就是从这个地方转,你会转,这就是真正的修行。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着木鱼,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天天在那儿磕响头,不是在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2、真正的修行..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催此忿心,如破一切敌。《入菩萨行论》上说,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后,他又来到凡夫的世界。凡夫的杂染世界有什么问题呢?“恶有情如空”,很多众生都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善恶的概念,他的心是完全跟着感觉..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满①、权实②、偏圆③、顿渐④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不唯宗教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⑤,纵不欲念..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年轻是修福的最好机会不怕杂念起,只怕觉知迟。此生有缘得遇佛法,当树立正知正念。想要离苦得乐,寻得解脱之道,就要把握好每个当下,精进修行,培养福德资粮,践行佛法。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目光慈悲,下巴饱满。我就想,这就是福报相啊。什么..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以清净心观待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所谓末法时期就是佛教教法衰微的时期。但是很多高僧大德反对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末法时期是人末法不末。佛法从佛陀时代流传下来,法脉清净,只是众生业力深重,不能秉持正见、正信,修持正法,故而难以证果。学佛修..
宽运法师:一句佛号年到底 需要具备三种心(视频)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个深心就不是浅的心,是你深深的心。由心的深处发出心,那至诚心呢?至心坚定,至心就是真诚的心。有了真诚的心,妄想的心就会被调幅。否则的话,念佛就不容易有成就。所以我们有深心至诚心,这..
如何对待学佛修行中的种种疑惑?
将疑惑转化为道用在喧嚣的世俗中,我们总是被千丝万缕的烦恼牵绊着,看不破也放不下,就这样无奈地行走在红尘中。然而,世事无常,风雨莫测,繁华落寞后是无尽的哀思。能够在天地之间,红尘深处找回宁静安然唯有通过修行。人生需要通过学佛修行来成就自己。学佛修行不是逃避,而是..
大小乘佛法中的四种涅槃
涅槃“净”就是执着有清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有所谓清净这回事,认为世间是污染的,他要追求一个清净的境界,到清净没有污染的地方。佛说“净”是一个颠倒,因为你的心执着认为有清净与不清净。你以没有烦恼的心为清净,但佛说不是,它只是有一个名称叫做清净,没有一个真真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