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素,但是单位都吃荤怎么办?☞光明正大得定力一居士:我想吃素,但平时大部分都和同事一起吃饭,就是说怎么能做到既不显得很怪异,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然后我又能吃素?妙祥法师开示:这个问题吧,你别考虑(怕)得罪他们,应该考虑的是一旦得罪了怎么办?别考虑悄悄的,让他..
圆满
打扫卫生也能扫成罗汉?是怎么修的?
以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很虔诚,但是特别笨,教他一些仪轨、偈颂也学不会。后来佛只好让他去扫地,然后教他:“你扫地的时候,要在心里观想,你所扫的这些,不是灰尘,而是自己的业障,自己的烦恼。”他特别相信佛,就照佛说的话做了。扫地的时候,他心里这样想,嘴上也这样..
佛教都为了普渡众生 那为何又有大乘 小乘之分?
佛教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分化,分成大乘教和小乘教。小乘佛教主要在弘扬与南印度与锡兰一带,该派尊崇释尊为伟大的教师,而非神明,其经典为比较古老的巴利文经典。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教义。大乘佛教则不然,认为按照原始教义,只有少数人才能修道成佛..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
略说天台宗的十乘观法十乘观法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总结的十种观行法门,总结非常圆满。修圆顿止观之前,即二十五方便修毕后,为正观对象轨范之十种观法。此十法,即能因至果成就观法,略称十乘观法。又称十乘轨行、十观成乘、十法成乘、十法成观、十法止观、十重观法、十乘观、十乘或..
不想再被妄想欺骗 看我们的心是怎样受到伤害的?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一个人若没有在修行,..
腊八粥与佛弟子有何关系
腊八粥与佛弟子有何关系腊月初八这天吃腊八粥,对于佛弟子来说,其实与祭祀、养生保健什么的并没有特别的关系。腊八粥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腊月初八这天觉悟成道。一碗粥和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关系?若想了解其中缘由,这事还得从佛的故事说起。那时候,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王..
人神,人心,人欲
如果要度人,一定要明白度到哪里去。就是把人度到人神清的角度去。人神,人心,和人欲。这三个问题不一样的。现在很多人都是讲欲望,包括断恶修善,其实也是一种欲。但还算好的欲。因为你欲断不了,所以能断恶修善,也算不错了。那禅宗讲心,心是讲静的,所以禅宗打坐,参禅,起码..
布施之意义及功德,你都知道吗?
行布施时,付出的行为,就是在让我们放下贪爱执著的心。一旦不执著、不贪爱,便不会因贪求而产生种种烦恼。同时藉由布施还能利益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真是自利利他,修善积福无上大法门,也是行菩萨道的根本,藉由布施去除贪心、增长慈心,与众生广结善缘。人生在世必须有福德资粮,..
持戒的真义:对治一切烦恼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又说:“万丈高楼从地起,菩提涅盘戒为基”。“佛灭度後,以戒为师。”佛教徒的本份,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那就是“持戒”。一般人对持戒总会有些顾虑或忌讳,认为要皈依佛教实在是一件难事。甚至有人认为受戒不是自找麻烦吗?好好的一个人为..
因为你福报不够 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的体现。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
为什么说“百行孝为先” ?亲人都不爱还会去爱别人?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当中,儒家文化非常强调孝。重阳节敬老我们看《孝经》,孔子有一天跟曾子在一起的时候,曾子侍立,孔子就问曾子:你知不知道,孝为至德要道?“孝”是至德,是无以复加的德,是精要之道。先王以道治国,..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
腊八粥如何成为民俗的腊八,我国的传统是要喝腊八粥,说起腊八粥,就不得不说起腊八与释迦牟尼佛祖甚深的渊源。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本是一国的王太子,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顿时觉得人命无常,想到人..
从外相可以看业力
我先讲一个,建寺来讲。一个人用什么心、什么钱来建寺和造佛像。区别很大。像唐朝之前,人们心很纯净,很虔诚,他造的佛像就非常感应。比如乐山大佛,流泪了三次。乐山大佛为什么那么灵验?当年海通法师,为了造这弥勒佛像,就去化缘了很多钱。官府知道,就想要贪欲,海通法师说,..
业力“欠条”,因果业缘,从来不会放过谁
业,也可分为引业和满业。引业:是牵引心识投胎的业,决定这一世生在哪一道里,又名牵引业、总报业。满业:是投胎之后,在一生里次第成熟的业,决定这一世的苦乐、寿命长短、贫富贵贱等种种差别果报,又名圆满业、别报业。而引业和满业的结合,决定了众生这一世的生命状态。业,又..
如何改变已造罪业?有6种方法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成不了了。就是说,(如果说)业果不定的话,成无因果了,这是不对的。业果决定的话,众生又成不了佛,这个也不对。那怎么办?“当知业可转,”固然业果是决定,但是可以转移。怎么转?下边通过比喻告诉你。“如二水相投,热..
净土法门:看破放下,信愿持名
尊敬的悟行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好!今天,古坑念佛堂举行庄严的动土典礼,念佛堂就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所在之处,这个因缘非常殊胜!念佛堂效法远公道场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在《无量寿经》眉注里,有一句话非常值得警惕,「这一生不肯念佛往生,虽然阿赖耶识种了净土的..
净土法门:菩萨也退转吗?为什么?
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中之径,若不闻知此法,则难于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故。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除这一个法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对我们来说,都是艰难危险的道路。“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这里面字字句句,都给我们最高的..
宗教财产如何界定?佛教商业化问题还需理性看待
禅风君近来心情有些复杂带着新年的欢乐气氛禅风君想与亲人朋友聚会一起到寺院礼佛共沾法喜跨入2018年迎来新气象寺院里也是一派圆满和乐但是令禅风君颇为烦闷的是有一些坐落于景区内的寺院门票价格“节节高”庙宇内外随处可见功德箱香炉里满是未燃尽的高香与之相对的另一种现象又让..
这四句话非常重要 是整个《心经》的中心
心经讲记连载15——三、解释正文(3)丁二、(广说般若之本体)可分为三:一、了知基般若;二、了知道般若;三、了知果般若。戊一、(了知基般若)可分为二;一、宣说五蕴空性;二、宣说七种甚深法。己一、(宣说五蕴空性)可分为二;一、广说色蕴空性;二、以此类推其他蕴。庚一、(广说色蕴空性..
观自在菩萨的“自在”表现在哪十个方面?
“观自在菩萨”是指谁?依照字义来看,观是观察的意思。观是用眼去观,但这里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来观察这世间的一切法。“自在”即是“自由”,我们说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但这并不是佛法上所说的自在;佛法讲自在是指一个人摆脱了种..
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的“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是“释迦牟尼佛”,那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是什么们关系呢?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理解佛教为什么是佛学教育了。阿弥陀佛佛是觉悟者在佛学里,佛是指证悟了宇宙万法(这里的法是指一切事物)实相的觉悟者,有三种涵义:①正觉..
涨知识!念珠的种类、意义、材质及持用方法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
法王如意宝:只要具足这两点,就一定不会堕入恶趣!
人生最可靠的是信心和正见ConfidenceandRightViewAretheMostDependableThingsinLife凡夫人在修行过程中,WhenworldlypeoplepracticeBuddhism,倘若各方面享受过于优越,ifthereisexcessivecomfortinallareasoftheirlife,则不易生起出离心;renunciationwillnotbeeasy.如果太苦了,无..
净土法门:怎样才能契入佛境界?
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十法界,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说的是什么法?只以此光宣妙法,宣是宣说,这个光是真实之际之光、真实智慧之光、真实之利之光。我这样念法大家就能体会。法是什么法?就是《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的经题太妙了,上半段是宋译本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
净土法门:这句话不可思议,不得了!
蕅益大师的话,「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这个导师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用这个成就来加持我们、来帮助我们。「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不相信我们亏吃大了,世间什么亏都可以吃,这个亏不能吃,这个亏要..
举头三尺有神明,邪淫造恶万不可犯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同名神是..
净土法门: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人相貌都跟佛一样?
殊胜,诸佛赞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跟它们一样,好像比它们更圆满,为什么?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一般的方法,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达到极处,这个世界现前。阿弥陀佛不是的,阿弥陀佛除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之外,他还有四十八愿,这就不一样。四十八愿是他老师..
增加对诵经的信心
现在讲法中,有些只重视念佛,不重视读教理的,好像一句佛号到底的模式。比如净空老法师。还有很多人间佛教和人生佛教的弘法者,一般偏向于闻思修,或者读个次第之类的,把学佛法教理当成修行的。这类弘法的人就太多了。他们有个特点,就是不爱念经,认为说:经是让人去做的,你都..
怎样做个好人?至少达到六条标准
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人,做圣贤,做伟人,成佛作祖。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
生命不苦,生活的苦来自自己的恶业
一般我们对佛法,有两个先入为主的感官。第一个是苦,你看佛陀讲了人生种种苦,而且这些苦,我们切实地体会了。像我们民间,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苦事了,才来找三宝。民间的观音,地藏,都是救苦救难。我们对苦有真诚体会。第二个感觉,孤独。你看我们对佛法的观念,辞亲出家,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