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p{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体;}..
妄想
八关斋戒详解
八关斋戒详解一、何谓八关斋戒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或名八关戒。或名八戒斋。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如是名虽不一。而戒则同也。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关谓闭八恶。不起诸过。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而令修中道故也。(节录自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八..
「娑婆诃」的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下列六种意思:一、成就:你念这个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会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没有诚心;若有诚心,就会有成就。你对这个咒稍微有一点..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第一就是具大根。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
准提咒心的殊胜
准提菩萨的真实身份是宇宙间一尊很古很古的佛,是无始劫前法界宇宙本初佛-阿达尔妈佛佛母的化身。准提两字若按古梵语的普通字义诠释,是清净的意思。清净两个字又怎样去理解呢?清净是说我们心性无染,犹如明珠一样。当我们明心见性,就是大彻大悟,回复我们本有自性光明之时,就..
第一篇 信解行证
第一篇信解行证壹媒介佛教八万四千窍门,浩瀚深广,初学佛者欲一窥佛法堂奥,究竟应从何处著手?佛法是经久弥新,万古不变的真理,经得起时空的考验,我们可以从信、解、行、证四个次序递次来实践佛法。贰信一、信的意义信,指对某一种宗教能专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诚恳理状态,也..
第五篇 四禅八定
第五篇四禅八定壹四禅八定的意义三增上学中,戒增上学有一定的进修次序递次,就在家众而言,须依五戒、十善戒、菩萨戒的次序递次而修;就削发众而言,则须按照沙弥(尼)戒、具足戒等次序递次受持,不能躐等。定增上学也不例外,也有四禅八定的次序递次可资遵守。什么是四禅八定呢?..
第三篇 三学增上
第三篇三学增上壹何谓三学增上三学是指戒、定、慧,是佛教的实践纲领,是学佛者所必修的课目。《翻译名义集》说: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此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和非究竟的意思。因为戒定慧三学可以断除一切烦恼而获得究竟的妙智,所以又称为三无漏学..
第一篇 心
第一篇心壹媒介心,是吾人现前一念灵知的性体,圆明寂照,不生不灭;是诸佛的法身,众生的慧命,具足一切功德智能,永离一切倒置妄想。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缺,只因无明烦恼遮蔽,不自觉知。假如有人能识得它,大事急速成办,妙用无穷。然则要如何才能熟悉心呢?贰心在那里心,..
第二篇 性
第二篇性壹媒介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路,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人,最悲哀的就是不熟悉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貌,天天对着别人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道自己是何等人物!我们学佛,就是要熟悉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第三篇 明心见性
第三篇明心见性壹媒介古德说:「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三藏十二分教都在教我们若何熟悉真心与妄心,进而去对治妄心。当妄心去除,真心也归于无,真妄泯除,佛性现前,三藏十二分教、一切功德自然如瓶水倾洒,一泻千里,绵绵赓续。这就是「明心见性」..
第二篇 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
第二篇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壹五位百法的意义所谓五位百法,是将宇宙间的一切万有诸法分为五类: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响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即: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响应,六种无为成百..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
第二篇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壹为什么要受戒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入门,受持戒律是崇奉的实践。佛教徒皈依三宝今后,应该进一步发心受戒。因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间一切道德性为的总归。受戒好比学生遵守校规,国民固守司法一般,不合的是,校规、司法是来自外在的约束,..
第一篇 皈依三宝
第一篇皈依三宝壹媒介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今后,就表示自己从此崇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学生,不再崇奉其他宗教。所以皈依三宝是确定崇奉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假如没有经由皈依三宝的典礼,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
第三篇 三法印
第三篇三法印壹三法印的意义教主、教徒、教义,是宗教形成的三个前提。世间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是有前提的,真理的前提是:1.普遍如斯,2.必定如斯,3.本来如斯,4.永恒如斯。譬如人有生必有死,中国人如斯,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斯、必定如斯、..
第三篇 奉行八正道
第三篇奉行八正道壹八正道的定义苦是人生的实相,若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苦楚中解脱出来,特别开示了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正,离开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以能通晓涅槃的地步,故名为..
第一篇 缘起
第一篇缘起壹缘起的意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零丁存在,必须在各类人缘前提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人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的事理。此外,现起和存在的人缘,其..
第二篇 四圣谛
第二篇四圣谛壹佛说四圣谛的启事佛陀成道今后,最初为世人宣说佛法,是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讲说四圣谛,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转*轮。而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轨则深奥难解,佛陀生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却步..
欲得佛智 先敬佛经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欲得佛智先敬佛经有些人听说禅宗慧能大师一闻《金刚经》便开悟,或听闻太虚大师阅藏开悟,便也想深入经藏。但是面对种种“护经”的规矩,却也使很多人手足无措。例如经书脏了、破了该怎样处理才如法;平常拿经、读经要留心哪些问题;可不可以在经书上画重点,或..
一个北大女孩的信佛人生
她本是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边幅平常、再通俗不过的女孩子,然则在她18岁那年幸运地碰到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和一种特其余方法后,短短的5年之间她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更!从高考差点考不上重点大学到与牛津大学师长教师考察,再到接二连三地获得高额..
净土法门法语:随顺众生,才能够帮助众生
1学佛绝非儿戏,真正努力就必须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它是障碍。会放下的人,得大自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跟大众相处,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也打妄想,这是怎么回事情?这叫和光同尘。2永嘉大师讲的“分别亦非意”,执着也非意,妄想亦非意,那才妙..
南禅七日(14)
南怀瑾:南禅七日(14)【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4)【文字版】佛为什么拈花,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还没有唐朝啰,唐朝还要等几十年今后才有。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窍门。不过达摩祖师没有那么讲,这是我们后世讲禅宗的事理。达摩祖师,有人问..
南禅七日(15)
南怀瑾:南禅七日(15)【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5)【文字版】五祖演堂堂的一个大和尚,像妙老一样,道高德重的,果真讲出风流诗来了,因为这小我问他,佛法有捷路吗,他说有啊,你读过唐人的小艳诗吗。读过埃他说唐人有两句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小我一听..
南禅七日(17)
南怀瑾:南禅七日(17)【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7)【文字版】现在有人问,中观正见与这个唯识的问题,很困惑,这是个大问题,学术思惟上,器械方文化几千年来,重大的问题,先倒转来介绍一下,唯识,世界上哲学概念,就是人类文化整过思惟的指导,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人人..
南禅七日(21)
南怀瑾:南禅七日(2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21)【文字版】鄙人面教室外圈的同学们,下雨气象冷,听到香板声,不要逗留在走廊,赶紧进教室,不要伤风。伤风不是感冒,感冒不是伤风,两样不能混为一谈。今天是我们人人集中在一路,合营进修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开始的一天..
南禅七日(18)
南怀瑾:南禅七日(18)【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18)【文字版】破山禅师,字也好啊,那真写的,那个字我真认为是学不到的。对子、诗也好。破山禅师是明朝末年的人,满清入关了,打进来了。他走了,他跑回到四川。四川人。他的皈依学生是那个女将军,反抗满清的叫什么?不是梁..
念动百事有 念止万事无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日宣化上人开示于万佛圣城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假如性定,不时刻刻都是明清楚明了了,清清楚楚。到了这种程度,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这时身心皆空,远观其..
虚云长老:悟道与修道
憨山祖师说: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合: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融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朴实做去,逼拶到山穷水尽之处,溘然一念顿歇,..
修行要诀在于摄心
佛教窍门平等,无有高下,念佛、诵经、持咒、参禅、拜忏等等,各随志趣,各有奇妙。佛法本一味,要诀在于摄心,无论修何窍门,皆应留意以下三点:1、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佛学生不仅要恭敬三宝,对一切人、..
果煜法师:修行是从“修不可”开始的
修行,其实是从「修不可」开始的。各位在炎热的夏天里还来此打坐,皆是为「有所求」而来──愿望在心理、心理上有所改变。然则真正的修行,却要从修不可开始的。先松再紧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