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

当我们能够在因地于妄念当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达到离三种相时,它的果报,它的果地功德就是“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个地方讲真如的心,前面讲妄念的心。真如的心必须要离开三件事情,我们从细讲到粗,先讲离心缘相。一个妄念..

中国历史上佛缘最深的五位皇帝

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乃是在上层皇胄贵族阶层流行,并伴随特权阶层的倡导而逐渐发展起来,最终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历史上信佛、好佛、倡佛的帝王将相很多,这里列举的是与佛门最有渊源的五个。1.萧衍(梁武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出生于齐皇室家族,自幼博读经书..

禅悟是一种天地独尊的绝对孤独

道究竟如何在行者当下去体证,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道不是一种客体,一种认知对象,而可以作理智测度。从禅宗来说,这种理智测度正是情识的分别作用,是无明烦恼的根本,必须勘破。所以必须引发般若智,以般若慧观察万物,了悟一切万法无非如如空寂。可是,悟道大事毕..

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如何了降服魔女诱惑?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最佳的休息方法

许多人希望借假期舒缓生活节奏,好好休息,然而外出旅游的颠簸拥塞,走亲访友的嘈杂疲惫,宅居静养的单调乏味,往往使人有休闲不得反添累的感觉。殊不知身体的劳累容易恢复,心的疲惫最难安抚。佛教的禅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最佳的休息方法。越来越多的寺院举办禅修营,就是源于大众..

修行三要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记。禅宗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虽“不立文字”但也没有离开文字,它是教外别传,有的大德说是“教内真传”,教内真传的意思是:佛祖千经万论,它的核心、精华就是要直指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如果..

修行时如何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理解,有三点必须要提:无常第一点是人生的“无常”的特质。无常的实质是变动不居。“变”是人出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根本特质,我们摆脱不了,它使我们很痛苦。如果一个人在从出生到老去的整个的过..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出自方寸。”上面讲过的话,都是教我们如何安心。安心实际上就是讲的安心法门。修学安心法门,一是要有善知识开导,另外也要自己善用其心。自己从修行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经验,所以说“其中善..

灵性的包容 让你更加强大

要提倡“身、心、灵健康”,必须以一种随时随处没有妄想的心态来感受这种环境。妄想一旦停下来,你就会感觉到任何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像镜子照物一样清晰。现在的人都很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健康有很多种,过去我们提到的是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思想也要..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做自己心的主人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面对“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心静下来?”的难题,成为了信息的奴隶,逐渐被社会提供给我们的消费模式所塑造,所深刻地影响,我们个体生命的自主与创意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2015年12月13日,明海大和尚应生命大学和北大国学社联合发起的“生命同行·青年..

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掌握在自己手中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专心。第二个要保持信心。佛法的修学跟世俗的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学..

净慧长老禅七开示:何谓不二法门

本来禅堂里没有那么多闲话,我却一天说两次。说来说去,都是说过的话。或者是历代祖师说过的话,或者是自己说过的话。闲言碎语,说多了打闲岔。古代的祖师讲开示都只是三言两语,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比如前两天讲到的南北朝时期的宝志公,梁武帝请他到宫中讲《金刚经》,宝志公升..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

佛菩萨为何会有超人的智慧?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胜劣

在禅宗里有一则公案: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正是梁武帝主政的时候。梁武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平常建筑寺院、广度僧侣、印经造像,甚至自己素食、讲经,可以说布施、修福,做了不少功德。当他听说从印度来了一位高僧达摩祖师,就礼请他到宫中问法:“朕自从主政以来,建..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净土法门它强调的是专修,是一门深入,是一向专念。跟这个专修、一向专念相对立的就是杂修、夹杂。那么这个夹杂是来自于我们娑婆世界阎浮提众生的心理状态。..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喻,譬喻这个无上法,是绝对的大,而不是相对的大,是至方至正,无有边际的广大,这个无上法,不同于普通的小乘、二乘或三乘法。佛,是说法之主。这位说法的人,不是因人是果位上的圣人。华严,譬喻以因地之功德,庄严无上之..

心中是什么,就看到什么

有一个人在春天走进一个美丽的公园,出来以后却说,这地方太丑太臭了。而另一个人也同时走进公园,出来以后却感叹道,好美啊!芳香扑鼻!原来,第一个进去以后总是趴在花下,寻找狗屎,所以只看见狗屎,只闻到臭味。而另一个却漫步公园,眼睛总是看那些美好的东西,公园里虽然有龌..

为何说“福莫福于少事 祸莫祸于多心”?

核心提示:明贤法师,1973年生,青海北海禅院住持,湖北武汉石观音寺住持,中华文化促进会佛教中心副主任。19岁于成就金刚不坏身的虚云老和尚弟子弥光长老座下剃度,26岁任江西佛学院教务主任,33岁作为中印友好年“重走唐僧西行路”大陆唯一代表,徒步经5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34..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1、教外别传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是开发生命所具有的无量智慧、无量光明、无量功德。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但现在,却局限于我执构建的非常狭隘的境界中,使人世充满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学佛修行,就是要粉碎“我执”建立起来的城堡,将..

外不欺人内不欺己 没亏心事方为有德

核心提示: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

不费劲就能改变孩子的秘诀

这次的夏令营非常圆满,感受到大家真的是在一个巨大的能量场里面接受洗礼,给生命增添能量。对于承办活动的一方来说,付出是表象,收获才是本质。任何一个事情的成就都是很多因素共同完成的,义工,讲师,还有大家的到来,包括凳子,所以无论讲课还是听课每一个人都功德无量。那是..

精进的打坐方法

七支坐法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

达摩祖师创立的禅宗影响了谁?

核心提示:2015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初五,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诞辰纪念日。凤凰佛教顾问导师明贤法师特别撰文,梳理达摩祖师东渡、创立禅宗、传法二祖的缘起,深入分析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修行关要及其作为中华文明最高境界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并回顾汉传佛教禅宗在以日韩..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一宗派的区别。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其教导的修禅方法就..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们诵经打坐念佛起初并没有固定的早晚课诵本。自晋朝至唐宋,虽有早晚课诵,但不统一,汉传佛教各宗派各门派之间并不一致。到了明朝,莲池、藕益大师为方便佛门弟子修行,开始制定早晚课诵。到了清朝初年经玉琳国师固定下来。早..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禅净同归之说,所以也将净宗的阿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判入顿教。因为莲池大师的看法是基于“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观念,既然心即是佛,佛亦即是众生,那末,我们念佛便成了诸佛心内的众生,念的也就是众生心中的诸佛。这便是..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我们讲禅跟净土,那是约着教理来说的,是从教理的角度。但是加一个有,有禅有净土,那是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