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十一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11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倒数第七行,第十九段看起∶【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这句经文,古今的大德们,无论是在注经、或者是他们的著述,引用得很多,喜欢读经、喜欢看一些佛学的著述,这个句..
禅宗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6-10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六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06请掀开经本,第六面最后的一段,第五段开始:【要解云,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1-5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第一集)1996/4美国圣荷西档名:02-031-0001诸位同修,古大德常说,《无量寿经》是十方诸佛共赞,千经万论指归。这次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将《无量寿经》再讲一遍。我想这部经过去曾经讲过九遍,这一次这边的同修们又非常热心,将录音带写成了讲记,我从头到尾细..
定弘法师:深信因果,求生净土
因果对现在社会来讲非常的重要,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就十分重视因果的教育,他说,现在要挽救世道人心,离开因果教育,连佛菩萨、圣贤都没有办法。所以佛法在世间必须要担负起教化众生、觉悟众生的使命,用什么教育最好?就是用因果。所以恩师慈悲,特别给我安了这个题目,叫做..
虚云老和尚: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努力修行莫失正念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一章)天水潺潺谁解饮02
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一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一章天水潺潺谁解饮02无般若之光,何由辩真识伪;阙智眼之鉴,焉能别宝探珠。遂乃以妄为真,执常为断,不应作而作,投虚妄之苦轮;不应思而思,集颠倒之恶业。这是对仗的文字,很容易懂,不需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主要是说明般若智慧的..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3讲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妙法莲华经》的五重玄义,对于这部经的大义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释经文。晋朝的道安法师弥天高判,把经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本经共二十八品,智者大师的分法是:第一品是序分;从第二品《方便品》到..
济群法师:现代人是否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知识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是否感到比古人更幸福、更自由?事实往往相反,当下社会频繁出现的浮躁和混乱,什么才是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济群法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为校园师生、北京有缘善众们..
宇宙万事万物从哪里来的?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我们先学这一段,这段首先跟我们讲到『如来藏』,什么是如来藏?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是大乘佛教的一个专有名词,叫如来藏,是说「真如在烦恼中,谓之如..
永明延寿禅师:善力易消,恶根难拔,末世修行注意
(按旧本不载此诫,今从佛祖纲目考订,以其针札宗门人,最为痛切故附录于后)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断绝妄缘,对世间一切爱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饶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净身。若逢真正导师,切须勤心亲近,假使参而未彻,学而未成..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
第二十一章天水潺潺谁解饮01上次介绍到唯识宗的三性,有很多人搞错了,以为唯识宗的三自性、三无性教义,与般若宗或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的性有冲突,当然,对佛学深入一点的不会搞错,一般研究佛学则容易弄错,道理何在?法相宗唯识所讲的三自性,是指一般形而下万有的性质,是刹那..
智旭大师: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25
辛二、贪经历想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 。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
宣化上人:只断邪淫不够
宣化上人是现代罕见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得道高僧,古观音(古佛)再来,是第一个将佛法传到西方之人,于1995年圆寂,之后还经常传奇般地应化人间,度化众生。宣化上人圆寂后仍有很多弟子对着上人的像拜他为师,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神奇感应故事。宣化上人是禅宗的祖师,也弘扬过净..
念佛的功德可以减轻业障因而治病
念佛的功德可以减轻业障因而治病,这次生病,喉咙无法说话,观音签文说是恶怪侵犯,后来我就发愿念金刚经十五部回向,念完五部声音就能通畅了。所以我明白人为什么沙哑、哑巴,都是有众生躲在喉咙位置,超度了,就能说话了。宣化上人让哑巴说话,也是这个方法:观音阁能系统讲法华..
学佛答问(1997.8,21-045)
学佛答问(共一集)台湾华藏图书馆档名:21-045-0001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看到讲台上有不少问题在此地,我们时间不多,简单扼要的给诸位做个解答。第一位,他有四个问题,第一个是「请问中元普度之由来。」第二个,「是否真有超度之事?」答:这两个问题,今天正好有一个CD送给..
证到八地菩萨,就能见到宇宙怎么来的
贤首国师慈悲,这篇文章是教学《华严》的人怎么样回过头来明心见性,「妄尽还源观」,你要是明心见性,你必须把妄要断尽。妄指的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你只要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还源。这个话说得很容易,做起来可真难。执著你能放下吗?执著..
雍瑞法师:学佛需要如何发心?
问:学佛需要怎样发心?答: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学佛者应有的发心可以简单总结为“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
念佛如何做到“一心不乱、不念自念”?
namoamituofo南阿陀佛“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章)03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章忍教哀乐作主翁大权示现大作小又若执经论无益,翻成诸圣虚功,则西土上德声闻,徒劳结集。此方大权菩萨,何假翻经。如抱沉之人,不须妙药。似迷险道之者,曷用导师。‘又若执经论无益,翻成诸圣虚功,则西土上德声闻,徒劳结集。’一般人如果认为学佛,光用..
印光大师: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恐汝以此为好念头,妄想日日增长,必定着魔无疑。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
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37
2、念彼观音力【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我们要生起清净的心,首先须要专一其心,驱除一切杂念妄想。若要消除杂念妄想,则必定要口常称念观音的名号,意常思维观音的愿行,身常礼拜观音的慈像,以使身口意的三业合而为一。三业需要具足,缺一不可,比..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章)01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二十章忍教哀乐作主翁《宗镜录》卷四十三,前面先说明经教的重要,也就是说一个修证的人,必须把经教(包括学说)和修行功夫合一,不能偏废。接下来就谈到经典所提‘心’与‘识’的课题。研究唯识,事相上比较枯燥乏味,但其中道理深奥,这同时说明了一个原则,大家..
慧律法师:《马祖道一禅师广录》31
【不住于依,】做一下笔记,根尘相对,叫做依。六根面对六尘,[依]就是依靠,六根依靠六尘,做种种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执着,这个就是生死轮回心,这个就是众生相。眼睛看什么,统统贪;耳朵听什么,统统贪;嘴巴吃什么,统统贪,没有一样不贪。禅宗里面讲的:“二六时中,不倚一物!..
信愿法师: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一)
【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善导大师《法事赞》开示: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一)下午借着大家打佛七的殊胜法缘,师父继续向大家报告「往生净土仗佛愿力」。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六大点,举理佐证的第二十五段文。下午从第二十六段文,接着看下去。请大家看讲义第六页,照例师父将..
南怀瑾老师:夏天蚊蚁蟑虫多,念这个咒立刻消失灵的很,但须慎重
据密宗的说法与显教经论的教义来说,咒语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可以了解,而证到八地以上的菩萨,也能自说咒语。在中国佛教的禅宗里,就有普庵印肃禅师,曾经自说一种咒言传给后人。因此,一般习惯叫它为“普庵咒”。这个咒语的本身非常单调而复杂,但念诵起来却很灵验。所谓单..
浅谈虚云老和尚对于云南佛教的贡献
一、虚云老和尚与云南佛教的渊源(一)虚云老和尚生平简介虚云(1840―1959),名古严,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五十岁后自号虚云,改字幻游。原籍湖南湘乡县人,俗姓萧。父玉堂,母颜氏。师出生于福建泉州,自幼即厌荤食,秉性聪慧,性喜恬淡。12岁时即有出俗之念,16岁时只身欲往..
住持和方丈有什么区别?
方丈,一丈四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即禅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亦称函丈、正堂、堂头。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禅室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申为禅林住持,或对师父之尊称。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住持”之语义为“安住之、维持之”..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2
(1)特示持名为要有二部分,11较论要约,22究明利益11较论要约又因为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奥玄妙,尤其应当守约。知先就是务必往生极乐国,守约就是只持名念佛。举起那名号啊,就兼有众德而俱备,专持名号啊,统领百行没有遗漏。就是前面的大本《观经》,比较而论,知道持名..
日日知非:戒色纲宗――前辈戒色成功经验合集
本文汇集了戒色论坛众多前辈、版主、精英们的戒色实战心得与成功经验,以及我戒色十多年的心得与感悟。这些经验都是前辈们付出了血和泪的代价总结出来的,十分宝贵,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为戒色实战之必读。上篇成功戒色八大要素成功戒色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共有八大决定因..
日日知非:再谈如何断念
再谈如何断念【提示】本文完全不同于当前任何一篇断念文章,彻底剖析了广大戒友的断念误区与戒色误区,从全新的角度对于如何正确断念、如何正确戒色、戒色核心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戒色必读之作。引言戒色必须戒意淫,就是对治降伏淫念,这是戒色公论,无需讨论。本文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