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

有苦不能说 我就这样忍了一辈子

一九八五年,我从佛光山住持之位退居下来,将寺务交给心平处理。在传法大典那天,记者们目睹满山满谷的人们对我种种恭敬,甚至匍匐迎送,好奇地问我何以致此?我突然想起国片“我就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心中不禁感触良多,回想大家对我的肯定,是自己付出多少的辛苦、忍耐所换取..

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转意也。当以平心和气说世间富贵人逸乐致苦,贫穷人勤俭致富等事,当作闲话说。久久或可以动心。若加以严厉声色,则便成抵抗矣。不唯无益,且致更甚。……但用劝喻祈祷二法而已。(印光法师与念佛居士书二)又上..

《净宗祖师有关临终的恳切开示》

一、临终四事唐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指出临终往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不得怕死:生必有死,往生净土是永脱生死轮回的痛苦,真正离苦得乐。还有必须明白,怕死还是要死,但死后不可能往生,因你已经失去往生的信愿。2、不可留恋:首先要放下这虚幻的身躯,放下亲属,放下万..

《临终助念往生》

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

当你在怒气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用三宝对治烦恼,或者人家骂你了,或者很生气、烦恼很重。我有一位道友,他烦恼很重,脾气性子非常急,说不了三句话就跟人吵架。我就劝他说:“当你在怒气上,想一想佛,想一想菩萨。”他一试验,这么一想,心里就清凉了,就把怒火压下。因此他做生意就..

《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之后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结合起来?若我们能把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佛才有意义。现在跟大家讲“怎样能够使佛法和你的生活、工作结合在一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佛法最了义的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浅谈地藏菩萨的临终修法》

出家行道忙的是临走时走得很清净在《地藏经》的教授方法当中,说到我们若要死了,临终时,你怎样修?我们出家行道,忙了一生,主要忙的时候是临走的时候走得很清净,走得很解脱,不被多生累劫的业障所缠缚。人人都有恐惧心,都怕最后的时候失去念头,走的不好再堕落下去,一失人身..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与痛苦为伴。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是苦乐参半的,甚至是痛苦多余快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转苦为乐呢?在佛教观点里,痛苦和快乐的根源都是自己,也就是说痛苦和快乐都是源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是别的神或..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今天我趁着身体康健、头脑清晰时立遗嘱,你们不要觉得惊诧和不吉利。人生无常,空幻不实,有生必有死,我是学佛之人,早已明了此理。死亡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尽早做好准备,以免临终之时忙乱出错、误了大事,使我一生的愿望与努力付之东流。因..

黄念祖老居士:爱情并不神圣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慧律法师答:为亡者助念,怎样确定亡者往生到哪里?

问:现在很多居士为亡者助念,有时候看见亡者坐莲花升天,或生到极乐国土,怎样确定亡者生到哪里?慧律法师答:我告诉你,这个是属于证量的问题,这个还是比较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平常要有修行。就像一个人很会读书,平常的话很用功,那么联考也很有把握。因为平常很用功,所以就..

慧律法师答: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

问: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弟子希望孩子能够开智慧,将来学佛求解脱。慧律法师答:十岁的小孩子在这个过程上讲,太早了,只能让他种种善根,结结缘,念念佛,念念观世音菩萨,或者是有的小朋友善根比较深厚一点,可以教他诵诵《弥陀经》、《金刚经》、《普门品》,..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他们以为,假使大家不结婚,岂不要灭种吗?人类种都灭了,还成什么世界?我虽为此对诸朋友详加解释他们的误会,但语言究不如文字来得普遍,所以现在特来把一条一条的原因,写在下面,以便同有此疑问的人,得能却除胸中的疑..

离婚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

离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方?佛在经中讲过,夫妻不和是邪淫的果报。想改变这个因果,就要受持戒律,这是唯一的方法,这时更不能犯戒,更不能做不道德的事。有些人这时难以自制,又犯戒了,这样只能在痛苦中越陷越深。学佛人不能怕现世的报应,而要怕种恶因、造恶业。..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一、建立婚姻的共识我们讲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从你们两个结婚开始,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需要建立婚姻的共识。婚姻的共识是关怀、是互敬、是礼让、是互为同修菩萨,互为善友,彼此相互提携、共同的成长。如果遇到另一半很消极、很无奈、很孤单的时候,我..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要求对方笃信正教,别的条件都压得很低,甚至有些为信仰而过分将就的意味。这显然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佛教徒的迫切渴望,那就是建立一个充满佛教气氛的家庭,以便心情愉快地学佛,并减少修行中的阻力。若真能遇..

净空法师答:父母执迷不悟,怎么办?

问:父母执迷不悟,怎么办?净空法师答:佛在这个世界完全做出来了,这个世界众生眼根利,他一看佛的行谊他就觉悟,他就明了,就能够发菩提心,向佛学习。孝,对父母、对师长,佛经里头常说“当孝于佛”,佛是老师。孝是什么意思?孝顺!要不顺,就不孝了。假如我父母做的事情不合..

印光法师答: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问: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印光法师答: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转意也。当以平心和气说世间富贵人逸乐致苦,贫穷人勤俭致富等事,当作闲话说。久久或可以动心。若加以严厉声色,则便成抵抗矣。不唯无益,且致更甚。……但用劝喻祈..

慧律法师答: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问:在家众要怎么修行?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慧律法师答: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

每部佛经的好都不同吗?念经时会想到死是为什么?

网友:顶礼师父,弟子请教您佛经都好,是不是每部经的好都不同。如玄奘大师当年取经在沙漠遇到魔障时诵心经除障。这是不是说明心经在除障碍能力比较强呢,比如生病了应该首选读药师经,烦恼重的人可以多读诵金刚经,请教师父可以这样理解吗,感恩师父!学诚法师:佛经的本意,既不..

佛教倡导食素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梦参长老1、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众生分为有情类和无情类,一般我们讲植物归为无情类,动物因为具有贪生怕死、有痛苦而属于有情。说植物也有感情,是我们悲心体现,如果过于悲凄,反而落入自心悲魔中,无法解脱。我们不能超越人的层次来演..

从谤佛到最终皈依佛门 一代文豪欧阳修的生命归宿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曾有很多大儒、文豪反对佛教(同时也有很多文豪虔信佛法),反佛教的文豪中,以韩愈、欧阳修最为著名。不过世俗的人生,与佛法的解脱道,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神秘交集,两位反佛文豪后来都皈依佛教。本文要说的,即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极尽所能反对佛..

四大菩萨的精神就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大乘佛教的根本是什么?在汉传佛教的范围里,观世音菩萨乃至四大菩萨的知名度,超过了释迦牟尼佛。不信佛的人,只知道《西游记》里有个如来佛。我曾经开玩笑,如来佛能够出点名,还沾了孙悟空的光。可是,如果你说“观世音菩萨”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个拿着瓶子的菩..

学佛那么多年,你真的知道什么叫皈依吗?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哪怕只是一个最简单的皈依,也完全能够将佛法和非佛法区分开来!任何人,只要他想真正地学习佛法,就必须要经过皈依这个过程。根本没有一个人,可以宣称自己已经证悟了佛法的法义,但是却没有经过皈依!可是,有些人却对皈依有某种害怕的心理,担心一旦皈依了,..

学佛要如理如法 警惕下面十一种错误方法!

明理也很重要,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明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现在有几种盲修瞎炼的情况,我们都要警惕。第一种就是没有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就是学佛修行的方向目的,方向目的不..

皈依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宗宙法师皈依之后最必须要做的,是不能皈依天魔外道、外道典籍、外道邪众。比如你皈依以后又去皈依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他们一起做礼忏等等,这些是必定不能做的。还有一个是不能把所有的神、土地公、鬼,混在一起供,“只要谁让..

出家的必读宝典: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荫人天。”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真修行,要悟。我们现在生灭嘛,有生就有灭,这生灭的本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是肉身凡胎嘛,我们这个是业障所生的,也就是说业障身的这个凡胎,有一天你这个业障消尽,这时候你的佛光..

三坛大戒是什么?三坛大戒的仪式简介

三坛大戒是什么?三坛大戒为汉传佛教出家僧人受戒仪式;依初坛、二坛与三坛正授,分别得到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戒体。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为三坛:即初坛传授沙弥戒,是事务最繁忙的;二坛传授比丘具足戒,是场面最隆重的;三坛传授菩萨戒,是教仪最神圣的。三坛大戒的..

龙树菩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龙树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因此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据说,龙树是南印度人,他的母亲在一棵树下将他生下,他的老师姓龙,故取名龙树。龙树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听人诵经,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他自幼遍学婆罗门教及其它外道经文,到青年时代..

“抢头香”真的有福报?出家人是怎么看待的呢?

“抢头香”,是汉族民间习俗之一。据说,谁能抢到“头香”,就能在新的一年当中,收获最大的福报,交上最大的好运,财运亨通、平步青云。所以每到大年初一,一大清早,各地佛教道教寺院道观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摩肩擦踵,人山人海,为的就是“抢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