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

《杂阿含经》中佛陀教导的居士修行方法

《阿含经》是佛灭度后首次结集的教法,属于佛教的根本圣典。《杂阿含经》为汉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南朝宋时,由求那跋陀罗依据梵本译出,共50卷,收录1320经,因每部经短小杂碎而得名。在四部《阿含》中,它属于现存最早出现的基本经典,是佛教经论、教理的母体,古德判为“纯..

演习19 克服忸怩和恐惧 四 正念观法

演习19克服忸怩和恐惧四正念观法彼有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掉悔。彼无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掉悔。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掉悔若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掉悔若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在佛教心理学中,悔(梵文:kaukrtya,remorse或..

识破轮回惊破胆:人畜轮回26例

自序轮回转世之公案、人缘果报之实例,数千年来不曾间断,正史多有记载。至于野史笔记,俯拾等于,不胜列举。此吾国文化之大端、世道人心之维系也。可叹魔子当道,邪说炽盛,为害百年而不休,荼毒四海而犹荣。而当代风日下,邪说日炽,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致使害群之马层出不穷,..

大悲咒修行仪轨,最灵验的大悲咒仪轨

大悲咒修行仪轨行者若未经灌顶授法,发愿修持此大悲心咒,应先于佛前合掌虔诵大轮金刚陀罗尼21遍,即同入坛,易得成验,不成盗法。此仪轨为趺坐结印修法,以期三密响应(手结印、口诵咒、意观想),速得大悲心三昧。)一、顶礼三宝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

“居士五戒”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有不少皈依佛门多年的居士,都对居士五戒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为了令人人能够准确地进行取舍,今天简单地介绍一下居士五戒。一、总述戒律包括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等。个中的居士五戒,是佛陀对佛教徒的起码要求。自古以来,学佛的人就可分为两种在家人和削发人。因为削发人不..

善导大师弘法的二则传奇故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临淄人(今山东淄博市)生于隋大业九年,少年削发,看见西方图颇有所感,夙期往生净土,受戒之后和妙开律师共读《观无量寿经》,晓得此经的观门是解脱死活之法。唐贞观中到并州去拜见道绰大师,接收念佛往生的窍门。进入长安广..

大安法师: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二、众生同体的观念,能劝人往生,自己也得以往生,你就能够放心来做劝进行者的工作。你劝一个人往生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不只劝一个..

净土法门法语:善修五德身心健康

道德就是自然,自然叫道,随顺自然这叫德。中国古圣先贤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不能不遵守,不能疏忽。疏忽,人决定造恶业,违背伦常就是罪孽,随顺伦常是德。伦常从哪来的?自然的,佛经说得清楚,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佛教导我们求福、求慧、求长寿,我想全世界..

大安法师: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

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在这个功利盛行、宗教与道德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能踏上信佛学佛的道路,除了宿世的善根之外,在现世还得冲破种种障碍,尤其是思想知见的牢笼。其心灵的历炼,可惊可叹,从中亦折射出时代信息多多。余接触佛法有十几年,泛泛悠悠,道业无成,惭愧不已,此就本人入..

烟是魔女的化现,吸不得!

一位得释迦牟尼真传的大师给弟子讲经时说道:“许多人不知道烟的由来,认为佛陀的五戒中没有烟戒,所以抽烟应该没什么关系。其实吸烟的危害远胜于杀、盗、淫诸罪,今天这里有七位吸烟者,所以我就给大家讲讲烟的由来,你们要好好听许久以前,约在佛陀进入涅槃一百年后,魔王波旬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类为了追求精神上的依托而寻找于宗教;各类宗教也为了人类调和的共存而制定各自的道德准则。佛教,严格言之,它长短宗教亦非哲学,它是佛陀的教导;然则,佛陀也不例外埠制定了众生共存的准测,在佛法中称之为戒律。戒是防非止恶的感化,律是和合僧团的法度模..

律宗初探

律宗初探第一节序言如来成道记说:净法界事,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我佛释迦牟尼、他亲证了法事、本来是没有生、没有灭。可是为了大悲心切,度生愿深,是以于无生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中示现有灭。才有从兜率、降王宫、八相成道的一大事人缘,应化事迹,风闻世界,道播四方..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

佛陀教导的修证窍门释迦牟尼佛平生说的教法,总的说来是说阿罗汉、辟支佛、大乘权教菩萨、实教菩萨实践的四谛、十二人缘、六度、四摄法、三心、四愿各类窍门。现在介绍如下:第一节声闻行果四谛窍门(一)阿罗汉的概念阿罗汉有三层意思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

佛灭后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第一节三藏圣典的结集(一)第一次结集结集二字包含有编辑的意思:而古来翻译法师应用结集的词语,是指人人聚集在一路会诵佛说过的遗教,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古印度还没有文字记录,只能用说话把回忆的常识,经由过程师承传诵保存下来。释迦牟尼佛涅槃之..

佛教各宗概况

佛教各宗概况佛教传入我国,先后形成十宗,流传在不合的朝代和地区。十宗有俱舍、成实、三论、晒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密等宗。本书对禅、净土、律三宗已有专章论述,这里不谈。其它七宗概况,现分述如下:第一节俱舍宗佛灭后九百年,犍陀罗国有世亲尊者,取经藏中有义造..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

常随佛学十大学生第一节舍利弗尊者(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舍利弗译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所生,故名。又译鶖子,母眼清白,如鶖鹭眼。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拿迦村。父名婆陀罗,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舍利弗八岁时,即能通晓一切书本。时摩竭陀国有吉利、阿伽罗兄弟二..

人天行果

人天行果第一节行一、皈依三宝(一)皈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是佛教徒,故学佛的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演道俗业经》中给孤独长者问佛:初学道者,始以何志..

声闻行果-行

行一、出离心第二章中说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可以包管未下世获得殊胜的人天善趣身,在六道轮回中来说,是很好的善报。然则,仍然没有超出三界,照样在死活中流转,善报尽时,还不免轮入恶道,受三恶趣的苦报。即在人天善趣中,亦常为诸苦所强迫,不是究竟安稳的乐处。如..

人天行果-果

果前面所说的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就能获得人天善趣的异熟果报身,并得殊胜的等流果,和殊胜的增上果,及成就殊胜的功德法,与圆满未下世成佛的净土肃静,都是或顺现受、或顺生受、或顺后受的殊胜果法。现前将来,必能获得,不是这里所再要说的。这里所说的果法,是由皈..

菩萨行果-修断

修断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多菩萨于诸行位中,修习无量窍门,若随类摄,六种波罗蜜多可以摄尽;所以六波罗蜜多,是菩萨的正道,也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如《解密经》经中佛告观安闲菩萨说:善须眉!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聪明到彼岸。六度的..

蕴处界三科

蕴处界三科一、五蕴(一)五蕴名义前面所说的五位百法,在大小乘共通的法相名词的蕴、处、界三科里可以摄尽。是以在说了百法之后,说蕴等三科。这里先说五蕴。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聚有为法。有为是有做作、作为、生灭的意思。蕴是积聚义,即色等五法,都是人缘和合积聚,前..

阎王敬重佛法居士死后十天复生

编者按:梁代僧旻法师从藏经中摘录佛经故事,汇成一部著作,名为《经律异相》,共收入数百则故事。下面这则故事,出自《经律异相》,原文摘自宋居士沮渠京声译《弟子死复生经》,稍有删节,小编整理之时又据经文稍作增补。《弟子死复生经》篇幅不长,全篇只有一个故事。对佛陀的弟..

你的心真在学佛吗:国王与龙的故事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频婆娑罗王去精舍拜见佛陀时,人民看到国王来了都起立欢迎,只有两个人如如不动地坐着,原来他们是两条龙化为人身。国王很恭敬地礼拜佛陀,但是,看到有两个人没有站起来..

念佛益力

陈益卿,浙江永嘉人。性刚直,以勤俭持家。对于佛法,向无信心。有男女各二,次女皈依三宝,法名信莲,益卿见其茹素念佛,甚不谓然。嗣听吴璧华居士说佛法,即信向,遂朝普陀,皈依印光法师,法名慧澄。在山复受五戒。归家后,概不问家事,日赴水月庵,诵《金刚经》二十卷。一藏圆..

天眼神通看穿你的为人和行为

天眼神通看穿你的为人和行为道证法师讲述当我去台北临济寺受在家菩萨戒的时刻,熟悉了一位去受五戒的莲友。因为她被安排住在我的近邻床,所以,我们有比较多接触的机会。这位莲友大约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长得很可爱,讲话很豪放,后来我才知道她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她是说有时会有..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经商只赚不赔?

五恶决定要断,决定不干。最难的是口业,妄语。很多从事于商业的这些同修,我遇到很多,做生意不妄语不行,不妄语不赚钱,这个没有办法戒掉的,问我怎么办?其实人不知道,你能不能赚钱是命,你命里有的,它统统会来,你命里没有的,你用什么方法它也不来。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

修道的助道人缘

修道的时刻要有助道人缘,什么是助道人缘呢?你修道的时刻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人缘,资助你修道的缘。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要想修定,得先备办资粮,得先准备好,这是修道的前方便。你要想得定,得先有一个处所啊!然则这个处所烦乱..

斋僧的功德和意义

『赞僧功德经』佛陀曾云:诸法因缘生,安住希求意念中,为彼悉作何祈愿,即得如是之成果。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又云:「殊胜妙宝大德僧,长养众生功德种,能与人天胜果者,无过佛法僧三宝。」经云:「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四十二章经』上云:饭恶..

诸经佛说地狱集要(十五)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卷第八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成一切法眼更生及黑绳山磕二叫唤小大两烧热及大阿毗止如是八地狱佛说难可度恶人恒充满各各十六隔..

净土念佛法门渊源简介及修持方法

净土宗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