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句话叫“看破、放下、自在、随缘”,那么,是不是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宇宙人生的真相,再去放下,才能做到自在、随缘呢?我虽然读了一些佛教书籍,但在生活中,经常第一念想的还是自己,到头来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此我感到挺苦恼。请问上师,怎样才能真正将菩提心运用到日常..
智悲德育
有净信,事竟成
有净信,事竟成欲求往生极乐世界,具足信心非常重要。有些人虽然佛学水平不高,但有毫不动摇的信心,这种人也有往生的机会。以前我讲过老妇人依靠狗牙成佛的故事。续部中也说:“或是愚笨坚信者,彼修近得诸成就。”相反,如果什么都不相信,完全以理论来推测,这种人叫寻思者,他..
水泡花鬘
从前有个公主,父王十分疼爱她,她要什么,父王就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下大雨,王宫院子中的积水跳起许多水泡,公主见了非常喜爱,于是向父王要求说:“我要那水泡,穿成花鬘,装饰头发。”国王说这是不可能的。公主就撒起娇来,说得不到便要自杀。国王吓坏了,只得召集全国的巧匠..
佛陀之前的世界是由谁创造的?
视频链接
有些佛教道理为何如此难以理解?
问:对很多人而言,有些佛教道理为何如此难以理解?索达吉堪布答:世人往往仅以自己的见闻和经验来判断一切事物,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我们的感觉和经验经常在欺骗自己。比如在看电影时,人们正常的眼睛都会看到电影里人物的动作是那么活灵活现连续不断的,但懂得一点电影原理的人..
怎样的心态才能使修行成功?
问:怎样的心态才能使修行成功?索达吉堪布答:革日秋戒旺修的伏藏品《宁提七句祈祷文》中云:莲师顶礼修行的本尊之后,说:“后世具有缘分的善男子,如果你们寻求莲师我的救护,就要先住于寂静的圣地或屋室,对名利地位等世间八法生起强烈厌离心。在这种厌离心的驱使下,修行一定..
人心本善
《华严经》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美国著名的魏斯医生,在《来自神灵的讯息》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魏斯医生问:“如果人性是完全平等的,为什么有些人心地好、长相好、智慧好,而有些人什么都不好,又坏又穷又难看?”神灵用比喻解释说:“就..
人是否真的有轮回?
我们学习马克思的人,普遍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但我看一些课外书中讲到人有轮回,比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前世是一名僧人,圆寂前在墙上写下:“五十年后王守仁,开门即是闭门人。”这一世,王阳明去寺院时,莫名其妙来到前世圆寂的那个房间,揭开了他转世的秘密,..
聪慧之人多敏感 大智若愚成功诀
聪慧之人多敏感大智若愚成功诀有些人智慧很不错的,对任何事情接受能力都特别特别强,只要稍微点一下他就马上领悟了,但这种人往往有一个毛病,就是很敏感、特别脆弱。看到别人的某种态度,或者别人说话过程当中稍微有一点不注意的时候,他马上要么生极大的嗔恨心、要么生特别贪爱..
安乐死真的可以解脱吗?
问:我是哲学系文学专业的,想请教您一个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当一个人到了生命末期,如果疾病对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对于佛教徒来说,也许能依靠修行佛法来面对;但非佛教徒可能觉得,结束生命是一种解脱,因此他会申请安乐死,就是请求医生的协助来结束生命,也叫医助自杀。佛教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