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3)有些人微信老是发一些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的文章,弄得大家噤若寒蝉。什么见上师的时候领子要高一点,露出来就不行。哪有这样的说法呢?上师要是因你露得多一点就起贪心,就不是一个好的上师,也不是大乘修行人。佛陀也没有说过不能染指甲,不能把头发..
藏传法师
呷绒多吉上师:修行人也需要保持自身和环境的整洁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2)在家学佛人应该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包括保持自身的清洁和周围环境的整洁。我们也可以把自己装扮得漂漂亮亮的,随时保持环境的清洁整齐,每天也要做新鲜好吃的菜肴(佛陀没有说不可以这么做)。我们既然为一切众生而活着,就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好好拾掇自..
嘎玛仁波切:有多少疾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祸从口入”
导语:其实,人的需要能够满足,但欲望难填。过度被感官牵制,活得太辛苦。懂得约束,学会不伤害,生活也会轻松愉快。印度圣雄甘地说过,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无法填满人类的欲望。尤其这个时代,从身体、语言到物质的欲望,都不断在膨胀。光是对食物的欲望,就膨胀到无法想..
嘎玛仁波切:能够时时处处反省守护身口意,对修行至关重要
导语:作为佛教徒要学会敞开心扉,让诸佛菩萨的加持力深入身心,培养自己任何时候都记得反观自心。随着虔诚心的不断具足,经常与上师三宝保持对话,我们的身口意自然就会在正知、正念中安住。一个佛教徒,每天早上都要坚定自己对信仰的虔诚心,要告诉自己:“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呷绒多吉上师:在家学佛人也要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1)在家学佛人在生活中也要像个正常人。不要为了自己做功课,就不理家里人。该做的家务事也不做,做功课像完成任务一样迷迷糊糊地,也没有发菩提心,心也静不下来,久而久之别人肯定不开心。学了佛法之后,更要处处为他人着想。平时在家以菩提心摄持,边念..
呷绒多吉上师: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否顺利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100)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否顺利;想知道下辈子会成什么,只要看看这一辈子是不是特别如法,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假如今..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为什么没有进步?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91)我们为什么没有进步?就是因为自私自利。你的发心是有条件的,大家都哄你开心了,你才愿意发心。那不是发心,是自私自利,这和没学佛的人互相吹捧帮个忙有什么两样呢?这是凡夫的本质。别人哄我们开心也就那么一回事,不哄我们而说我们的坏话,更加要慈悲他..
呷绒多吉上师:用菩提心来修就是最快速成佛的妙法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90)我们必须正视自己身上深重的习气和烦恼,有人为你指出,应当心生欢喜。正视烦恼才能修行圆满,逃避烦恼是永远也修不好的。有的人在发心的过程中,常常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害怕做错,或是担心师兄们对自己有看法。我们应当知道,发心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为..
嘎玛仁波切:正是为了慈悲满足众生的不同需求,佛教才产生了殊途同归的种种派别..
导语:佛陀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佛教当中有不同的派别,都是为了应众生的不同需求而慈悲显现,但殊途同归,大家最终都在追随佛陀的法教,走在解脱的道路上。佛教传到中国内地已经2000多年了,藏传佛教比较晚,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入藏和亲,这两位虔诚信佛的公主..
嘎玛仁波切:许多古代高僧,都曾告诉弟子们要学会的一个法门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欲望满足,甚至很多人不惜牺牲最宝贵的生命。现在就要想:为什么我愿意为自己这样付出,也希望别人对我付出,却不愿意用同样的方式对别人付出?当我们还是小孩子、年轻人时,希望长辈能呵护疼惜我们;可当自己长大成人,就觉得步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