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释迦牟尼史略第一节 释迦成道以前的状况释迦牟尼的意义前面第一章中间所说的“佛陀”,那是一种通称。实则这创立佛教的大教主,叫做释迦牟尼 。“释迦”是种族的名称,意译就是能仁。“牟尼”的..
学佛入门 xueforumen
162篇 阅读量7032
第四章 第二节 佛家的教法
第二节 佛家的教法自造因自受果释迦在菩提树底下,静坐思惟的结果,彻底明白人生多苦的原因,完全是人们自己造业自己得果,和上帝并没有相干。我们这个躯壳,就是过去世自己造作的苦因,今世结成的苦果。..
第一章 第三节 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
第三节 佛学和学佛要分清楚佛学与学佛是两件事佛学是一件事,学佛又是一件事,二者骤然看来没有分别,实则大有分别,学者不可不先弄清楚。怎么叫做佛学?就是深通经典、精研教理,成为博闻强记的学者。这..
第三章 第二节 释迦成道的时期
第二节 释迦成道的时期释迦先修苦行后成正觉释迦出家以后,就去访问婆罗门教中的学者,想学他们的解脱的大道。他先后访过三人,初访隐居在森林中的跋迦婆(Bhārgava),次访阿罗逻·迦兰( Kālāma)..
第三章 第四节 释迦的入涅槃
第四节 释迦的入涅槃涅槃的意义“涅槃”二字是梵音,译为灭度。灭度就是消灭生死的因果,度过生死的苦海,得到解脱,永远不再受生死苦痛的意思。我们前世造因,今世结果;今世又造因,来世又要结果。生生..
第二章 第三节 佛教成立的原因
第三节 佛教成立的原因理智的高等宗教印度思想界和社会既然有了上面所说的两种背景,这时候便有大教主佛陀,应运出世,把那些混乱的思想着手整理叫它归于统一,创立理智的高等宗教。佛陀打破当时的不平等..
第三章 第三节 释迦的转法轮
第三节 释迦的转法轮转法轮的两种意义释迦说法度众生,叫做转法轮。这转法轮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法”字的意思,是法律、法则,就指一切万有的真理基础而言;“轮”字是印度古代战争时候,所用轮状..
第二章 第一节 佛出世前印度思想界
第二章 佛教的背景和成立原因第一节 佛出世前印度思想界佛教产生的背景大凡一种宗教的产生,必有它的背景,绝非无缘无故突然出来的。佛教当然也不能逃出这个公例。原来印度古代有婆罗门 教。“婆罗门”..
第一章 第二节 研究佛学怎么样下手
第二节 研究佛学怎么样下手大藏经与一切经佛家的经典,全部整个儿的,称为《大藏经》,又叫做《一切经》。这名词是什么时候起的呢?那是隋朝开皇元年,朝廷命京师以及诸大都邑地方,一律用官家经费,抄写..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一次结集
第五章 释迦灭度以后弟子结集遗教第一节 第一次结集释迦在世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以身作则,拿他的修证功夫,随时指导徒众,从没有写出一言一句的文字。到释迦灭度以后,大迦叶代佛统率大众,有一痴比丘说..
第六章 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衰颓
第四节 印度佛教的衰颓释迦创立理智的佛教,一切平等,打破印度四姓的阶级,压服婆罗门的旧教,风靡一世,势力的隆盛可想而知。释迦灭度后,教外先有阿育王,后有迦腻色迦王的提倡保护,教内有马鸣、龙树..
第六章 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分裂
第六章 佛教在印度的盛衰第一节 小乘佛教的分裂根本分裂与枝末分裂释迦灭后百余年,第二次结集时候,佛教徒已分保守、进取两派,保守派叫上座部,进取派叫大众部,前文已经说过。等到释迦灭后二百余年,..
第六章 第三节 大小两乘的分别
第三节 大小两乘的分别释迦在世说法时候,对大根器的人就说比较高深的教理,对小根器的人就说比较浅近的教理,本没有大小乘的分别。就是释迦灭度后,弟子结集小乘经典,也时时有大乘的名字见于经中。后来..
第五章 第六节 秘密经典的结集
第六节 秘密经典的结集显教密教的分别佛教有显教和密教两大部分。相传显教用显露的言语文字,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密教用秘密的咒语,是大日如来佛所说。这项秘密经典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结集,也没有确实史..
第五章 第四节 第四次结集
第四节 第四次结集迦腻色迦王的提倡佛教当公元第二世纪时候,有大月氏种族的迦腻色迦王(公元125—150年在位)率兵从西方侵入印度,并且吞灭四邻,建立犍陀罗(Gāndhāra)王国,文治武功和从前的阿育王..
第六章 第二节 大乘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大乘佛教的发展主智的大乘教和主情的大乘教当公元第四世纪时候,婆罗门的重兴机会成熟,它的哲学思想,非常丰富。佛教徒则自进取的大众部成立以来,思想随时代而进展,早已含有大乘的分子,到这时..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三次结集
第三节 第三次结集阿育王时佛教的隆盛释迦灭度后二百余年,中印度有统一全印武功文治震耀一世的阿育王 出世(公元前264—前226年在位)。他对于佛教,异常信仰,不但保护本土的佛教,并且派遣传教徒,到..
第五章 第五节 大乘经典的结集
第五节 大乘经典的结集大乘经典的由来以上所说的四次结集,都是小乘经典。至于大乘经典的结集,传说种种不同,没有真确的史料可供考证,因此后世就有大乘经不是佛说的议论。其实大乘教的发展,那是思想演..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次结集
第二节 第二次结集戒律的十条争议释迦灭度后一百余年,有毗舍离 城的七百比丘结集,通常称为第二次的结集。这次结集,和前面第一次、后面第三四次的结集,性质全然不同。单为戒律上的十条争议,四方圣众..
第七章 第一节 佛教东传的时期
第七章 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第一节 佛教东传的时期东汉明帝遗使访求佛法我国历史相传,东汉明帝夜里做梦,看见金人,身长一丈六尺,头顶上有白光,从空中而来,飞行殿上。明帝醒后,召集群臣,占卜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