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一切情器世界皆由心幻化”或者“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 希阿荣博堪布答: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可以梦来作比喻。梦境是心的幻化,在梦中我们见到的器情世界以及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真实存在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然而这种虚妄的显现也是依靠因缘..
希阿荣博堪布答 更多...
希阿荣博堪布答 :"常有相续论"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
问:“常有相续论”观点佛法是恒时存在的,又怎会有八无暇中"佛不出世"这段时期呢?望上师得空解答。 希阿荣博堪布答:关于佛出世住世的问题,法身佛乃自性光明,恒时不离,但众生能否见到殊胜化身佛,要看众生的福报。就像月当中天时,以盆盛水置于月下,水清月现,水浊月隐,月亮一直都在,但能不能映出月亮,取..
希阿荣博堪布答 :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问: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希阿荣博堪布答: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避世?这都值得去思考。一头扎进名利财色中..
希阿荣博堪布答 :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问:“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您觉得人们应该怎样理解“空性”? 希阿荣博堪布答:空性是现象最本质的属性,现象是空性的表达。正如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现象,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空性。 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我”的观念。什么是我?你会说这个身体是..
希阿荣博堪布答 :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就事物而言,认为有独立、绝对、固有存在的事物。这样的见地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与人、..
希阿荣博堪布答 :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问:您怎样界定出家人和在家人的概念? 希阿荣博堪布答:《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沙门是梵语,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出家,出的什么家?“家”可以理解为心住之处,心的牵绊、滞著所在..
希阿荣博堪布答 :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问:佛教本身博大精深、教派众多,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常有模糊失真之处。如果请您用几句话向人们介绍佛教,您会如何介绍? 希阿荣博堪布答: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如您所说,佛法博大精深。三言两语的确很难说得清楚。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地啰嗦几句,供各位参考。 在我看来,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佛..
希阿荣博堪布答 :对外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应该如何做?
希阿荣博堪布答 :疑和信的关系,请赐教!
问:不起疑,我认为不足信。疑了,然后求证,体证了,然后才能信。但是佛家又讲,不起信,不能得证。疑和信的关系,请赐教。 希阿荣博堪布答:关于疑与信的关系,以自然科学为例来说,现代人应该都相信科学,从小就接受科学教育,但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你心里不可避免地会提出很多疑问。有疑问不说明你认为科学不可..
希阿荣博堪布答 :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
问:上师,若他人回报你的慈悲以冷漠、不关心甚至厌恶,何以我们收获的是安乐? 希阿荣博堪布答:我们不可能除尽大地上的荆棘瓦砾,但是当我们给自己的双足穿上一双舒适的好鞋子,我们的脚下便变得柔软。如果你把自己的快乐系缚在别人对你的态度上,恐怕你永远也得不到安宁。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