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经说过:无论你死后去往哪里,你的亲人、眷属、财产等一切名闻利养,都会烟消云散,唯一跟随你而去的,是你的业。而且,不论过多久、经历多少大劫,业都不会凭空消失。一旦因缘成熟,业就会非常明显地在我们身上出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人一辈子做好事,反而总是倒霉;有些人天天干坏事,日子却..
太桥旦曾堪布 更多...
太桥旦曾堪布 :是谁束缚了你
我们的心识总共有八种,即眼、耳、鼻、舌、身五识,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分别是前五识的住处,就像鸟窝是鸟的住处一样。八种心识协同运作,就像是一家公司,末那识就像是公司的大老板,是公司里做主的人,一切都是它自己说了算。第六意识是老板的秘书,前五识则是员工。前五识有事都要通过..
太桥旦曾堪布 :女众弟子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依止上师
文:太桥旦曾堪布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学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学佛过程中需要要依止善知识,这一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说法是一致的。并没有说学藏传佛教必须要依止上师,学汉传佛教就不需要依止上师或法师,没有这样的说法。在佛法中,每一个传承、每一个宗..
太桥旦曾堪布 :内心充实,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
文:太桥旦曾堪布我们身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手机、电脑、网络、电器、汽车、高铁等这些现代化设施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享用这些高科技的同时,我们不妨反问一下自己:我们的幸福感是否也随之增加了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们的内心反而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依赖于外物。譬如,我们..
太桥旦曾堪布 :修行可以填补人类灵魂上的空虚,成为一剂良药
太桥旦曾堪布人应该追逐什么都市中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心却愈发落寞,修行可以填补人类灵魂上的空虚,成为一剂良药播种在心灵的土壤,使干涸灵魂得到滋养的同时,善良的本质也会因此而开花结果。希望通过修行,可以给浮躁的灵魂以慰藉,疲惫的心灵以温暖,忙碌的生活以清凉。我们所拥有的暇满人身应该..
太桥旦曾堪布 :只要发心正确,一顿饭都可以积累无量福德
文:太桥旦曾堪布对于修行人来说,要想成就佛果,必须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二者如凤凰的双翼,缺一不可。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实用且高效的方法,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快速积累福德资粮。先来讲一个小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位阿罗汉,云游四方,度化众生。一天,他在途中遇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是一位佣人,正在..
太桥旦曾堪布 :让众生欢喜能快速积累福德
众生欢喜佛欢喜积累和圆满福德资粮,包括两个方面:上对佛菩萨,下对众生。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当中说:“除了让众生欢喜以外,没有其他让佛欢喜的事情。”我们在佛前供花、供果,在佛菩萨面前浑身大汗地磕头,难道是因为佛菩萨在乎这些吗?难道是因为佛菩萨期待和执着供养吗?当然不是!佛菩萨所重视和在乎的是我们对众生有..
太桥旦曾堪布 :如何认识佛陀?我们都只是在字面上知道这是佛
如何认识佛陀?(下)中文里“佛”这个字,我们只是在字面上知道这是佛,但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佛的境界。而藏文里的“桑杰”两个字把佛的境界表达得非常完整。“桑”在藏文中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全然苏醒、觉醒。我们现在还没有从无明中苏醒,还没有从轮回的沉迷诱惑中苏醒,还没有从痛苦中苏醒、解脱。“桑”的第二个含..
太桥旦曾堪布 :禅修,原来如此简单!
文:太桥旦曾堪布其实禅修本身并不难,但是难在坚持。例如我们在喝茶、走路、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觉知,就像我们做功课的状态比较好时,心里很清明,对于自己当下的身心状态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这就是禅修,久而久之,我们就能体会到禅修的效果。什么是觉知的状态?比如我们眼睛看着一个东西,但..
太桥旦曾堪布 :为什么在佛菩萨的眼里轮回没有丝毫快乐?
轮回的过患可以归纳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虽然六道之中都存在三苦,但三恶道主要的痛苦是苦苦,人类主要的痛苦是坏苦,天人主要的痛苦是行苦。什么是坏苦呢?比如在上课时,大家舒舒服服地坐着,大自然的微风吹拂着我们,这当然不算是苦苦,但是坐久了就会腿疼、屁股疼,所以坏苦的意思就是变化性很强。再比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