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总之是追求福报。我们通过学佛可以得知,培植福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供养和布施,但是即便知道上供下施能够增长自己的福报,可是很多时候仍然舍不得,总想寻求一些不用真实付出就能获得回..
观想 更多...
观想 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神识飞飏,心粗境细,观难成就。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之言乎。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
受戒时应如何观想 ,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三师要下座拈香,为所有的菩萨戒戒子,对现在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启白,感发大众的圆宗戒体。佛法是心法,戒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法讲“十无尽戒藏”,如《璎珞经》经中说:“心无尽故,戒亦无尽。”戒体..
受戒时如何观想 ?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戒的受体之机,是在三番羯磨的时候。所以在正授戒体时,禀戒三师要下座拈香,为所有的菩萨戒戒子,对现在十方诸佛菩萨顶礼启白,感发大众的圆宗戒体。 佛法是心法,戒法也是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法讲“十无尽戒藏”,如《璎珞经》经中说:“心无尽故,戒..
如果实在太穷了 观想 供养是否能得到真实的福报?
上供下施要心怀恭敬虔诚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升官发财、名利双收,总之是追求福报。我们通过学佛可以得知,培植福报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供养和布施,但是即便知道上供下施能够增长自己的福报,可是很多时候仍然舍不得,总想寻求一些..
用观想 法来修供养,让有限变无量
我们知道三宝是众生的良福田,也就是是最好的福田。在三宝当中哪怕只做一点点的供养,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报。我们平常就是拿香、水果、鲜花,灯等来作供养,就我们准备的这些食品供具,它是有限的。如果就所供养的境来讲,要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说那么多的佛菩萨,那我们也应该用种种的供具来供养。因此,在我们得到有限的物..
遇到逆境时,应存三种观想
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转逆缘成菩提道。我们先念一遍。【因缘观:一、当随缘消旧业想,二、当善知识想;真如观:三、梦幻观身,空护为上。】我们刚开始在栽培菩提心的幼苗的时候,是在佛堂在看经的时候,在寂静的时候。但是你要让菩提心慢慢树根长大以后,你就要开始从人事去历练。因为你不可能离开众生的,你一定要..
省庵大师说大小便时应当观想 身体毫无可恋
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省庵法师语录》:“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当弃舍?莲胎转变。念念弥陀,西方定现。”注:“《厕室铭》曰:每当我们大小便时,千万不要忘记正念。身体九个孔洞流出污秽之物,凡夫这个身体确实可厌。我们为何应当舍弃这具凡夫身体?因为转生弥陀净土..
拜佛时应如何观想
问:礼拜佛菩萨时应如何观想?济群法师答:我们在拜佛、供佛时,应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想我们所拜、所供的是无量诸佛,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那样:“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
喝水时的观想
所以平时生活的积累很重要,从今之后你们喝水啊,佛前要供,记得每天要供水。喝水的时候要观想水,玻璃杯里面透明的水,喝的时候心要很细,喝到嘴里面,你要用舌头去感觉水的味道,去感觉水的清凉,要把这个感觉也记到心里,也供养给佛,供养给师父,这是佛教徒的生活。这样一段时间观想下来,师父叫你观想就很方便,观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