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1995 年撤县并入苏州市)人,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先生幼孤家贫,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曾遇到一位相士:“您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您再看我能否做医生..
行善 更多...
范仲淹
三宝门中最好积阴德,行善 之人,福泽子孙
三宝门中好积阴德古来修行人都立志,要成佛作祖,做人天师表。至于几时成就,那看个人修行,但先要立志,有个目标。没有成佛前,就要广结善缘。《法华经》讲到各个尊者,他们成佛后国土不一样,度化的众生也不同,是因为在因地修行时,发心不同,善缘不同。先不谈成佛。儒家讲大丈夫若求名,当求万世之名。也是教人从长远看..
黄柏霖警官:二十三个行善 所不应有的心念和行为之二
接下来这个『勿勤于始而怠于终』,你不要刚开始很认真,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个就是「怠于终」。那接下来从十七,这个十七个,「勿避嫌,勿避怨,勿因循,勿间断,勿卤莽,勿图报,勿务名」,这几个都非常棒。「勿避嫌」是什么?你不要有我执,你不要怕被人家误会,你不要有我啊,这个我执要破掉啊,「勿避嫌」。「勿避怨」,..
净空法师:不能止恶行善 ,念佛不能往生
(图片来源:妙音莲池网)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如果有《感应篇》这种因果教育的基础,读到《无量寿经》,才真正是此地所说的深明因果,止恶行善。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恶的习气,不能不止;善不能不行。 不能止恶行善,经念得再多,佛号即使持到像 益大师所说的「雨打不湿,风吹不入」,..
嘎玛仁波切:所谓的福报,是能发自内心懂得去积德行善
佛陀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所以,当大家有情绪烦恼,就要学会把这些转换成菩提智慧,将业力净化掉以后,让违缘变成我们的助缘。反观自己的内心,透过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让我们更能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需要什么。所谓的福报,是能发自内心懂得去积德行善,并认为这是一定要去做的事情。如果一个家族,祖上积德,子孙会昌盛很..
捡烟头是行善 修行的好方法
《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近期又有一些新感悟,赶快写出来向各位汇报。经过一段时间亲自实践,我发现捡烟头是一个行善、修心、积阴德、戒色的好方法。一、捡烟头为社会大众留下一片干净的环境地上有烟头,很不卫生,也不美观,看上去有些刺眼。我们把烟头捡起来,统一放到垃圾桶。经过我们实际行动,这片地方,这..
济群法师:光止恶不够,还得行善
我们不仅要止息生命的不良相续,还要使之进入良性相续。从而增强免疫力,真正拥有健康。戒,是佛弟子的行为标准,主要有别解脱戒和菩萨戒之分。其中,别解脱戒包括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以此防非止恶,收摄身心。如果说法律是依靠执法机关来行使职责的话,那么,戒又是依靠什么产生作用的呢?一是靠发心持戒的愿力..
积德行善 能使相貌变得美丽端庄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
十种积德行善 的方法,教你改变命运
一、「与人为善」,这是讲存心,要存一个善心,以善心看待一切众生。二、「爱敬存心」,以真诚心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人事物;“敬”是恭敬、谨慎、细心,对人、对事、对物,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人家有好事,我们要帮助他、成全他,不能破坏。此人是恶人,但是他做的事是好事,即「偏中正」,我们也要帮助他。不能对..
星云大师:净心行善 分第二十三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译文:其次,须菩提!人不分贤愚圣凡,其真如菩提绝对平等的,没有高下的分别,所以才名为无上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