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1995 年撤县并入苏州市)人,卒谥文正,追封楚国公。先生幼孤家贫,即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曾遇到一位相士:“您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您再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这..
行善 更多...
广行法师:范仲淹
改命要长时间行善 积德,才能感得发福消灾之应
确信因果,净舍无疑,福应有自。寄梦续录一书中记载:湖州有位孙邵先生,与写【了凡四训】的袁了凡先生感情很好。袁先生曾经将【感应篇】、【功过格】等劝善的书相赠。孙邵先生因而日日以善行自勉,可以说做到兢兢业业,不敢违背准绳的地步。当他年纪四十多岁之时,当年辛辛苦苦参加拔贡考试而得到的县令职位,竟然因为不小..
阴德是色身第一营养第一等的养生就是行善 积德
阴德是第一营养关于这个色身,你不在乎它,糟蹋它,这个不行。你太在乎它,拈轻怕重,经常补充营养,也不行。很多人学养生,就是他在乎身体,动不动就补营养。中医有句话,叫做邪能恋补,很多病都是补出来,经常补各种营养,就补出病来了。那学佛人,要吃素。要注意两点,第一,吃素要多吃五谷,少吃蔬菜。很多人吃素进入一..
行善 的人阳气充足,鬼都会害怕他
按:心理不转变,光打坐是没用的。看了南师这一篇文章,你就明白,那些整天在那里光打坐的人,其实不是在修禅,是在修懒,越修越白痴。真正修禅的人,是修一切善,通过行善把心理转变,那时候再打坐,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现在各种附体、灵异的事情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他身体阳气不足,生理不好,心理也不好,所..
慈满大和尚:不要为了满足自己行善 的欲望,而去行善
佛法的教导,让我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坚定的信心,并且建立解脱的志愿,不断完善趋向解脱的方法。从凡夫地修行,确实不易。但是只要树立正确的知见,保持坚定的恒心,就必定有成就的一天。每一次礼佛,都是对佛陀教导的重习,都是对修行方法的完善,都是对佛法信心的递增,都是对生命意义的提炼。直面佛陀,才真实体会到所学..
肉眼看不到的福报:献给行善 后感觉没得到回报的人
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也有过如此的经历,在布施完所有的财产后,变得一贫如洗,那么尊者是如何应对弟弟的怨叹呢?目犍连尊者的弟弟,积蓄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他很悭吝,丝毫不肯布施,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满足。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
行善 的回报实在是太丰厚了
在福建省的莆田有一户林家,祖先有一位老婆婆喜欢行善,常常做粉团子来布施。谁来要,她就给谁,每天都这样做,一生都不疲倦。做好事,量力而为。善待别人,决定有好报,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上当。古语常说“吃亏是福”。有一位仙人化成修道人的形象,每天早上都来林家要粉团。老婆婆心地善良,天天施舍给他,他要..
没钱也能改命,6个行善 方法,一分钱不花,转发积无量功德。
事业不顺?家庭不和?人际糟糕?谁都看你不顺眼?算计你?倒霉事连连?每天水深火热,生不如死?……这是常常听到的朋友的诉苦。“多行善。”这是常常给这些朋友的建议。但往往在提出这个建议后,不少朋友会说上这么一句话:“我也想行善,但我没有钱!”有钱才能行善,这是很多朋友走入的一个误区,但不行善永难有钱,没有..
自己行善 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有“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的说法,和事实不符合。比如某人行善,为什么他的子孙却不兴旺;而某人行恶,家门反而隆盛,所以佛的说法没有根据。中峰禅师就说:凡夫的情虑没有洗涤干净,智慧眼没有开启,所以,往往颠倒,常常把事情看错。善的被当为恶,恶的被..
你找到适合改过行善 的方法没
赵阅道居士赵阅道居士是北宋一位修行有成就的大居士,宋仁宗时候他做御史,为人公正无私,因此,被称为铁面御史。“御史”这个官职,是专门检察内外官员操行政德的,相当于现在纪检委,监察、检察部门的官员。传记上也记载,赵阅道居士“为人长厚,存养功深”,就是为人很宽厚,内在修养的功夫非常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