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 更多...

不甘心、不情愿你的心就不清净,你怎么能往生?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是距离我们不算太远的,他的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这个定义下得很好。什么叫诚?「一念不生之谓诚」,心里面一个妄念都没有,这是诚,有..

方海权:值遇我佛自然清净

摘自《人生改造命运要义》之十二  我们所学习持念佛的名号、神咒以及佛经,都有很大的感应。它不单能改造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命运,而且能化除我们的苦厄。在我们这个地区之中,有一个叫陈生的人。他与未婚妻情投意合,不久就要结婚了。那天他经过一墓地,回家之後大失常态,说话颠三倒四。根本不是他原来的人,声音也变..

信愿法师:道场清净稀难见弥陀净土甚难闻(一)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道场清净稀难见弥陀净土甚难闻(一)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第二大点的第十段文,第十段文有四句话,是一首偈颂法语,我们只看了两句话,还有另外两句话我们接着看下去。照例师父把第十段文念一遍,让大家对照对照,请看讲义第五页第十段文:道场清净稀难见..

清净法师:在春节给父母磕个头推广“顶礼父母”工程之思考

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古人崇信《孝经》,身体力行,移孝作忠,爱敬一切。孝悌作为一切仁义道德的根本,得到国人的广泛认同与践履。佛教的孝道理念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人文理念,对孝道尤加重视。《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如何使身心清净没烦恼?

‘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诸根具足’,“诸根具足”这一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身心健康,你的身体没有一丝毫缺陷。身诸根具足,这是果报,三业自在又是它的因缘。什么叫“三业自在”?“自在”是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不自在;你有忧虑,你不自在;你有牵挂,你不自在;身心清净才自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

印光大师:念佛,重在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

念佛一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不知此义故也。――印光《印光法师文钞》译文:念佛这个法门,重在信与愿。若信愿真切,虽..

宏圆法师:受胎是一种不清净的境界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这说明的是命浊。微形,是相对于我们广大法身而言,众生本具的法身原本是周遍法界、终不为五阴所缚,只因一念不觉,以诸欲因缘而受胎。据《瑜伽师地论》中讲,是中阴身,我们这个中阴身来人间投胎,人死了以后有中阴身,两种人没有中阴身:堕落地狱..

假借生灭的因缘,成就不生灭的清净功德

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其实真妄是不二的。佛陀刚开始是把真跟妄作一个很详细的分别:真实的心性是不生灭的,虚妄的相状是生灭变化的。但是佛陀到最后的时候告诉我们:生灭中有不生灭,不生灭中也有生灭,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波浪当中是有大海的,大海当中也有波浪。这个是告诉我们什么事呢?我们的目标是要趋向于现前一念心性..

小朋友背书,目的是让他得到清净

中国过去,你看做官的人戴的帽子,你们在戏台上能看到,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像楼梯一样,前面这一层低,后面高起来。表什么意思?前面是自己这一代,希望后一代高过我这一代,世世代代都向上提升,步步高升,这是祖宗对于后世子孙的期望。期望不是只有期望而已,他有行动,他真帮助你。发明文字,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发明文言文..

宏圆法师:佛以清净身口意,为众生说实相之理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这是举佛的内德。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如来不欺,不欺,那所作都是真实,所作都是真实,这就是身业清净;如来不诳,诳是指说狂大话,狂大不实,如来不诳,就是如来所说不虚,都是真实语,这就是口业清净;贪嫉指的就是只愿自己好、不耐他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