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感悟词……拜读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的感悟:163:苦行利益愿空前绝后惊天愿,檀波罗蜜盈慈善。断离五欲情。精进持苦行。净心萌正觉,启智真经获。三智三觉弘大乘,令发阿耨菩提心。点我打赏
学佛 更多...
嘎玛仁波切:学佛 修行能否真正获益,也是需要根据我们学佛 动机来定性的
对于修行的认知,如果只是停留在世间福报,有所求有所得的层面,或许也无法从根本上将佛法的博大精深学以致用。所求所得之心,其实也是我们内心时常处于患得患失而深感迷茫和痛苦的根源。对于修行的认知,还是要有进阶式、客观而深刻的理解。学佛修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够了知佛法,作为佛弟子们,又能获取什么呢?这样..
为什么说《地藏经》是学佛 必修的经典
深入经藏: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啦,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
学佛 不要贪图神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会很难过。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一个暴虐无道的皇帝,如果有了“天耳..
净土法门:每个学佛 的人都不干事了,都回家去念佛,这对吗?
我们断恶、修善都不放在心上,我的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什么?这叫净业,不会感六道的果报。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懂亏吃大了。要不要断恶?要;要不要修善?要。为什么要?这 头是自利利他,希望在这里修忏悔;第二个,给一切初学的人做个榜样。不可以,大乘佛法不可以执理废事,理上明白了,好..
如瑞法师:学佛 就是明明白白一条路,为什么还有人走偏?
大磬一响 警觉无常 一息不来 汝去何方进来念佛堂,就是考自己的功夫。这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念起来?你念不起来,还有很多人帮你念。如果我们念佛堂有三百人,二百九十九人的佛号都会到你的声音当中来,就像一室千灯,灯灯互照一样,我们彼此都在沾着大家的光。所以,初学也好,久学也好,..
索达吉堪布:学佛 人和世间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怎么样修行呢?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谦虚谨慎、身居卑位、身着破衣、恭敬上中下所有的人,以慈悲菩提心作为基础,以正法调伏自相续,这才是修行的无误要点,它远胜过无益于自心的高高见解及甚深修行。”希望大家把这段话铭记于心!当然,“穿着破衣”是以前条件有限,现在不一定非要如此。有..
济群法师:居士不应为了学佛 而放弃世俗的责任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对立起来,也不应为了学佛而放弃世俗的责任。在生活中,妻子要尽到妻子的职责,丈夫要尽到丈夫的职责,身为父..
如此精彩的对答揭示了修学佛 法的次第
有一次,佛陀与比丘们,来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在城北郊外的迦兰陀竹园结夏安居。这天,一群在自己故乡结束结夏安居的比丘们,来到迦兰陀竹园礼见佛陀。佛陀问他们说:“比丘们!在你们故乡中,哪位比丘的精进、德行与教化成就,是大家公认最崇高的?”“世尊!那是尊者富楼那满慈子了。”来访的比丘们一致推崇道。这时,..
印光大师:学佛 人日常生活起居要注意这几点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 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 放屁一事,最为下作,最为罪过。佛殿僧堂,均须恭敬。若烧香,不过表心。究无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