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佛,就希望我们能发度众生的心,能发成佛的心,也就是能发起来菩提心。不管经历多长的时间,或者经历多少的磨难,我们都不要退转,而且让智慧在心,明明利利的。就像我常常劝导大家的一样,学佛的人有了智慧,随做事而不会让事来做我们,那也就是说凡遇到人和事,都能用智慧心去对待。早晨起来要发愿,希望今天三宝加..
发心 更多...
学习佛法的
独尊湛现:在道场中,居士当如何发心 ?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在家的护法居士,对道场的发心,我随喜赞叹。但是无论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好尺度,如果超出这个尺度,就会起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力。所以说发心是好,但是要具足智慧,千万不要感情用事。现在此类的事情非常之多,做任何事情,做来做去,就痴迷,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严重的缺乏智慧和对佛法的正知..
基础和发心 缺一不可
下、中、上三士道可作为独立的修行,但在整个《道次第论》的修行里,它是一个整体。导师讲到教界的大乘佛教的教理不能落实,其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下士道和中士道的基础。记得小学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让带回家给家长签字,第二天还要检查,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学习情况。时候考不好,我就不想拿回家签字,刚开始学生字,笔迹..
发心 的修行的根本
我每天应该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放下家庭和身边有黏着和染污的情感、对众生发起慈悲之心,发心用佛法正见利益到所有和自己有缘的众生;在正确对待缘起的前提下,积极修学、时刻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利益所有有缘众生。如何做到:1、当下阶段我要做的是用好八步骤去提取正见、树立正见、运用观察修去替换自己的不良串习;..
对发心 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和体会
这周学习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出世与入世,无情与有情,随缘与进取。佛教的出世是要出离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不再贪着的心态,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以佛法的标准来看佛子是多情而非无情的,有着更高的人生目标,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随缘不是随我,随缘要无我,要用缘起的智慧跳出自己的感觉,用一种..
海涛法师:如何找寻最初的发心 ?
在祖师大德一直强调,当你意念着你非常虔诚,有信心,代表佛、上师或师父的时候,生起这个心在意念的时候,超过你意念跟供养所有佛菩萨的功德,为什么?因为信心,所以我想,最重要的在各位的心中一定要有一尊佛菩萨、或是有一个形象代表佛,然后,你看他是对他生起信心。有这个信心来念诵的时候,然后你要把这个信心转到众..
发心 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
我刚刚通过二季度的辅助员选拔,现在给参加三季度辅助员选拔的师兄们做分享,内心很是愧疚,因为没有上岗的成长经历,能分享的内容很少,担心我的分享太肤浅,不能让师兄们受益。首先感恩师兄们的信任,给我一个法布施的机会。我从初发心与复习准备面试的收获两个方面分享。 一、初发心:感恩,需要。我做辅助员的初心非常..
净土法门:发心 功德不可思议
「随事发心,有可煺义,不定性人,亦得能发;顺理发心,即无煺转,菩萨性人,乃能得发。如是发心,功德无边,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这接着祖师大德为我们开示,发心功德不可思议。修学大乘,发菩提心是第一桩大事,也就是说,我们要出门,首先要知道目的地,要知道方向。这不是普通的出门,这是要出叁界之..
古人最初发心 ,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倘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中了悟,如贫得宝,拚身舍命,陆沉贱役,未尝惮劳。若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岐之供众,凡名..
海涛法师:有出家的心非常好!但是发心 正确与否,这个很重要!
问:师父,要如何跟你出家?追随您出家众,有什么条件?请您为障碍弟子出家的众生,取法号回向!请师父介绍出家真正的意义。答:我想,有出家的心非常好!但是发心正确与否,这个很重要!所以你想要出家,首先你要接近出家众。譬如说你是女众,多去接近出家的女众,也让对方了解,你的心态对不对?正确与否。你是逃避现实才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