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养六心,守道始终。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平等心;护生命的慈悲心;厌娑婆的出离心;救众生的菩提心;证圣道的清净心。其中,出离心与生死病死关系密切。出离心怎么来的?就因为人类于生命上难逃生老病死,于自然上难躲成住坏空。诸苦逼迫,众苦缠随,即便一时之乐,亦是乐为苦因。众..
出离心 更多...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
莫怕佛说苦,带上出离心
佛陀针对在家居士的修行,非常强调“出离心”。“别解脱戒”里的“解脱”这个词很重要,你是出于什么目的进入佛门没有关系,但你的内心,一定是要想办法求解脱的。为了解脱而受什么戒呢?大乘佛教的不杀生戒,你不杀众生就可以解脱;以前你偷盗、邪淫、妄语、喝酒等看似没人管你,现在你为了解脱,把这些恶习戒掉,那就有功德..
出离心 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从前面学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可以知道,没有出离心做基础所发起的菩提心有三种过失:第一,它有杂染性,菩提心当中夹杂了名利心;第二,它不坚固,遇到挫折容易退转;第三,它会让我们产生懈怠,不能精进修学佛法。我们之所以对三界会有爱取之心是因为我们有..
修行要次第和要点:出离心 、菩提心、空性慧
经常有人问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要点分别是什么? 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也正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避世?这都值得去思考。一头扎进名利财色中,商海情海头..
有出离心 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会对来世了无执著,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有这种出离心的人,不会贪执荣华富贵,也不会计较荣辱得失,而是甘..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梦参老和尚答:在安逸的时候,想到不安逸的时候。安逸的时候有很多不安逸,身体是安逸了,你的心啊更不安逸;心若安逸了你得断惑,起码你得成道,你心里怎么会得到安逸呀?一天躁动的不得了,妄想多得很,你会安逸吗?我当了八十年的和尚。我心里从来没有安逸过。除非在这坐着,不是入定..
没有出离心 ,只能在轮回中受苦
提到修行,有一个绝对不能忘记的重点,那就是出离心。只有厌离六道轮回,再加上积极寻求解脱之道,才是真正的出离心。如果只有厌离世间,却没有积极去修持解脱的方法,就只有“厌离心”,谈不上“出离心”。出离心,是一切修法的动力,也是一种勇气和决定。现在的很多修行人,连厌离心都没有,觉得自己做人非常好,甚至希望..
正确认知出离心
对出离心要有正确的认知,才可能成为学法的根器。佛法所说的出离心,并不是要舍弃世间所有的一切,抛家弃子,否定财富、事业等等。出离心的真义,强调放下心中的执着为主,就像帝洛巴尊者对那诺巴尊者所说的:“儿子啊!把我们束缚在轮回中的,不是现象,而是对现象的执着。”..
扎西郎加上师:只有经历挫折才能产生出离心 ,并因此证悟
根除所有的负面念头是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借着结合更高深的禅定与观修,最后可以灭除所有的负面情绪与负面念头。处于这种状态的心,即我们所谓的涅槃、解脱或入灭。入灭不代表我们的意识或自身的寂灭,而是寂灭所有的负面情绪。在佛教的思想派别之中,对于「解脱」有不同的诠释。举例来说,有部的思想认为,当你真正企..
十六违缘 无出离心
我们要经常反观自心,如果只是认清了轮回过患,却没有生起厌离和追求解脱之心,就是没有出离心。要对治这个违缘,就要对三界轮回的过患,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并生起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