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针对在家居士的修行,非常强调“出离心”。“别解脱戒”里的“解脱”这个词很重要,你是出于什么目的进入佛门没有关系,但你的内心,一定是要想办法求解脱的。为了解脱而受什么戒呢?大乘佛教的不杀生戒,你不杀众生就可以解脱;以前你偷盗、邪淫、妄语、喝酒等看似没人管你,现在你为了解脱,把这些恶习戒掉,那就有功德..
佛陀 更多...
嘎玛仁波切:
佛陀 教学帮助你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觉悟了乐就来
释迦牟尼佛说法只有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教什么?佛教我们离苦得乐,这是佛菩萨在世间唯一一个目的。佛知道,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明白来的、觉悟来的。所以苦乐是果报,因呢?因是迷悟,迷了就苦,觉悟了就乐。于是佛用什么方法帮助人离苦得乐?用教学,教学帮助你破迷开悟,迷破..
佛陀 涅槃前的最后教诲 都说了什么?
编者按:佛入灭前对众弟子的最后教诲令人生生世世受用不尽,佛陀都叮嘱了哪些事?请看今天的《佛教故事》,无常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法则。世人所追求的名利财色皆是短暂拥有,不可长保,一如佛陀所说,是败坏之法,是别离之法。唯有依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与智慧,才是永恒而不可坏灭。因此,应以正法为依归,断除世间贪..
不知道佛陀 是否开示过如何跟人搞好关系的道理呢?
如果有的话,哪里可以学习到这些资料呢?
佛陀 开示人在临终时出现的六道现象的详述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记载:要堕落地狱的人,临命终时有十五种现象:一、对于自己的丈夫、妻子等男女眷属恶眼瞻视。二、举起双手,抚摸虚空。三、不随顺善知识的教导。四、悲号、啼叫、哭泣、呜咽、流泪。五、大小便利不能自禁,不知不觉。六、闭上眼睛而无法张开。七、时常遮覆头部和脸部。八、侧身卧着饮食。九、身体和嘴巴..
嘎玛仁波切:世法上很多事只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连佛陀 都没有办法让所有众生欢喜
有一种贪婪,叫算计。总是算计着别人对我有什么意义,别人能为我付出多少,内心不容易满足,慢慢会失去尊重和感恩之心。这种心态特别有问题。如果不感恩自己的另一半,对方可能会离开你;不感恩自己的朋友,朋友也会离你而去;不感恩自己的同事、领导、员工,在团队生活中,就无法体会到和谐与美好。少一点算计,多一点付出..
嘎玛仁波切:佛陀 将人类潜能开发做到了圆满
所谓的学佛修行,获得觉悟,就是要把我们灵魂深处,阿赖耶“芯片”深处的潜能里,那最智慧、最慈悲、最光明的一面,让这些圆满的正面力量像太阳的光芒一样,照射出来,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太多的黑暗面,所以,我们才叫凡夫俗子。也因为黑暗面多,所以成熟显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负面的:贪婪、嗔恨、妒忌、傲慢、疑心病等..
佛陀 说持戒的重要性
【原文】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遗教经》【注释】应当守持清净戒律,不要让它毁坏和缺少。倘若有人能够守戒清净,就可以具备各种善行和善法;倘若没有清净持戒,一切善妙功德,都无法产生。所以,应当知道,戒律是最了不..
善与德,跟文化、跟佛陀 教育,有密切关系
印经,布施供养,这修福。建塔我们就想到寺,建塔供佛,建寺安僧,让出家人有一个修学的地方,他有地方居住、有地方学习,这是大福报。要知道,学佛的人是好人,你能够护持他,你能够成就他,他一生的成就就是你的成就,何乐而不为之?他为什么能成就?是因为你帮助他,他才有成就,你要不帮助他,他就没有成就。他有多大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