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

净慧长老: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修学佛法的完整体系是戒定慧三学。用浅显的话来说:戒,是我们修行的保证,持戒清净,修行就少魔障;定,是情绪的稳定,情绪稳定了,修习禅定就容易进入境界;慧,就是心地的开朗,心开意解,有正确的知见。修行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以邪为正,以正为邪,就容易走..

说话不着边际的吹牛者

经云: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犹如世间无智之流..

宣化上人:四禅天的境界

石家庄毗卢寺毗卢殿色界四禅天众参禅参到忘人无我的境界,便到初禅‘离生喜乐地’。在这阶段,破了众生的执着,而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受用。在此定的境界上,呼吸停止,无呼无吸,不出不入,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妙不可言的。总之,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快乐。二禅是..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

宣化上人:参禅就是持戒我们坐在禅凳上,一心参禅,参“念佛是谁?”抱住这个话头,绵绵不断,密密不忘,总是参“念佛是谁?”这时候,会不会去造罪业?或者杀生,或者偷盗,或者行淫,或者妄语,或者饮酒?绝对不会的。所以这就是持戒,所谓“不持之持”,不用持戒自然就持戒了,所以..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现象?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现象(资料图)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么层次,只要信之虔诚、行之得..

我们的每句话都会被记录 因果不虚善护口业

每一句话,都有力量在世间的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说话进行交流。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说出一些妄语,或者说长道短、挑拨离间等。一般情况下,妄语主要是出于自私自利,告诉别人与事实不符的消息,或者故意捏造事实,隐瞒真相。无论别人是否受骗受害,这些都属于妄语。而公开或..

圣空法师:四种清净明诲

四种清净明诲出自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分别是:断淫心清净明诲,断杀心清净明晦,断偷心清净明诲,断妄语清净明诲。

星云大师告诉你怎么修身养性

修行包括修身与修心(资料图)说到修行,过去中国儒家讲究修身养性,修行包括修身与修心。在佛教里面,不管是那一个阶层的人,都应该要修行。即使你不想成佛作祖,但是,你总应该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应该修行。那么,我们究竟要怎样修行?我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做说明。1、从..

然教法师:八个修行中“错上加错”的问题

学佛中要注意八个错误(资料图)人犯错很正常,因为圣人给了我们理由,那就是:我们不是圣贤。然而犯错之后不能悔改,却用另外一个错误来消极的处理问题,那就是愚痴的。这样的现象很多,今天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一、饮酒、吃肉之后功课也“不敢”做了经常有居士..

星云大师:命运与运命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可知的前途,总感到茫然,所以总想找一个预卜先知的方法,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其实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有时候,为了一块钱,命运就不一样了。一块钱,拿去帮助别人,对方得到帮助,反过来支持你,你就得到了善缘。一块钱,拿去..

明学长老:作为佛弟子 你知道如何修十善吗?

一、前言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烧香拜佛,皈依过之后呢,正式成为三宝弟子了——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正式成为佛教徒了。怎么样做好佛教徒?要修十善业,要遵守佛的教导,..

虚云老和尚开示:成佛就如做豆腐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1、坚固信心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

圆觉法师:八卦别人的时候 你的福报正在一点一滴消失

莫造口业、聊八卦有居士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题。口业,有善有恶。造善的口业能得美好音声、牙齿平整、口齿清晰等种种清净功德;反之,造恶的口..

毁谤佛法僧三宝苦毒无量 学不学佛都要慎重!

不要毁谤三宝在还没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时候,不要生出一种毁谤三宝的心,不要说四众过。怎么叫毁谤三宝呢?我们信佛的人,切记不要犯这种的罪过──就是专门说三宝的过错,说佛教不好,说佛法不好,说僧人不好。菩萨戒有一条戒说:“不说四众过戒”,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亲人得重病要不要善意的隐瞒

《四十二章经讲记》节选:比如说,你父母有病了,得的是重病,当你父母问你的时候,“我得的是什么病?”你能不能告诉他实话?要是告诉他实话,他可能就病上加病;你不告诉他实话,撒谎说:“你没事。”就犯妄语。虽然你是在亲人面前,如果要是犯妄语,是方便妄语也好,什么妄语也..

宣化上人:不要随波逐流

不要随波逐流,记住人活一次的用意这个世界总是照着一定的规则在变化的。好到极点了,就变坏;恶到极点了,就转好。人穷到极点会突然致富;富人也常在一夜间荡尽家财。我们在刚出生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婴儿,然后长大、老了、病了、死了。出生和死亡,在这个世界不停地交替循环,这..

虚云老和尚珍贵开示 禅修打坐的具体方法

坐禅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一、坐禅须知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

“嘴巴的修行”让你也能“口吐莲花”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佛经里也有“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已德”。而十善法里关于口业的有四条: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足以说明“嘴巴的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弟子想要“口吐莲花”,可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管好这张嘴?..

佛说六道众生是父母 学佛不可不知的“孝”

百善孝为先一、世间孝与出世间孝首先,大家要知道孝亲观,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方面。狭义的孝亲观只局限于一生,也就是今生今世的父母,孝行也不过表现为对父母生前生活所需的满足,时刻关心其生理、心理的感受,亦即满足其物质上与精神上的一切正当需求。能够做到这样的话..

圆觉法师:八卦别人的时候,你的福报正在一点一滴消失

有居士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道人家长短,算不算是造口业(不管是事实或非事实)?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行课题。口业,有善有恶。造善的口业能得美好音声、牙齿平整、口齿清晰等种种清净功德;反之,造恶的口业则得他人不信己言、..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两边,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乱是非,令双方结冤结仇,互相危害,自己也起业受苦,罪莫大焉。正人君子都是众生之间有矛盾了,好言相劝,给众生排难解纷,使他们言归于好,皆得安乐,应当是这样,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断除两舌。..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须知智慧德相,与妄想执著,唯在一心,初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德相,变成妄想执著。悟之则全妄..

茗山法师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即是此义。“主义”,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谓。“慈..

茗山法师《我的慈悲主义》

一、绪言这是作者十年来身体力行并深深获得效验的一个主义,初行时未能自信,又怕人说我自赞、诳他、打妄语,只好自己受用,从未公开发表;今年春,看书看到有“教授的诲人精神,应将一解一得尽以传人”的话,乃于焦院第一周的精神讲话,向各同学讲过一次,最近想把这一得之愚,本..

价值万金的高僧赠言:说话前三思 别说这几种话

口有四种过恶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两边,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乱是非,令双方结冤结仇,互相危害,自己也起业受苦,罪莫大焉。正人君子都是众生之间有矛盾了,好言相劝,给众生排难解纷,使他们言归于好,皆得安乐,应当是这样,所以我们佛门弟子..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什么?

一念善如果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你可以再得人身,你可以免堕落三涂。佛就是这样如实告诉我们的。如果你还想再高,我再给你比较高深的法。如果你想成佛,佛就说你跟我一样吧,用我们世间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得为一切有生命的给他慈悲,希望给他..

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验 佛门高僧现身说法

日行一善“慈”,就是牺牲自己而施与他人之安乐;“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义章》曰“爱怜曰慈,怆恻曰悲”,又曰“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智度论》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即是此义。“主义”,即是“由思想而生信仰,由信仰而生力量”之..

说话前三思 千万别说这几种话

说话前三思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两边,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斗乱是非,令双方结冤结仇,互相危害,自己也起业受苦,罪莫大焉。正人君子都是众生之间有矛盾了,好言相劝,给众生排难解纷,使他们言归于好,皆得安乐,应当是这样,所以我们佛门弟子要..

以佛礼待人的处世之道

礼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古德四句话说明与人相处之道:“脸上无瞋真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心里无瞋无价宝、不生不灭是真常”。(1)脸上无瞋真供养人,第一眼被人看见的便是脸,所以一个人有笑容,令人心生欢喜,便结下良缘。有些人经常黑口黑脸,别..

不吃葱蒜肉能减轻淫欲心

问:应该如何用方便法控制克服淫欲心,恐惧心,怀疑心?宣化上人:不吃肉,不吃葱,不吃蒜,不吃一切刺激性的东西,观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这样一想淫欲心也不会生了。有忧愁才有恐惧,没有忧愁就没有恐惧。没有自私心,也就没有恐惧心。不争,不贪,不求,不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