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

结婚有家庭的人,如何断情执

问:结婚有家庭的人,如何断情执?净空法师答:情最麻烦的是“执”,只要不执著就行了。在家也是菩萨,善财五十三参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家的占大多数,出家的只有五位。他们没有分别、执著,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而我们的妨碍是分别、执著。人要真..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开通QQ后,渐增至700人,所咨询问题,大都与修行与情爱有关,涉及两-性、婚外情、离婚、子女教育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最基本的欲望:一是饮食,二是男女,学会超越情欲烦恼,是学佛者的必..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代的各种诱惑出过轨或者犯过这方面的错误。另一方呢,如果说包容吧,有时候心里难以忍受;如果不包容吧,分手吧,怕对家庭和孩子造成伤害。在这种两难的抉择中,佛弟子或者对佛教有信仰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待呢?存海..

净空法师答:教育孩子时发脾气受因果吗?

问:如何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落实到生活中,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发脾气、起烦恼,这是否也是着相?净空法师答:是着相。这两句话很不容易落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妄的,你的心就清净,你不会再起妄想,你也不会有分别,也不..

南怀瑾:佛陀觉悟成道日 究竟悟到了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到了第七天睹明星而悟道。天快要亮了,抬头一看天上一颗亮星,那大概是向东方看,月亮下去了,整个天朦朦的,晨星出来了。他看见了,一下开悟了,大彻大悟。这是禅宗的记载,你注意哦!非常重要。禅宗讲睹明星而悟道,这..

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云:“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遍寻不见..

佛教中的“本性”是何意?既然是佛为何还要修行?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么意思?佛教中的本性有佛性,修道者应先万念妄想大死一番,佛性(梵语buddha-dhatu)方可苏醒而见性,见性后自性妙用无穷。众生之心应大死一番,此妄心应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是用,万念俱灰,妄心..

读佛经开悟的十二个步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净慧长老诵经十二步骤都要懂,就能诵到开悟。一、专诵一经有的人选诵好几本经,有的人选诵一本经,我建议你专诵一本,除非已经诵得很习惯不勉强。为什么要专诵一本?它的利益在哪里?因为一经通则窍窍通,所以一悟了就悟了。那你诵那么多经..

禅茶和“八正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何为诵经?如何才能诵到开悟?

何为诵经?诵经指崇尚佛学的人诵读经文。诵:背文而持之也。止观四之一曰:“诵者背文持也。”经:梵语修多罗,华译为契经,即上契十方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一切听经众生的根机,又是线义,即贯串佛所说的法和道理,以免散失,为三藏之一。诵经:法华五种法师行之一,暗诵..

禅茶与六和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禅茶的“和”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口和无诤不妄语、不两舌、不..

从谤佛到最终皈依佛门 一代文豪欧阳修的生命归宿

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曾有很多大儒、文豪反对佛教(同时也有很多文豪虔信佛法),反佛教的文豪中,以韩愈、欧阳修最为著名。不过世俗的人生,与佛法的解脱道,总会有出人意料的神秘交集,两位反佛文豪后来都皈依佛教。本文要说的,即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极尽所能反对佛..

出家的必读宝典: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荫人天。”这是第一个我们要真修行,要悟。我们现在生灭嘛,有生就有灭,这生灭的本是什么?我们现在这个是肉身凡胎嘛,我们这个是业障所生的,也就是说业障身的这个凡胎,有一天你这个业障消尽,这时候你的佛光..

为何我们天天念佛,业障还消不掉?

大乘教里面佛讲得清楚,你所造的无量无边的罪业,造作罪业所依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依的缘是邪,不是正。中国古人说一句话说得好,叫邪不胜正。无量劫造的这些恶业,无量劫,统统依的是妄心,依的是负面的缘,不是正面的。你要真正了解邪不胜正,无量劫造的是邪心造的,现在我..

佛经中闻香悟道的故事 因闻香而入不二法门

(一)沉香烧为木炭在《百喻经》第二十二喻里面,就有一个入海取沉水喻,这一喻非常有意思: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汝欲光令汝圆觉妙心,廓然开悟,此心乃佛所证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莲池愿文虽有此语,切不可发痴,欲其即得。若欲即得,必定著魔发狂,佛也不能救矣。譬如小儿扶墙而走,尚难不跌倒。而欲飘行长空,遍观四海,岂非梦话。但..

论述禅宗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

一、禅宗学的形成过程中国禅宗的出现是与菩提达摩来中国弘传禅法联系在一起的。南印度的菩提达摩于刘宋末或齐梁时代来华传“南天竺一乘宗”之禅法,被奉为中国禅宗的东土初祖。其传承则一直上溯至传佛心印的摩诃迦叶。据说昔日在灵山法会上,大梵天王向释迦牟尼佛献上了..

禅宗在亚洲与世界的传播

中国禅宗自唐代正式建立以来,由于中国一些禅僧到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弘传禅法,以及这些国家的一些高僧到中国求法,因此,在这些国家建立了以中国临济宗、曹洞宗为主导的各种禅宗流派。20世纪以后,又由日本的一些禅师和禅学家,以通俗化的形式将禅宗广泛传播了欧美国家。..

古代的佛教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主要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无我论和业报轮回说。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即指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个生命环节;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佛教可分为三大部派:即古代部派、大乘佛教和密教。各大..

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

佛教在印度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三个时期。大乘佛教虽然是由原始、部派佛教发展而来,但是其主要思想却不同于声闻的自我解脱,而是强调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就无上佛果为目标。大乘佛教兴起的时间约在公元一世纪,但是在原始阿含圣典及十..

丛林出坡的历史缘起

清规是丛林众僧口常遵行的规制。中国最古的清规是东晋时道安所制《僧尼轨范》,主要精神足根据戒律和法律而制定的。这些规制,今已不传。所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其实百丈所立的清规究竟如何,今日也不可得知。到元至元四年(1338)德辉根据一咸参以诸家诠释,为..

宋代云门宗

云门宗在北宋时相当活跃,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文偃弟子有香林澄远、德山缘密、白云子祥等,而以澄远为上首。澄远传智门光祚。光祚门风险峻,弟子众多,著名的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进入云门“中兴”时期。重显(980-1052),俗姓李,遂州(今四川遂宁)人。幼年..

在家居士能不能闭关?可以在家超度众生吗?

善士提问:在家居士能不能闭关?恒传法师答:阿弥陀佛,可以闭关,首先要把闭关的含义弄明白。闭关,又称掩关,是修行者直接体验、体会心性的实修方法。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等。二、需要种种的方便条件。1、时间方便。因..

出家是为了什么?明心见性是不是要出家?

善居士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们出家是为了什么呢?恒传法师答:有很多人说想出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想出家,而是在世俗生活中受挫了,感情受伤了,工作不顺了,婚姻不幸等等这样的事情,他们这时候说出家只是想找一个逃避现实的窗口。这并不值得鼓励。如果出家是为了逃避烦恼..

净慧老和尚:何为真正开悟?开悟和未开悟的人有何不同?

开悟是识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识看到自己的肉体,或躺或坐,神识离体轻明。开悟的人知道开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听谁讲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语言生不生动等,全都放下。知道体内有神识,知道地狱轮回苦;世间万事都可舍弃,就是修行万万不能舍弃。问: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开悟?净..

打坐时需注意的十个禁忌

打坐”不仅仅是佛家禅修时的一种坐法,目前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养生健身方法,甚至连国外也开始盛行起来了。有些同修在练习打坐之前,能够先认真学习了解有关打坐方面的一些常识和知识,再持之以恒地勤加修炼,所以收效显着。但也有的朋友只是“照葫芦画瓢”,..

静观师太的曼哈顿素食之旅

初夏的一个周二清晨,禅宗佛教教徒静观师太信步穿过纽约曼哈顿的72街和第五大道,朝着中央公园走去。与此同时,法国主厨EricRipert正站在角落里,耐心地等候她的到来。从韩国首尔以南约270公里的白羊寺天真庵,跨越一万多公里来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静观师太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给Rip..

别忽略了真正的智慧是来自德行

人最大的病,还是心病,身体的病病一时,心病病一世。心没有病,身体痛一些,苦一些不算什么。那心病是什么?就是不踏实。现在人换工作的太多了,因为他也没有目标。我说做金融,保险,这些都不要去做?因为不踏实。总感觉钱来的不实在。这句话就要问做一行的人了。每个人都想着赚..

怎样孝养父母才如法?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现在人知道的不多。我们也可以说学佛的同修比一般人知道要多一点,为什么?现在社会教育已经不讲孝道,孝道、师道都不讲了。常常听佛经,这佛经里面还是常常讲孝道、师道,常常劝我们修学,所以学佛的同修对于这方面比较有一点印象。虽有印象,这印象不深刻,何..

打扫卫生其实是在清除自己的业障烦恼

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家不像个家,一点也不规整,乱糟糟的,也会让别人起烦恼。诸法的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们的业障烦恼。我们擦灰尘,就是擦业障、擦烦恼,这是一种修行。我们把家收拾整齐了,心里也就整齐了。通过这些方法,烦恼、习气、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