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

海涛法师:贫穷的富裕

一1.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么重,而去关心那些没有比他幸福的人,他自然会快乐得多。2.爱,永不止息;爱,使人富有!3.外在的富裕,滞碍了个人内在的绽放!4.不论你的能力如何,不论你的财富多少,都要按你的能力,将你的面包和你的心与人分享。5.不要害怕自己失去外在的..

海涛法师:素食革命

素食革命~内心的觉醒一1.吃肉正是一种没有正当理由的谋杀行为。——发明家班杰明·富兰克林2.死肉应该加以埋葬,而不是加以食用。——「伪装者」主唱克里西·海德3.发出恶臭的肉,你可以甩动、烘焙或是烧烤它,但它仍是某只被蹂躏动物的分解尸块。——摘自《温情生活手册》4.自省..

海涛法师:放下才能重新拥有

1.要一个人放下拥有是很困难的,然而认知到「唯有放手,才能拥有更多」,透过不断地「放下」与「接受拥有」的循环练习,我们将让生命的梦想格局更大、更宽、更广。2.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打破原先的限制,重新领悟真理。3.当你愿意且真实地放下执意时,你已往生命的辽阔前进一大步。..

海涛法师《历代祖师念佛开示菁华》

一、善导大师开示1.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哀惭老命;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录修行,但念阿弥陀佛。2.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必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3.凡人临终,须不得怕死,常念此身..

海涛法师《生活智慧语录选辑》

一1.认自己不是,是闭地狱门;找别人好处,是开天堂路!2.执着地上的一切必将失去天上的一切!3.多欲多求多苦恼,少欲无求心自在!4.人带三分病(知世间苦,人生无常),有利好修行!5.不要为小事烦恼,所有的事都是小事!6.万法皆空,因果不空!7.真心孝养父母必得「富」,诚心恭..

海涛法师《名人语录之慈悲就是爱》

一1.德蕾莎修女说过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2.当我遇到一位深陷困境的人,我不问他信什么宗教,也不问他来自哪个国家,而是问:「我能为他做什么?」(生物学家巴斯特)3.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海涛法师《为什么要放生》

各位一切生命最宝贵的就是他的生命的体性,放生就是要解放生命的痛苦,并不是说为了要得到我们个人所谓的利益功德而去放生。为什么?因为我是个佛教徒,从佛陀给我们的教育里面知道生命是平等的。生命虽然按照个人的业报不一样,产生了不一样的轮回的形式:有些生命在天上做神、有..

星云大师:肉体死亡并不可怕 心灵迷失才最可悲

肉体死亡并不可怕,死后去哪才最要紧。(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的方式;在尸身的保护上,也有冷冻、风干、尸解、木乃伊等种种不同的方法。而佛教..

为什么大修行人容易遭到天魔的扰乱?

编者按:世人常说魔鬼、恶魔、魔王,其实魔、鬼原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当然在世俗意义上魔鬼一词早已连用)。但我们或许有必要了解,佛教所说的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另外佛教的魔与其他民间宗教的魔考,有何异同?无视天魔王三个女儿的诱惑(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佛教所说的..

海涛法师《学生手册-小学生与初中生》

孩子到学校求学,除了学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获得情意的薰陶,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以及生活上应有的态度和信念。学校的教科书仅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关于做人处事的道理往往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体会。有感于此,生命电视台特别印制这本学生手册,让老师除了经由..

海涛法师《护生手册》

壹、从日常生活培养护生的习惯一、为官篇1.凡是遇到国家庆典或特殊节庆时,应规定全国为期三天至七天禁止屠杀。2.国家应奖励渔民转业,并辅助其从事收入比捕鱼要好的行业。这样才能杜绝杀生的业报。3.每年冬天,国家应公告禁止民众,不可无故使湖泊、水池、埤塘干枯。若已作为..

海涛法师《素食主义》

一.前言长久以来,许多人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或是认为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何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什么不好?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吃,我为什么不吃?’其实素食绝对是比肉食更具营养价值的饮食,而且没有肉食中一切有害的物质。素食是远离恶..

海涛法师《真理手册》

Part1生命之光透过对思想了解的修养,人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而不被感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净化自己的过程。生命之光◎释尊说: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无止尽的变化及冲突。◎行者必须认清生命的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乐的倾向,并检讨人生变迁与贪婪的结局,以适当引导自己的生活,走..

海涛法师《真爱手册》

真爱一生爱一切众生打开自己的心,张开自己的手去拥抱众生、拥抱世界修行佛法,就是要培养我们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简单说,就是练习爱众生的能力。很多人在修行佛法以后,了解佛教的根本道理,就说要放下、要舍离,结果变成一个很没有感情的人,乃至不苟言笑,自己一个人躲在山上,..

海涛法师《慈悲》

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不带执着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着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送一块翡翠给公主,不如送一个面包给乞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

海涛法师《人间菩提》

需要为著贪痴的生灭,起落而轻举妄动。◎人的智慧并非来自研究伟大的学说,而是来自对平凡事物的观察。◎顺境如果让我们骄慢刚强;逆境如果使我们加倍的宽恕与爱人,那么,我宁可选择逆境的成长,拒绝顺境的迷失。◎单纯地安住于当下,心终会契入生命原先的和谐状态。◎平时我们的..

海涛法师《人间菩提》

平等心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心◎永远别浪费时间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健全的心灵,胜过强壮的外表。◎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正见的根本意义是:没有分别,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阳光与雨露,对世间的一切生命都一视同仁。..

海涛法师《人间菩提》

人间菩提生命尽管是有缺陷的,但生活是需要赞赏的,一个人如果否定自己的特质,不可能拥有美丽的人生,也不可能拥有幸福。◎为利益众生,实现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欢喜,谓之‘法喜’。◎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我们在读书或创业时,自己先要有一个发..

做慈善并非是佛教的正务

当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要主张做慈善,还说做慈善事业是佛教的正务。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很容易引起社会人士的共鸣,混淆了佛教的本来面目。佛教最注重的是了生死、出三界,最终成就佛道,而并非只以做慈善为正务。如果佛教只以做慈善为正务,而不注重解脱生死,成就佛道,则佛教..

海涛法师《生命手册》

掌握自己的生命我们所作的业,或是说行动或行为,都深深影响每一个人往后的命运。我们的生命是好是坏?我们的生命是高是低?绝对跟我们的业力有关。所谓业力,就是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身体做出怎样一个行为来,我们的嘴巴讲出怎样一句话来,都会影响我们的命运,影响我..

佛教的天堂和地狱是怎么回事?

编者按:一般人都知道,基督教讲天堂、地狱(炼狱)。那么佛教是否也有天堂、地狱?佛教的天堂和地狱,和基督教有何不同?业力倾向地狱,便生地狱受苦。(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教毫不怀疑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因为天堂与地狱都在生死范围的轮回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

高僧语录:星云大师告诉你天堂在哪里

少嗔少贪,就是天堂现前。(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佛光菜根谭》:“心中无事,就是天堂花香;赞叹妙语,就是天堂音乐;尊重包容,就是天堂光明;少嗔少贪,就是天堂现前。”注:《菜根谭》这本书可谓家喻户晓,从明朝洪应明写成之后就一直在民间传布,到现在不知已印过多少..

佛教对饮酒吸毒的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在全世界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而近日中、港两地,乃至台湾,名人、艺人涉毒事件,似..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实,我们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无论什么,都通达于心,都源于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欢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恶好坏,却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禅门很讲究“观心”为本。怎样观心呢?试提五法如下:一..

星云大师:人类最大愚痴 就是以为没有来生

编者按:人有没有来生?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回答,不同文化也有不同答案。当然在唯物主义者心中,真正是人死如灯灭,没有前世,也无来生。不过在佛教教义中,三世因果,不因为人不认同就不会存在,借用现在一句流行句式,就叫:你认或者不认,因果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人类最大..

星云大师谈幸福之路

谚语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管羊肠小径,康庄大路;不管陆路、海路、空路,都要有人去开辟。在人生旅途上,不管多么艰难险峻的阻挡,只要有心开路,就不怕不能通行。道路交通,如同人体的血管,血管通畅,身体自然健康;道路通畅,经济自然发展,文明的建树当然就会一日千里。..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质能让我们走上舒适的生活,但也有可能变为灾难,成为痛苦的根源。人为了衣食住行,一天到晚拼命工作,整日奔波劳碌,很多时做了物质的奴隶还不自觉。人类发展到廿一世纪,社会文明,科学发达,物质丰盛..

济群法师:佛教反对纵欲 并不提倡一味禁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图片来源:资料图片)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佛教反对纵欲 并不提倡一味禁欲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理解,佛教并不提倡一味的禁欲。一、什么是欲?欲..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出入于金门之下,行藏于宝殿之中。春听莺啼鸟语,妙乐天机;夏闻蝉噪高林,岂知炎热;秋睹清风明月,星灿光耀;冬观雪领山川,蒲团暖坐。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般般如意,种种现成。”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僧人的生活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