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

传喜法师:我们的生命不止这一辈子

我们的生命不止这一辈子如果人的生命就只有这一辈子,没有因果,没有轮回,那会是什么样子的生命呢?出生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就彻底结束了。如果生命真的没有延续一死百了的话,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只有今天没有明天,人还会为明天计划吗?不会。这正好解..

如瑞法师:揭开生命的面纱

生命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并不是有谁来主宰,也不是有谁在创造我们。凡是有思想的人可能都会思惟:我们的生命现象到底是怎样出现的?我们追到父母生了我,但父母没有生我之前还有没有一个我?今生结束以后,还会不会有一个延续的我存在?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圣者们在这些方面给了..

积功累德,后代一定会有好的果报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的肉身渺小得就像一粒微尘,我们在世间停留的那几十年与宇宙相比,就像把一滴水放进炽热的沙漠很快就蒸发了。如果人的生命就只有这一辈子,没有因果,没有轮回,那会是什么样子的生命呢?出生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就彻底结束了。如果生命真..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死无定期,分三:(一)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谓于上午见到的很多..

你能释放几分心力 就能得到几分感应

你能释放几分心力,就能得到几分感应(资料图)我们一个修学大乘净土宗的人,我们整个生命的离苦得乐乃至于来世的往生净土,主要的是靠两种力量来完成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的心灵的力量,第二个是外在的佛陀的力量。所谓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心力和佛力的结合产生..

出生不久就得佛授记的小小童子 是谁呢?

得佛授记的小小童子,是谁呢?(资料图)一在毗婆尸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安乐的大富长者。他家中豪富,财宝丰盈,用之不竭,而且还有祖上传下来的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珊瑚等等七宝应有尽有,吃穿用度,样样不缺,而且奴仆如云,可以任意差遣。但是这位长者喜欢奉事外..

外在的鬼不可怕,心中的鬼才可怕

人生在世会有许多苦难、艰辛,但人不是为了受苦来到世上的,而是为了让未来的生命更好。改变生命的核心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在痛苦中用心寻找值得感恩的一切,将心比心怜悯他人的痛苦,发愿未来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受苦之人。生命改变之因,就在心念的改变中悄然种下。人生也总难逃一..

法显(东晋时期的高僧)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

最好的报恩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师长对我们有教化之恩,朋友对我们有信任礼遇之恩,那我们该怎样回报他们呢?最好的报恩就是以净土法门去劝勉他们。不仅仅是对父母、师长、善友,对那些日常生活中于我们有一茶一饭之恩的人,我们也都要以劝修净土法门来报答其恩德。再进一步,对一切认识的..

印光大师:禅宗净土都能成就 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资料图)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律是佛法的根本,严持净戒,以达到三业清净,自性圆明,五蕴皆空的境界。这样,一切苦就都度脱了。教是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底证悟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见性成佛。然而..

界定法师: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增一阿含经》谈得比较具体,其他三部经典要么是没有记载,要么是语焉不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未来世的好奇心,现如今有关弥勒佛的事迹已是名闻天下,比如奉化雪窦寺属于弥勒应化的道场,目前正全力打造成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

命运通三世:一定要深信因果 决不能含糊!

净慧长老(资料图)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其经历让人称奇。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他除了著述,还有译作。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即智慧)的积淀,近日在接受《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

定弘法师:一则附体事件给学佛人的启发

两个礼拜之前,我们这裡举行「知识青年学佛夏令营」,我们在这裡讲课,在楼上大殿讲,这其中大概是第四天左右,一位台湾来的叁十多岁的女同修就遭遇到附体,有两个众生附在她身上。附在她身上之后,她自己已经没办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声音完全都变了。其中一个众生是她前世的男朋友..

明学长老:作为佛弟子 你知道如何修十善吗?

一、前言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没皈依之前吃素念佛,烧香拜佛,皈依过之后呢,正式成为三宝弟子了——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正式成为佛教徒了。怎么样做好佛教徒?要修十善业,要遵守佛的教导,..

虚云老和尚开示:成佛就如做豆腐

虚云老和尚办道的先决条件:1、坚固信心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

修行何必在深山红尘也是大道场

我们通过学佛修行,把宇宙和人生的事实真相、真理都弄得一清二楚了,像《心经》里讲的那样,“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真正明理了,是无所畏惧的,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智慧之光。在这之前,我们本具的光明是不会显现出来。不管光也好,莲花也好,都..

宣化上人:十法界就是十条路,去哪里全看自己

怎样能生佛界?佛是觉,就是觉悟。能觉悟就是佛,不能觉悟就是众生。所谓“一念觉就是一念佛,念念觉就是念念佛;一念迷就是一念众生,念念迷就是念念众生;时时觉就是时时佛,时时迷就是时时众生。”你能觉悟自己所做的是颠倒事,就是佛;你不能觉悟自己所做的是颠倒事,就是众生。所..

佛陀只用两句话就道破生死轮回的真相

因果定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借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可近可远,长的以无量数的阿僧祗劫计算,过去..

梦参长老:念地藏菩萨名万遍 一切毒害不能损!

地藏菩萨梦参长老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地藏菩萨本愿..

对僧人失望了?福建隐居僧:放下过高的期待就好

放下对出家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四十岁叫做什么?叫做无惑,他有一定的经历,一定的过程了。小孩子,童年他充满了美好,书里面都讲,坏的东西都要得到报应呐,好的东西都会得到好的回报,种种理想。到了成熟期了,二十来岁、三十来岁,他有种种理想、种种梦想,总想从中追求,可是这世..

圣严法师对话龙应台: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佛教对永恒生命的信仰龙(龙应台):在我来之前,您的秘书在电话里问我:“有没有特别的问题想请教师父?”我说没有。可是挂了电话之后,却开始去想: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问题请教圣严法师,那么,我想还是三年前的那个问题——关于生死。自从父亲三年前过世后,我才开始比较严肃去思..

不能与周边的人融洽相处怎么破

问:法师,我是一个三宝弟子,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生活中,我总是不能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会有很多烦恼,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办呢?答:如果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呢?更谈不上慈悲喜舍,觉悟和智慧了。所以,相处在一起,必有矛盾、..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这个题目并不容易,同时这个题目恐怕永远也讲不完。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希望“生活禅”这一理念真正成为大家修行的理念、生活的理念,成为佛法在二十一世纪接引人的一种法门。尽管现在的信息比较发达,..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

不能与周边的人融洽相处该怎么办

问:法师,我是一个三宝弟子,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生活中,我总是不能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会有很多烦恼,请问法师,我该怎么办呢?答:如果我们每个人做事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融洽的生活在一起呢?更谈不上慈悲喜舍,觉悟和智慧了。所以,相处在一起,必有矛盾、..

明天与死亡 究竟谁先到来?

无常速疾《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谓於上午见到的很多人当中,有的於下午就见不到了。或於下午见..

有心学习菩萨精神 你就是菩萨的化现

一心学佛菩萨未曾染著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住一切诸三昧,所有功德悉回向。——《华严经》卷十五.金刚幢菩萨回向品此偈是说,菩萨在人间,也和我们一样,有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所构成的肉体生命,但却不像凡夫那样地贪恋执著;菩萨虽已修成一切禅定的三昧境界,但也不会耽着那些禅..

成刚法师:明天与死亡 究竟谁先到来?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谓於上午见到的很多人当中,有的於下午就见不到了。或於下午见到的很多..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无有准定,劫末人的寿命长不过十岁,而劫初时,人的寿命却无有限量。如《集法句经》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谓於上午见到的很多人当中,有的於下午就见不到了。或於下午见到的很多..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净果

又《业疏》云:若不持戒,得财施者,多贪不净,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故使来世受不净果,如牛羊猪狗衣食粗恶。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这段文,道宣律祖把“持戒”和“不持戒”的情况,做个比较。“若不持戒,得财施者”:世间上有一种人,他内心当中没有戒法。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