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化

如何向身边不同的人群传播和弘扬佛法?

问:如何向身边不同的人群传播和弘扬佛法?索达吉堪布:人生很短暂,即生遇到佛法不容易,自己应该认真修行;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如果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就应跟他们辩论,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为了佛法失败多少次也不要紧,慢慢他们就会了解佛法。如果遇..

索达吉堪布“莲师七句祈祷文”原声贺岁

莲师亲谕“只要你呼唤我,我定会速赐加持,决不食言。”猴年属于莲师猴年猴月的初十,是莲师离开藏地前往罗刹国的日子。2016年正是藏历火猴年,与莲师有着甚深不共的因缘。当年莲师离开时,曾对所有大臣和人民讲过:“每逢这一天,我必定会来到人间,对所有的人进行加持。”不仅是..

为什么与佛法结恶缘者也会从轮回中解脱?

有人问,为什么与佛法结恶缘者也会从轮回中解脱?答:无论善人还是恶人,只要与佛法结缘,最终都会获得成就。因为佛法这个对境实在太殊胜,加持力之大不可思议!事实上,以菩提心的角度来看,并没有所谓的恶人;而以佛法的空性见来看,既不存在善人也不存在恶人。所以,无论是以菩..

嫉妒心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我以前讲过..

「亲近恶友」和「恒顺众生」的区别

恒顺众生是一种菩萨行为,是菩萨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不过,若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影响他人,还是要尽量远离,先保持距离,否则容易被带坏了。有些人本来是很清净、很精进的,跟不好的人长久相处,自己也变得不清净、不精进了。还有一些人,本来是很有正知正见的,跟一些搞神通的人在..

学佛后我们能开什么神通

对佛教不了解的“修行人”,非常执著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圣尊等神通。常听有人吹嘘“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不少人为追求这些而学佛,却不知这不但达不到解脱的目的,反而很可能会走火入魔。常有人问:佛教大德为何不以神通度化众生?..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大

文:索达吉堪布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在很多人十分羡慕开悟成佛的境界,一谈起这些就津津乐道、特别神往。然而,成佛又是为了什么呢?华智仁波切曾明确..

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

任何众生都可能是佛菩萨示现

核心提示: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22岁时在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剃度出家,作为晋美彭措法王的侍者、翻译常随左右。经过二十余年的佛法修习,最终获得三藏堪布学位。现为五明佛学院的传戒堪布,兼学院教务科主要负责人,极力倡导戒杀放生。凤凰佛教《般若讲..

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净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虽然表面..

学习中观的时候,如何抉择不同派别见解的境界?

问:学习中观的时候,如何抉择不同派别见解的境界?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月称论师属于顿门派,他的境界很高;静命论师是渐门派,他的境界比较低。千万不要这样想。诸位论师所抉择的宗派,在究竟意义上无有任何差别,不论中观自续派的哪一位大德,最后对单空根本不会承认,全部..

哪种人最难度化?

所谓的刚强难化,是不是天天杀生、喝酒、吃肉,不拜佛、不修法?不是。真正刚强难化的是佛教油子,佛法对他们也没有办法。表面上什么都会,理论上都懂,但是内心充满了傲气,谁都看不起,对这种人佛法就没有办法了。即使是天天喝酒吃肉的人,如果能找个机会、用些方法,也能度化;..

作众生的服务员

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先要观察所做的事,是对众生有利多一些还是对自己有利多一些。如果更多的能利益到众生,就一定要做。如果仅对自己有利,则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同时自利利他,更做不到度化他人,但是至少我们要做到:凡是因利益自己而伤害众生的事,是绝不可..

佛菩萨为什么只度有缘的众生?

问:佛菩萨为什么只度有缘的众生?不是所有众生都曾经有缘吗?索达吉堪布:菩萨能调伏一切有情,能摧伏有情的一切烦恼,但这是就有缘众生而言的,如果是无缘的众生,不要说菩萨,连功德圆满的佛陀也没办法度化。换句话说,只有当众生的善根成熟时,诸佛菩萨才能调伏他们,才能摧伏..

活佛唱情歌超度两位横死姑娘的奇事

度化众生有各种方法,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一个念颇瓦不能超度、通过唱歌却超度成功的公案:以前塔尔寺有位著名的蒋扬夏巴上师(蒋扬仁波切的前世),一次他到某个地方去超度两位横死的姑娘。在超度的过程中,上师首先念了很多密宗的超度仪轨,但从他表情上看,好像没有成功。于是..

你对“鬼”的了解有多少?

编者按:冥冥中从小我就一直相信世上一定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存在,比如大人常用来吓唬孩子的“鬼”,不过这个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哦,听听大德如何说?空游饿鬼,指妖精、王鬼、死魔、厉鬼、鬼女、独角鬼等。一讲到这些,有人或许认为是民间传说、封建迷信,这种认识不对。以前我..

地狱众生之苦

地狱道是六道里环境最恶劣、最恐怖的,而地狱众生是痛苦感受最强烈,寿命却又是最长的。造作最严重恶业的众生就会堕入地狱道。地狱有十八种: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我们人类对于温度非常敏感,冷一点、热一点立刻就会忍受不了。地狱众生比我们人类所感受的热寒..

八种天人之功德

在第一世蒋贡仁波切的《了义炬》中介绍了八种天人的功德,在这里也为大家讲解一下。所谓八种功德,既是过去世积累福德的结果,也是我们今世需要依照修持的。功德之一,长寿人类的寿命最长不过百岁左右,而天人的寿命却是不可估算的,可以是几千几万年,也可能是几个大劫,甚至几百..

小乘、大乘、金刚乘的戒定慧

若想从轮回解脱、成就佛果,仅有出离心还远远不够,戒、定、慧也是其必要条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八万四千法门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三个——戒、定、慧。戒、定、慧对于小乘、大乘和金刚乘同等重要。戒,属于律藏。小乘戒主要是别解脱戒。别解脱戒针对不同类别的修行者,共有七种:比..

索达吉堪布:空游饿鬼的世界

空游饿鬼,指妖精、王鬼[1]、死魔、厉鬼[2]、鬼女、独角鬼等。一讲到这些,有人或许认为是民间传说、封建迷信,这种认识不对。以前我在《佛教科学论》中就曾以章太炎等人的亲身经历,说明过鬼神的真实存在。现在有些唯物论者、科学工作者,因为不了解诸法真相,只承认物质,而不承..

我们缺乏的不是佛法知识,而是身体力行

将所学的佛法知识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非常重要。当我们生起烦恼时,佛法能起到解决烦恼的作用,有根除我执的力量,这样佛法才对我们有加持、有帮助。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要表达的都是同样一个要义——降伏内心、断除我执。各种法门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从不同的角度来降..

有利他之心的人福报才大

世上的一切快乐都是从利他而产生的;世上的一切痛苦,都是由自利而引发的。《入行论》亦云:“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在很多人十分羡慕开悟成佛的境界,一谈起这些就津津乐道、特别神往。然而,成佛又是为了什么呢?。华智仁波切曾明确地告诉我们:..

即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为什么呢?因为如今的出家人无论再怎么下劣,最迟也会在胜解佛出世时证得圣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任何出家人都不应该受到迫害。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有些出家人是非常清净的大德,而有些出家人虽然表面..

修四无量心与菩提心有何方法与技巧

居士问:我们在发四无量心的时候,里面包括慈、悲、喜、舍这四个,那这四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观修呢?如果想让自己的菩提心慢慢生起来,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呢?太桥堪布答:当然有,我们佛经中经常会看到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既是生起菩提心的重要方法,又是菩提心的..

行持善法、积累功德的方法

作为修行人,我们都想行持善法、积累功德。但行善不是谁都能做到的,积德就更不容易了。怎样才能行持善法、积累功德呢?有九种方法。第一,深信。首先就是要深信。深信是从明理中产生的,首先要明白这些佛理。明白了佛理,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在不明理的情况下,盲目地信仰,这叫..

《心的方向》系列开示——人身是怎样获得的?

想要了解人身从何而来,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众生之中,堕入恶道者如大地上的尘土,获人身者如指甲里的尘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之前反复强调过,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就为无明所惑,习气非常深重,所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可能做出恶事,并不用任何人教唆,直白一点讲..

以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

居士问:如果我们用修持佛法后得到的神通来吸引他人信佛,是否正确?答: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佛法,首先要看发心,其次还要具备无上的证悟。传播方式的正确或不正确是由发心来决定的。从释迦牟尼佛开始一直到现在,佛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传播的:一种是“教法”,另一种是“证法..

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首应观修,自己与他人的同质性。在趋乐和避苦方面,一切众生并无二致,所以应像护念自己一样地护念众生。1、自他交换法在藏传佛教中,菩提心的修持有两个传承:一个是按《大树庄严经》义,依《集学论》和《入行论》所说,自他交换法修持菩提心;另一个是按《般若经》义,依因果七..

观想死亡的训练

我们虽然了解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但如果想在心中有更深的体会,依旧很难。可能刚刚有点感觉,转眼就会消失,立刻又沉迷于眼前的日常琐事,忘了死亡的可怕,同时也失去了修行的动力。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牢记死亡无常呢?方法只有一个——训练,也就是要经常身临其境地观想自己死亡时..

渐悟的修行者---渐顿两种人身

渐悟的修行者在《了义炬》中介绍了两种修行者,一种是渐悟的修行者,一种是顿悟的修行者,还详细介绍了对这两种人的引导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要讲解的便是这两种修行者,以及相对应的引导之方法。渐悟的修行者:对于渐悟的修行者而言,他们尚存在五种障碍:第一、虽然获得了暇满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