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都常讲,布施是修福,布施里面福报最殊胜的是法布施,这是最殊胜的。大乘经里面佛常常做比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为人演说。四句偈太简单了,那个福报真的能够跟大千世界七宝来比较吗?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可是你给他说四句偈,他没懂,他也没觉悟,还有这么大的福..
无我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3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34.六烦恼论:四烦恼六者:疑、六不正见。一贪、二 、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烦恼六」:即六烦恼。此六烦恼称为「根本烦恼」,因为它们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一切烦恼皆由此而生长。「烦」与「恼」不同。「烦」者,烦躁扰动;「恼」者,恼乱身心:烦者..
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 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方便就是随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随缘..
闻而不修的过患
从无始以来一直在串习的我执,在一般人身上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受、处处喜欢出头露面,以散乱度日子。学佛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对治掉这个会产生无穷后患的我执,放下求名利、求财产、求享受的心,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很多初学者还没有树立起这样的目标,还没有把佛法当作..
莫把佛友当朋友!
如果学佛了,大家都应该互相称师兄,也称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标,是为了学佛,是为了修行,不是为了拉帮结派,也不是为了攀缘。大家心中有个共同成长的目标,这样关系才能长久。有的人把佛友混为朋友,并不赞叹,朋友总是世俗化。佛弟子之间,谈论得更多的,..
什么时候你这个水泡破了,破了就跟大海融成一体
你就能肯定,阿弥陀佛从哪来的?心现识变。谁的心?我们自己的心。诸位要晓得这个心是共同的,识也是共同的,真心是共同的,妄心不同。我的妄心跟你的妄心不一样,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各个不相同,真心是相同的。真心,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真心。《楞严经》上佛说了一个比喻,从这..
高僧百解028:佛教伟大的三种精神・慈航法师开示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学佛供灯修行近十年中,发现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门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并集结成册,名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传播,以期解开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无阿弥陀佛。以下内容,为慈航大师开示:诸位大德,诸位居士,诸位善男..
揭示一子“出家”,九族升天的深切含义;随喜出家功德,得福无量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这句话,是黄檗禅师讲的。佛讲的是“一子出家,七祖升天”。从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来讲,七祖就是“九族”的意思,所以黄檗禅师就把这句话变成了“一子出家,九族升天”。为什么说一子出家,九族可以升天呢?这就涉及到甚深的含义了。我们知道,万法唯心造。..
宏圆法师:《金刚经》的宗要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第三个就是明宗,宗就是修行的宗要,比如《阿弥陀经》是以信愿行为宗,按照这个宗要起修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刚才我们讲了,本经是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为体,明宗必须要与体相应,经中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本经..
星云大师:从四点来看感应的真义
很多接触宗教的人,都希望他所信仰的宗教,能给予他感应。比方:生意失败了,祈祷之后,情况改善了;生活不顺利,礼拜之后,顺利转好了。‘感应’有时会显现,例如看到佛菩萨现身,有时是冥应,不一定显现,比方苦恼、气愤的时候,心中一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生起,烦恼、 恨、..
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菩萨,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第二补处菩萨,将于观世音菩萨之后成佛。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因念佛而修行证果,因而被净土宗奉为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智慧大势..
揭秘"为什么有时会感到身体很沉重好像很多东西压住自己?"
namoamituofo南 阿 陀佛古大德所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什么?是习气,你要不起念,你不就成佛了?所以念起是自然现象,觉要快,念头一起,马上警觉到,「阿弥陀佛」,念头归到阿弥陀佛,不要随着妄念去走。念头看到顺境喜欢,那个喜欢念头才生起来,第二个念头接着又喜欢..
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30
「惭、愧」:惭与愧是一对:惭以对己,愧对他人。「惭心所」的体性为:「依自法力,崇重贤善。」依自身的觉知力,及法的熏习、教授力,而能崇敬贤人、尊重善法,因此于恶、不善事,起羞恶心,而不愿为。惭心所的业用是:一、消极上,能对治无惭;二、积极上,能止息恶行。谓心中若本有「惭」,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三十五章)01
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三十五章尽虚空是莲座01此明任物自真,称之为神。不为不思、不定、不乱、不来、不去,任智遍周,利生自在,知根应现,名之为通。再来这一段非常重要,尤其诸位学佛想走大乘路线、认识佛法是什么东西?基本上要特别注意。《华严经》讲到普贤境界要我们明白什么呢?明..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03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3三、如何除苦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活;政治清明,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大家无忧无虑。然而科学、医药、经济、政治虽能解决我们人生一..
碰到挫折、困难、障碍、打击
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我们要是碰到挫折,碰到困难、障碍、打击,这是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妙法。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灾难严重,这不是小灾难,被歌利王凌迟处死。释迦牟尼佛冤枉,没有起一点怨恨心,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让他去割截。我..
金光普宣《金光明最胜王经》的清凉与圆满释品后记之祈愿
随着时光的飞逝,分享了佛陀在鹫峰山顶宣讲《金光明最胜王经》经的三十一品,从而知晓佛陀究竟本智以及讲说护国护民的慈悲思想,我们深刻领悟清凉法语的无尽慈悲,内心充满了对《金光明最胜王经》至高无上的敬畏与感恩,充满了至高无上的赞叹与欢喜。《金光明最胜王经》从唐朝开始..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02
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2二、苦从哪里来我们要想离开苦,就必须知道苦从哪里来?把苦的来源找出来,我们才可以脱苦。苦的来源如下:1、我与物因为我们对于物质的要求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苦。当我和物质不协调,我对物质的欲望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苦。2、我与人人与人之..
宣化上人:男女相爱,怎么跑出这样的力量来?从什么地方来的?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天竺三藏菩提灯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在这个正宗分里边的第二科演说,又分出来三个科:第一,从上卷到上卷的中,这是指示占察的法;第二,从下卷到“摄修禅定之业”,这是指示进趣的..
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
《心经》者何?人生的大智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脱痛苦的原理,有空不二,诸法真实相,不住世间,超越生死,烦恼即菩提,解脱自在的人生,成佛的唯一途径,无上法门,劝勉。【《心经》者何】《心经》,具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教经论中文字最为简炼,而内容又极为丰富..
星云大师:心经第8课
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1一、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无我怎么能无苦呢?《般若心经》告诉我们“五蕴皆空”的妙用。在这个人间,你能有也好,无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哪里都好,如是观之,那么你就拥有这美妙的世界,..
信愿法师:极乐无为涅 界随缘杂善恐难生(一)
【法事赞摘要】善导大师开示:极乐无为涅 界随缘杂善恐难生(一)晚上我们继续来探讨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摘要》。前面我们探讨到了第二大点的第十三段文,晚上我们接着来探讨第十四段文。第十四段文有三首偈颂法语,每一首偈颂法语都有四句话,每一句话都是七个字,这是《法事赞》的..
五蕴身心是病
弥勒菩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假人与实阴,不可说一异;若说一异者,则有二过生。”所谓实阴,就是有情众生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身心。无著菩萨解释说,人们常说的这个“我”,它与五蕴身心的关系,是不可说同,也不可说异的。无论说同还是说异,都会有两种过错。如果说同,我..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3
10别解文义有三部分,(1)序分,(2)正宗分,(3)流通分(1)序分有二部分,11五句证,22列众证11五句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树给孤独园。】所谓别解文义,已知一个标题的总意,但不明白经中,从头到尾,是什么文字,阐述什么意义。现今就章分句解,使文字般若达到实相,用有..
星云大师:《心经》第7课什么是空?怎么样才能看到空?04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7课丨什么是空?怎么样才能看到空?04空,是“空”中有“有”,“有”中有“空”,我们不要把空与有分开。举一个禅宗的公案,我们就会明白了。有一位居士问智藏禅师:“禅师,请问有没有天堂地狱?”“有。”“有没有佛菩萨?”“有。”“有没有因果报应?”“有。..
童子虔心供佛感动大地燃灯古佛为释迦牟尼授记
云童子(世尊前身)是个智慧深广,受人尊敬的婆罗门,有一次参加无遮大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遮,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获得很多供养,正要回雪山供奉师父,经过莲花城的时候,看到全城庄严妙好,就向人询问原因。那人就回答:”您没听说吗?燃灯佛不久要来莲花城说法,国王下令人民..
虔诚期待2019年燃灯佛圣诞日的到来9月20日农历八月廿二星期五
燃灯佛的由来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定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世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
四种层次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的想法和看法。但因每个人的根器不一,所以,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也就个个不同。虽然观念上个个不同,但是目的却是相同,那就是共同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而人之秉性有优劣、文化有高低,所以在追求幸福与快乐时,就会出现善恶(为公或为私)、对错(..
常常这样想,想久了,真放下了
佛告诉我们,佛菩萨他觉悟了,他依智慧,依智慧起作用,他不是依感情,那就是妙用。下面一种说法,他说:【又不坏假名而常度众生。故曰随缘。了知众生性空实无度者。名为妙用。】这是真正见性了,不见性没有到这个境界,就像我们前面讲的这三大段,一体、二用、三遍,确实明了宇宙..
星云大师:《心经》第7课03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7课丨什么是空?怎么样才能看到空?035、从相状假来看空什么是相状?例如灯的相状就是光明。我们坐着读书,或许嫌灯光不够亮,抄笔记好困难,但是如果有小偷来了,他就嫌这个灯光太亮了。清风明月,对于赏玩的人来说是美丽的景色,可是小偷看到月亮,却要讨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