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佛学书库>>修心七要修心七要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著谢思仁中译历史背景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到西藏之前,曾随三位上师学习这个心要法门。在西藏他的传承称为“卡当巴”,历史上是居宁玛之后的一个教派。密勒日巴的嫡传弟子冈波巴曾在卡当巴的寺庙出家。他常将卡当与噶举两派的..
无我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本记据黄老居士录音带整理成文后,复经黄老居士亲自校订)目录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教相解释论文诸位大德,我们共同研究华严念佛三昧论,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一切..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
首页>>佛学书库>>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济群法师著——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各位同学: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这是作为一名僧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研究所的学员们通过预科两年的学习,希望达到的目标。同学们到研究所来,..
佛教与健康
首页>>佛学书库>>佛教与健康佛教与健康文珠法师讲述一九九一年七月十四日于香港政府沙田大会堂目录一、佛教对健康的看法二、如何获得身体健康三、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问题,是佛教与健康,可以分为佛教对健康的看法,以及如何获得身体健康?如何促进心理健康?三方面..
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之导论
首页>>佛学书库>>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目录)>>导论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著目录第一节:导论第二节:三宝原理第三节:三宝皈依法第一节:导论一、佛法的总概念“佛”这个名称的含义是“醒悟者”,即从虚妄颠倒意识的梦中觉醒,完全彻底地悟出一切事物的..
佛法与现代文明
首页>>佛学书库>>佛法与现代文明佛法与现代文明陈兵教授著人类文明,沉睡般度过了漫长的史前蒙昧时代,又踽踽跋涉,穿过六千年有遗留信息的历史尘烟,到近两三个世纪,方才进入加速前进的阶段。这是一个兴起于西方的、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在西方的发达,被认为植根于..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首页>>佛学书库>>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文珠法师讲述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
五位百法
首页>>佛学书库>>五位百法五位百法——佛法中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一、五位百法的意义所谓五位百法,是将宇宙间的一切万有诸法分为五类: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即: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
生活禅浅识
首页>>佛学书库>>生活禅浅识生活禅浅识陈兵教授著近几十年来,面对种种挑战和社会人心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德在探索应机弘法的路途中,共同认识到浓缩了印度佛学精髓、最具中华文化风格的祖师禅,是最当现代人机宜的法门,佛教振兴之机,端在禅宗。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之如能..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首页>>佛学书库>>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于凌波居士著目录【第一讲】不觉、邪觉、正觉【第二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第三讲】循八大人觉经走向正觉—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第四讲】佛教的宇宙观—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第五讲】人生是大苦聚—多..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首页>>佛学书库>>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灌顶再治禅波罗蜜序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师于瓦官寺说也。大庄严寺。法慎私记。章安顶禅师。治定为十卷。开十大章。一大意。二释名。三明门。四诠次。五法心。六方便。七修证。..
法海释疑
首页>>佛学书库>>法海释疑法海释疑妙莲老和尚开示目录缘起正知正见念佛修持居尘学道法义释要缘起妙法莲海释群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欲长养众生信根,破迷启悟导归觉路,老和尚常以其真参实修的清净正慧、无碍辩才,对来自各方的请法者、佛七莲友、护法信众阐释真理,令其当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
首页>>佛学书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太虚主讲十三年五月在武昌佛教会目录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大乘正宗分第三妙行无住分第四如理实见分第五正信希有分第六无得无说分第七依法出生分第八一相无相分第九庄严净土分第十无为福胜分第十一尊重正教分第十..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首页>>佛学书库>>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余定熙居士編著目录前言呼吸虽停止神识尚未离开形躯说明神识何时离开躯体神识离开躯体向何处去病者应有的认识家属应有的认识殡仪馆的一切施为亟待改进火葬应在七天以后举行自己的意旨应预先咐嘱家人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结论附录一..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六章)03
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六章)南怀瑾教授讲述第七十六章性情烹造化03多情乃佛心若执于非心处,示生于心,是非情为情者,既言示生,非真无情为有情矣。如果执著心本空,诸佛菩萨本空,佛既然证到空,空了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说法四十九年教化人?到八十岁走了,这四十九年不是多余吗!佛..
你知道什么叫幸福吗
很多人经常说自己不幸福。你知道什么叫幸福吗?你病了,有人照顾你,这就是幸福;你冷了,有人给你衣服;你哭了,有人安慰你;你老了,有人伴随着你;你错了,有人包容你;你累了,有人心疼你,这就是幸福。幸福,不是你能左右多少人,而是多少人能在你的左右身旁;幸福,不是你开豪华的..
学小乘佛法的人是否可以成佛?
依小乘的教义来讲,最后只能成四果罗汉――阿罗汉,主要是断尽了三界的见惑、思惑,消除了业,得到解脱。见惑是理方面的,思惑就是烦恼。小乘的次第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叫须陀洹,华译为预流。什么叫预流?就是进入初果,开始预入圣者之流,登入圣位,不再是资粮位、加..
宣化上人:这“四堵墙”谁跳出来了,就会成佛
这“四堵墙”谁跳出来了,就会成佛。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各位欲研究佛法,就要躬行实践,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贪奇特的密法,也不要求神通。你们拿出一个真心、诚心、老实用功,这就是佛法,不要得陇望蜀,不要贪多,贪多就嚼不烂了。”有谚云:“酒色财气四堵墙,许多迷人在里藏;有..
佛家这六句话,句句参透人生,值得细细品味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我国的传播程度是三大教中最广泛的面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和至理名言。分享六句佛教名言,你我共同参悟。佛家最经典的六句名言,读后让你醍醐灌顶,人生豁然开朗。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释义及..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识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
海涛法师:这样忏悔,因缘就会改变
往昔所造诸恶业,就是累劫累世所造的身口意的不好的叫恶业,伤害到众生的都叫恶业。为什么造业?皆由无始贪嗔痴。这个贪嗔痴不是这辈子才的,我们上辈子就有了。所以很多小孩子长大就脾气很不好,对不对,一有意识就脾气很不好,这并不是爸爸妈妈让他脾气不好的,是因为他这个习性..
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
佛告诉诸比丘说:世间有四种事不可能获得。哪四种呢?第一是年幼时面容姣好,光鲜美貌,头发乌黑、牙齿洁白,皮肤光泽,气力充沛、坚毅刚强,举手投足间自信洒脱,乘车、骑马时众人无不赞叹爱敬,将来有一天忽而年老,头发变白、牙齿脱落,面容起皱、皮肤松弛,身体需要拐杖来支撑..
《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佛学基础知识》-业力与轮回一、业的定义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
大安法师:如果没有出离心,修一切善法,也都是跟生死相应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但是我们还很难生起出离心,厌离心出不来。尤其末法的众生,他对于五欲六尘的贪恋执著越深重,就越没有般若智慧;对苦、空、无常、无我,不了解,他就颠倒了。凡夫众生有四种颠倒:无常即常吗,苦即乐吗,不净即净吗,无我即我吗..
梦参长老开示30则:唯心是道,苦与乐还是心
1.有的道友(同学)因为听法的缘故,执事也不想做了,要一心去修行了。这叫因噎废饭,吃饭噎着了,饭也不吃了。学法的时候要善学,闻了就去做,但不是关起门来做自了汉,是在日用中转变你的心。2.我们常常借口说没时间修行,或是有障碍因缘不能修行。听法后不去修行,闻法很多而不知..
识别真假佛法的标准
《杂阿含经》卷十: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 寂灭。《大智度论》云“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 。世间上每个宗教都强调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
极其重要!念诵《心经》遣除来年重大危害违缘
一些老修行、老出家人都知道,在遇到一些大的违缘,如地震、海啸等等时,大家都要念《心经》。为什么念《心经》能遣除违缘?因为《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
禅宗的二入四行
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直示心性,以彻见此心性而成佛,根据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把人道的途径区分作理与行两种称为二入。(一)理入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所以令舍妄归真,修心如墙壁坚住不移的观法,遣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
喜欢占便宜的人,实际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福报的获得,根本因是布施,要在根本上努力。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在不同的角度利益众生。冬天在窗台上给小鸟撒一把米是布施,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也是布施,教人学佛、成佛是最究竟的法布施。行善助人是好事,但做好事不能执著。《大智度论》中说:“若著心布..
修持《金刚经》‘无所住心’的有效方法!
据说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听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句,豁然开悟。应无所住或无所住心四字,的确为般若法门的精髓、纲要。《金刚经》中类似这样的法语还很多。诸如:“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