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

第二篇 空间(须弥纳芥子 微尘容虚空)

第二篇空间(须弥纳芥子微尘容虚空)壹媒介每小我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包括心外的空间与心内的空间。心外的空间是指我们生计的外在情况,譬如我们栖身的房舍、活动的场所,甚至于宇宙自然界等,都是我们心外的空间。个中尤以「家」是我们最直接、最密切的生活空间,当一小我经由了日..

第一篇 三界二十八天

第一篇三界二十八天壹媒介古德说:「无三界可出,无涅槃可入。」又说:「一念觉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堕入轮回。」「三界」,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更中流转,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分别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称「三界二十八天」。三界的果报虽然各有好坏、苦..

第三篇 佛陀十号

第三篇佛陀十号壹佛陀十号的定义我们除了从佛身来懂得佛陀以外,还可以从佛的名号来熟悉佛陀。因为佛陀其实是太伟大了,所以世人用各种异名来称扬佛的巍巍功德,例如:世雄、世眼、世英、天尊、大觉世尊、觉王、觉皇、法王、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仙王、大医王、佛天、佛日、..

第一篇 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劫波不算长)壹媒介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赓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过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其实无法给予瓜分,然则为..

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

第二篇天堂与地狱壹媒介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之中,一般人的思惟、意识所及,除了今生所依存的世界之外,其次就是天堂与地狱。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认为人死后不是上生天堂,就是堕入地狱,天堂与地狱介乎人道的高低,一个代表享乐,一个代表刻苦,这就是一般人对天堂与地狱的熟悉。..

第一篇 涅槃寂静

第一篇涅槃寂静壹媒介长久以来,佛教有许多深奥奥妙的义理,被世人严重地扭曲、误解,甚而形成对佛教的戏谑。譬如涅槃本是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愿望求得的圆满幸福境界,然则一般人误把涅槃算作灭亡的意思,是以祭吊的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说: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其实涅槃..

第三篇 法身实相

第三篇法身实相壹法身实相的定义法身是指佛陀证悟的法性,是理知所成的法性之体,是清净离垢妙极之身,不合于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秽生灭之身;实相是指诸法真实的体性。法身与实相具有相同的意义,《华严经》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弗成得考虑。法身实相是涅槃的三..

第一篇 法身、报身、应身

第一篇法身、报身、应身壹三身的定义经典上说,在广大的宇宙中,释迦牟尼佛曾在二千五百年前,于娑婆世界说法度众,其它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世界也都有一佛在本土教化有情。不只如斯,无量劫前即已证悟的处死明如来、龙种上尊佛等,因大悲力故,也倒驾慈航,现观音、文殊等菩萨身,..

第二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二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壹相好的定义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真心归命礼。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课诵偈语。个中,「相好」是用来形容佛陀色身的肃静殊胜。在佛世时,佛陀的门下有许多圣学生,如:最初的僧宝──五比丘及大迦叶尊者、须达长者等,都是..

第三篇 死活烦恼

第三篇死活烦恼壹死活的过患死活事大,无常迅速。死活是修道人最大的魔障,因为有生,我们就必须为了生计,面对人生的诸多诱惑与艰苦;因为有死,不只中断了修行,在生离死其余时刻,往往因为爱念深重,而干扰情识的思维,成为往生善道的绊脚石。为了惕励人人能够精进修道,超越死..

第二篇 十法界

第二篇十法界壹媒介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聪明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这个无明的妄想,使众生在以前、现在及未来的三世中,赓续在六道中流转。六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也就是十法界中的六法界,又称..

第一篇 五欲六尘

第一篇五欲六尘壹五欲六尘的定义一般将牟取生命的恶鬼神称为魔,佛教将魔的意义延伸,凡是一切能屠杀我们的慧命,不论是来自外界的障碍,或是由自己身心所产生的扰乱,都名之为魔,并且经常以魔障称之,以强调它们对圣道的障碍感化。我们在日常修道所碰到的第一重魔障,就是五欲六..

第六篇 五停心观

第六篇五停心观壹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消极、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是以以念佛观代替界分别观,五种观法合起来又称为五门禅。就声闻法而言,五停..

地主国王十四万年供养善根穷尽

索达吉堪布讲述有一次,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众眷属,作了三个月的供养。供养期间,波斯匿王带着宫里的人,亲自供养饮食及一切所需。供养完毕时,他取来一小座坐在如来面前,对世尊说:“我曾经从佛陀您这里听闻过因果的道理。您说过,布施旁生食物者,获福百倍;布施犯戒沙门食物者..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

一言不慎,即招无量剧苦释迦世尊,在过去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曾经当过印度波罗奈国的王太子,名叫慕魄。慕魄太子出生后,便知道自己的宿命,无数劫以来的一切善恶苦乐,以及寿夭美丑等事,都记得很清楚,好像就发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对恶报心存怖畏,一向寡言。太子十三岁的那..

口业之过(10)

口业之过(10)作者:妙祥法师摄心守口真教化口业是咱们僧人最轻易犯的缺点之一。日常平凡,在家人也都是轻易犯口业。你看在家人,比如农民,吃饭的时刻,端个碗,也得说别人过失,有什么所谓的花边新闻。甚至跑到外面,也得说一句,不说不可。不说,那嘴巴把不住,不说心里就不愉..

口业之过(6)

口业之过(6)作者:妙祥法师《谤佛经》中佛陀告诉不畏行菩萨说:(前略)尔时彼长者子,说彼比丘毁破净戒,彼(长者子)恶业报,九十千年堕大地狱;于五百世,虽生人中,受黄门身,生夷人中,生邪见家;于六百世,生盲无舌。(编者注:彼比丘并没有毁破净戒,是一位说法法师,名..

口业之过(7)

口业之过(7)作者:妙祥法师息灭佛塔(佛寺)破坏佛像,其罪虽是极为深重,但尚不及说比丘(僧众)过恶的无间重罪。所以《戒经》说:宁可毁塔坏寺,不说他比丘粗恶罪。前人也说: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月灯三昧经》卷五,佛陀告诉月光孺子偈云:所有一切阎浮处损坏一切佛塔..

口业之过(9)

口业之过(9)作者:妙祥法师《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论议品第五,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前略)尔时三藏比丘,以一恶言诃骂上座,五百世中常作狗身。上座就是长老比丘。《大方便佛报恩经》里,佛又告诉,有个三藏比丘,看到有一个上座比丘,措辞、唱赞哪,老吐字不清。他就轻心..

口业之过(5)

口业之过(5)作者:妙祥法师我们经由过程这就知道了,不只是比丘不能讲,就我们沙弥和沙弥之间的工作也不能讲。张口就有漏。你起心动念就有漏,等张口呢,已经是漏得不可了,快漏完了。因果成熟从嘴里出来了,一会儿漏到底。所以,切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这里讲得很明确,所以说..

口业之过(1)

口业之过(1)作者:妙祥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为什么早就想学这个呢?因为这个问题,我们有时刻很轻易犯的。这个不只是僧人犯,沙弥也犯,而且有很多的居士也犯。什么原因犯呢?因为不懂。不是他有意想犯,而是我们日常平凡养成了一种说僧过恶的习惯,有说僧过失的恶习,所..

口业之过(4)

口业之过(4)作者:妙祥法师六者须眉众前,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不允许在这个须眉面前说僧人的过失。一切须眉,他都是七宝身,而且很轻易获得这个削发的机会,削发很轻易成就的。在他面前讲僧人过失,会坏掉他的信心。别的,这须眉都是我们的前生父母,所以我们应该恭敬。另一方面..

口业之过(2)

口业之过(2)作者:妙祥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削发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犯无量重罪。《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三,佛陀告诉天藏大梵天说:复次大梵!若有依我而削发者,犯戒罪行,内怀腐烂,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

口业之过(3)

口业之过(3)作者:妙祥法师尔时世尊,而说颂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破戒罪行诸苾刍犹胜一切外道众所以,佛说偈曰: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瞻博迦可能是一种诨名,虽然已经萎悴了,就是说这个花已经蔫了,已经不新鲜了,落空了它最兴旺的时期,而逐渐地萎缩..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7)古代中国四位宰相的祖荫世出世间的事,仅凭因果而已。故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左传》也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然而人心沉沦,多不肯在善因上努力,唯贪求善果福庆。又世人没有不爱其子孙的,皆想要自己的子孙兴旺蓬勃..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是做人的基本规矩?

「具众威仪」,威仪是规矩。规矩,佛门有佛门的仪规,世间有世间的规矩,但是现在这都没有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了,世间人也没有了。不但在中国没有了,现在外国也松了,不像以前那么隆重的规矩,现在都没有了。你看在从前满清时代,最敬礼三跪九叩首,现在最敬礼三鞠躬,而实际上..

净土法门法语: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

这个现象怎么造成的?我们知道,教学。西方极乐世界会变得那么好,就是一个原因,你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讲经不中断。那个世界科学比我们进步太多,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只能够用像电视传播、网络传播,把现场传播给你,让你在屏幕上看到。极乐世界不是的,极乐世界无论在哪个地方,..

净土法门法语:还跟人事物对立,就是道地凡夫

所以学佛,学得再好,说得天花乱坠,还跟人对立,还跟事对立,还跟万物对立,他是道地道地的六道凡夫,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行。极乐世界虽然讲带业往生,他不带现行,他能带旧业,过去的业他能带,现前这个业他不能带。我怨一个人,现在临终最后一口气的时候,..

净土法门法语:请佛住世,要请自性佛住世

1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两愿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今天我们请转法轮,请自己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自己住世,外面人没有人知道你,谁请你?2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别人难,人家不答应,你怎么办?一切要依靠别人,佛法会灭掉。自己要觉悟,自己要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个担子担..

净土法门法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

如果真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说老实话,什么样的业障全部化解,碰到菩提心就化解了,跟菩提心融成一体,怎么还会起副作用?不可能。问题是我们的心没发得出来。怎么说没发?我们有没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的心,真诚心就没有。所以我们不真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