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

佛教造像业现状刍议 [黄才良 赵广铃]

佛教造像业现状刍议黄才良赵广铃佛教传入中国历经数千年沧桑演变,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的朴素内敛,到清时期的浮华繁躁,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

植物间的私语

尽管植物没有处理信号的神经中枢,但是它们仍旧能够传送、接收并分析信号。最近,科学家揭示这种信号处理与动物神经细胞处理信号机制非常类似。植物是如何做到的呢?美国内华达山脉北部地区,长满了一种叫山艾的植物,它们在这里的斜坡上彼此交流,但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加州..

吃肉的过失

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吃肉的过失。这个话题,在座的道友并不陌生,我在课堂上经常提到,而且几年前曾经要求:凡来学院求学的四众弟子必须要吃素。当时有些人以前吃肉的习气比较严重,或者因学藏传佛教时受到其他上师和环境的影响,一下子改掉比较困难,所以我就试着采取各种办法,让..

我们应怎样追求财富?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一方面,我们又要通过财富去交换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学佛的人..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图解-智慧的象征-人生的体会

第一章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第一节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化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我们既..

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 [圣凯法师]

从《金刚经》到现代人生圣凯法师(1997年7月25日)尊敬的净慧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很高兴来到柏林禅寺跟大家一起参加生活禅夏令营,我是第一次来参加,所以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对夏令营仰慕很久了,所以这一次我们能够在这赵州古城、千年古刹跟大家共同探讨佛法,能够向各位..

论法显在佛教历史上的贡献 [谢路军]

论法显在佛教历史上的贡献[谢路军]中国历史上的佛教求法僧,最杰出、最有成就的,公推法显、玄奘和义净,其中法显的年代最早。法显是第一位沿着陆路西行,而乘着海船从南洋回到汉地的取经高僧。《续高僧传·玄奘传》亦说:“前后往天竺者,首自法显。”法显把西行..

解脱病苦的诀窍

真正学佛修行的人,有时候会感到身体不舒服,就像生病了似的。真正消业、祛魔的时候,在身体上、心理上会有这种反应,但不要害怕。身体生病是过去所种的恶因,在今天机缘成熟而果报现前,所以说这是祛病,不是生病。有修行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时能轻松自在、心生欢喜,将疾病转为道用..

做个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索达吉堪布]

⒈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订一个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在世间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对自己的..

佛法是用来改变自己的

佛法是用来改变自己的一个人若只研究经论上的义理,不肯于心地上切实地下一番真实功夫,是绝对无法息灭烦恼妄执,而得解脱自在的。《大庄严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出家后,由于日夜精研教理,终于..

密教的法器介绍:羯磨杵

羯磨杵(密教的法器)羯磨杵(梵Karma-vajra)密教法器,由三钴杵交叉组合成十字形,象徵诸佛本具之作业智,属于轮宝。又称羯磨金刚、十字羯磨、十字金刚、轮羯磨,或单称羯磨。修法时,大坛之四隅各置一羯磨金刚,以象徵摧破十二因缘之义。此外,亦有以莲花形羯磨台置于大坛四隅..

什么叫舍利容器?舍利容器在佛教中的解释

第七章舍利容器(置物用的法器)⊙舍利舍利(梵语sari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安置佛舍利..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齿木

齿木(古代比丘生活器具)齿木(梵文danta-kastha),指用来磨齿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之木片。为印度僧团之日常用品,大乘比丘随身的十八物之一。梵语音译惮哆家瑟、禅多瑟插,双作杨支。关于齿木的由来,《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

佛教三衣的由来_佛教中僧人必备的三衣指什么

三衣(古代比丘生活器具)三衣(梵文trinlcivarani)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samghati)、郁多罗僧(uttarasanga)、安陀会(梵antarvasa)。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civara)。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

密宗的法器有哪些?

佛教法器多种多样,不仅造型,用途,体型千差万别,而且也分有显宗法器,密宗法器。在这里,我们就略为谈谈密宗法器。众所周知,密宗的修炼很大程度上讲究的就是借助外物来达到所想要的结果,比如修炼成某种高深的玄功,或者炼制成某种怪异的法力。既然密宗借助外物所修炼的功力都..

佛教早晚课法器怎样敲

佛教早晚课法器怎样敲真正的修行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不是让别人看的,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将来是你自己的清净心做佛,法器敲得再好、佛法讲的再好,这个和解脱毫无关系,真正的修行人是在生活中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贪、嗔、痴、慢、疑。修行就是:放下、放下、再放下,..

铛铪

铛铪—铙钹‘铛’、‘铪’也是佛教赞诵或仪节中所使用的一种呗器。两者配合板眼,庄饰节奏,以为‘伎乐供养’。这两种法器都是使用铜片制成的。‘铛子’的形状有如一只圆盘,直径约四五寸。四边凿有小孔,用细绳把它绑在架子上,而..

袈裟和僧衣的种类

三、服装袈裟(五衣、七衣、大衣、粪扫衣、金缕衣、缦衣)‘袈裟’是梵语,这两个字原本是‘kas!a^ya’,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

佛教器物简述:香花盘碟

香花盘碟礼诵忏法的时候,在忏文里可以时常看见‘严持香花,如法供养’、‘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或是‘香花迎、香花请’的词句。念到此处,礼忏的人应该双手捧持‘香花盘碟’,以伸供养。不可徒托空言,而不见诸行动。‘香花..

佛教常用器物:灯明

灯明佛教里所说的‘灯明’,就是‘明灯’;也单称做‘灯’。所谓‘灯明’,就是点燃灯火,以取光明之义。古时代的‘灯’,都是用‘盏’盛油,投‘炷’点火的‘油灯’。灯盏(灯碗)的质料,是用..

念经也是一种禅修

念经如果方法得当,也是一种禅修。所谓禅,全称叫做“禅那”,汉译为“静虑”。心念不杂乱叫做“静”,心中观察明了叫做“虑”。能够这样调整安住自己的心,就叫做禅修。如果经常进行禅修,就会逐渐产生禅定和智慧。而实际上,并没有什么..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也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

用觉悟的心生活就是最好的修行

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而为人的非常多,有钱有势的也非常多,但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听闻佛法后又懂得如何修学的就更少,也就是说,信佛的人中真正学佛的并不多。信佛和学佛,其实还是有区别的。有很多人,信佛只是烧香拜佛,只是祈求佛菩萨..

禅宗的精髓 [慧律法师]

在很短暂的时间里面分析禅宗的精髓,我尽量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至道无难,唯嫌捡择,但莫真爱,洞然明了。」解释一下,你要达到究竟的解脱之道并不困难,就怕你选择这个又择那个,选择那个又选择这个,只要你的心放下,不要去恨一个人,也不要去爱,就是执著任何一件事情,你清..

佛教:要正信而不迷信 [圣严法师]

“迷信”有四项特徵:盲目崇拜、不合情理、似是而非、邪正不分。所谓“盲目崇拜”,就是人云亦云,听说某人神通很灵,就不经理性的思辨而趋之若鹜。这好像有事时听说找流氓比警察有效,便找流氓帮忙一样。流氓可能在一时间比警察管用,为你解决了当前的问题,..

六祖惠能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宏满法师]

文/释宏满我们知道,六祖慧能的思想历千年而不衰,到现在依然很流行,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把印度佛教完全中国化了,融合中国人的心理思维习惯和文化风格,从而创立了风行天下的禅宗,也就是说,禅从最初的一种修行方法,经过慧..

中国观音文化的几个特点

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世界,观音都是一位极受崇拜的菩萨。有人曾说,观音是半个亚洲的信仰,这是一点都不为过分的。在中国汉族地区,观音信仰的流传更为广泛,“户户观世音”这样的俗语就反映了这种流传的广泛程度。不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人们对观音信仰在中国盛行是没有任..

佛经故事三篇:人生智慧 [明如法师]

佛经故事三篇人生智慧无边□明如法师战胜自己有一位比丘,自出家以来,父母从未曾放弃说服他还俗,一再以亲情及丰厚的财富试图动摇他求道的信心。而他自己也一直徘徊在亲情与佛道之间,为此苦恼不堪。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向佛陀禀明,请佛陀为他开示如何降伏内心的烦恼魔。佛陀..

人身真难得 修行莫等闲 [仁得法师]

释迦牟尼佛是已成正果之佛陀、他明白了解一切宇宙人生及大自然的道理、故此来教导我们破迷开悟。同时把世界的一切自然道理全部都修到彻悟清楚后、逐条拿来指导我们知晓、即所说一切经典。其间千头万绪、全是言真实语。都是对人生有利益的、但是、可惜人类被贪、、痴三毒所蒙蔽、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