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治意经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佛言。安般守意具行如法已。欲次序递次学。如如佛说为在世界得明如阴解。月出立身立意立坐卧亦尔。已比丘立意。如是前后会有所益。已前后有所益。使不复见怪意。已止意亦守六衰。常守莫中止。便知无为身。若一切有意常守身止不愿。亦不愿有。亦不疑有..
如法
佛说息诤人缘经
佛说息诤人缘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摩迦子聚落之中。坐夏安居。诸苾刍众去佛不远亦各安居。时有沙门名曰尊那。在惹卢迦林中坐夏安居。彼有外道尼乾陀惹提子。是极恶者忽尔命终。彼尼乾陀有子。欲于沙门而兴斗诤。作如是言..
佛说意经
佛说意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有异比丘。独坐房中意作是念。以何故世间牵。以何故受于苦。以何故生已。生已入随从。于是彼比丘从下晡起。起过去诣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坐一面。彼比丘却坐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我今日独在房中..
六祖壇經的思惟
六祖壇經的思惟釋聖嚴--------------------------------------------------------------------------------提纲:壇經流傳的版本甚多,本文不作考訂。壇經的思惟系統,雖用般若經,實則是沿襲如來藏的觀點,用般若的空慧,實證真如佛性,等于明心見性。壇經中引用。《金剛般若經》..
略論藕益大師念佛即禪觀思惟
略論藕益大師念佛即禪觀思惟──紀念藕益大師誕辰四○○週年學誠法師/福建佛學院提纲千百年來,由於淨土思惟的廣泛弘傳及對念佛法門的鼎力提倡,人們對持名念佛求生極樂再熟悉不過了,然则,對於念佛法門的真義卻缺乏仔細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討。在中國佛教史上,人們往往將念佛與禪..
慧能心性思惟的特点: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北宗禅师与南宗禅师尽管都在应用自心概念,但二者对其却付与了迥然不合的含义。慧能心性论思惟的核心是将心与性合一而用自心范畴标明。《坛经》中有关心的概念系列--自心、素心、自素心、妄心、直心,以及有关性的概念系列--法性、自法性、自本性、真如本性、本觉性、佛性、净性,..
百丈清规内容的商量
《百丈规绳颂》与《禅门规式》辨析百丈清规的原貌,在现在已经无法得窥,然则在一些相关的资估中还保持了大量的信息,在《宋高僧传》卷十有《百丈怀海传》【《大正藏》卷五十,770~771页。】《景德传灯录》卷六亦有怀海传并其《禅门规式》【《大正藏》卷五一,250页。】,在《..
《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维模式
《起信论》显示大乘正义,提出一心二门理论: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所以二门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576a。】。《起信论》所提示的心是超越的真常心,此真常心是一切..
韩国知讷及其“心性论”研究
韩国高丽时期的著名僧人知讷生活在毅宗(1147~1171)至熙宗(1205~1212)时代。现存和知讷直接有关的资料有:(一)金君绥撰《泰平承平府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序》。(二)《大乘禅宗曹溪山修禅社重创记》。(三)《松广寺再建普照国师碑铭并序》,又作《海东朝鲜国湖..
《维摩经》与生活禅
《观众生品》载,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法,便以天花洒向菩萨和大学生的身上。花到诸菩萨身上,纷纷腐化;到大学生的身上,便粘着不堕。大学生们运起各种神通去花,却始终不能去掉。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去花,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天女指出花的本身无所谓如法不如法,说..
什么是舍利子?
/*Generator:eWebEditor*/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NewRoman";}div.Section1{page:Section1;}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
第八章 各宗要略 第三节 华严宗
第八章各宗要略第三节华严宗一、宗义及学统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等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管自心征得而直说与人。但其义理精深,仅有大菩萨知真理。陈述有情同具如来之聪明德相,只是妄执而不能自知自见,为令征得此本具聪明,如来宣说法界缘起。此亦为本宗要义。华严经有..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五节三乘共学一、三法印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是否准确。如世公函,得印可托。一切经教,若有法印印之,等于佛说。若无法印,即为魔说。欲知佛法真义,弗成不知法印。此法印为识别真伪佛法标准尺度。此..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一节人天行果一、皈依三宝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依三宝,仍不为佛教徒。学佛之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如《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中,如来答弥勒菩萨问:若欲..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二节 声闻行果
第三章五乘教法第二节声闻行果声闻者,为小乘行果,速则三生,迟则六十劫间,修空法,终于现世,闻如来之声教,悟四谛理,证阿罗汉果。因闻佛声教,故名声闻。《瑜伽师地论》云:请佛圣教,声为上首,从师友所,闻此声教,展转修证,永出世间,小行J、果故名声闻。一、四谛*轮*轮..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四节 何谓僧
第一章佛法僧三宝第四节何谓僧所谓憎者,梵语僧伽,泽云和合众。即奉行佛陀教法的削发学生。僧有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四种。僧称为和合,主要表现在六和精神上。一成和同修,即对所受戒法,善护受待,尊重爱敬,欢乐悦意,无违不净,和合共住。二见和同解,对于出离尽..
宇宙诸法的实相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四法印诸行无常诸行:指的是法界一切物质现象与一切精神现象无常:指的是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涓滴绝对的静止的空性。在相对世间里.无论是有情生命的精神现象,照样物质现象,都在永恒赓续地运动变更着,没有一法是涓滴绝对的静止。诸法无我诸法:指的是,..
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八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7.末那识8.阿赖耶识。有情生命的身体是由四大物质假合而成的。依身体的功能可分为六大部分:1.视觉器官(眼根)2.听觉器官(耳根)3.嗅觉器官(鼻根)4.味觉器官(舌根)5.四肢躯干包括内脏(身根)6.思维器官(大脑)。有情生命就是靠这..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
净土的修行方法四(真正的净土极乐)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究竟的净土。这些极乐世界的生计情况,要远远好于我们的娑婆,是我们娑婆世界不能比拟的。生活在这些极乐世..
宇宙的组成
宇宙的组成宇宙是由物质现象的色,与生命现象的心组成。一.色(物质现象):一切宇宙物质(色法)现象,是由地.水.风.火。四大种互相和合而成的。这四大种的互相和合便组成了宇宙的一切物质现象。四大种的和合过程,有的是在瞬间就可以和合而成(化学),有的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星..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
净土的修行方法二(念佛修行方法)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窍门的一种,不是念佛窍门的独一。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二.念佛功德三.念佛名字一.念佛法身:佛的法身是什么那?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宇宙诸法是由真如变现的。无论是组成宇宙法界的物质现象,照样生..
佛说长者施报经
佛说长者施报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长者名给孤独。来诣佛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佛告长者。若复有人以上妙饮食。如法布施。或自手施。或恒时施。不能获于广大福报。于意云何。以其彼人心求富贵。及快乐故。..
佛说伏淫经
佛说伏淫经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加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居士阿那邠祁至世尊所。到已礼世尊足却住一面。阿那邠祁居士却住一面已。白世尊曰。唯世尊。世间有几伏淫而可知者。汝居士。世间有十伏淫。云何为十。此居士。或一伏淫。不法行淫干彼。不法求淫干(无所方..
弊魔试目连经
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娆乱经)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焚只国妙华山恐惧聚鹿苑中。尔时贤者大目干连。夜于冥中经行。因为平路经行往返。于时弊魔往诣佛所。自化彻景入目连腹中。贤者大目干连。吾腹何故而作雷鸣。如同饥人而负重担。吾将入室正受三昧观察其源。于是目连..
佛说受新岁经
佛说受新岁经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地敷坐。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槌。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新岁之日。是时尊者阿难。右膝着地长跪叉手。便说此偈净眼无与等无..
佛说新岁经
佛说新岁经东晋天竺三藏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万四千人俱。舍利弗目连等。前后围绕。听佛说经。佛处大会。如同须弥众山之王。独峻高显。如月盛满照于群星。威光唯景。如紫金耀于是场地。皆作金色。卓然特异。巍巍无侣。于时世尊。与比丘众俱。..
佛说是法不法经
佛说是法不法经(出中阿含)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曰唯然。比丘从佛听佛说。有贤者法。比丘据说。亦有非贤者法。当听熟听熟知熟念说。比丘唯然从佛受教。佛便说是何等比丘非贤者法。若比丘大姓。喜道欲学道。若有余同学..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佛说阿那律八念经后汉西域三藏支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纵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聪明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臂顷..
大正句王经
大正句王经卷上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尊者孺子迦叶在憍萨罗国。游行次序递次至于尸利沙大城之北尸利沙林鹿野园中止住。是时有王名大正句。都尸利沙城。其王先来不信因果。每作是言。无有下世亦无有人复无化生。常起如是断见尔时尸利沙大..
佛说寂志果经
佛说寂志果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耆域奈园。与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俱。时王阿阇世。七月十五日。过新岁腊。与群臣百官俱。家属围绕。上寂安观。谓群臣言。诸卿当知。如是我修非时愁悒不改。虽得此岁。愦惨不次。当何方便除其怵愓。有臣白王。当以五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