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

六道三界都是自心的化现 [慈诚罗珠堪布]

六道三界都是自心的化现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外境怎么会是我们的意识或心呢?比如这束鲜花,明明是种花人种好以后,再由花贩卖给我们的,怎么会是我们的心呢?如果是我们的心,我们为什么需要付钱呢?卖花人、钱又是什么呢?其实所有这些与梦没有区别,都是心的现象。梦里的楼梯你也要一..

了知因果 今生后世自己决定 [昌臻法师]

了知因果今生后世自己决定[昌臻法师]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支配的。业就是因。..

学道人的五种心 [慎言]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开示马居士。憨山大师所讲的学道人的五种心主要为以下五种: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业之本;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间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恶业,将来一堕地狱,受种种苦,无..

人生的意义何在 [印顺法师]

原文摘自:《报恩》2006第4期作者:印顺法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

一念光明就是佛 [宣化上人]

学佛的人,每天都要欢欢喜喜,要像光明的太阳,不要阴气沉沉;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那么我们成佛和下地狱,都是在这一念里面分别,所以我们对这个心,时时刻刻都要管著它,不要叫它生出一些狂心野性、痴心妄..

《金刚经》释疑 [传喜法师]

《金刚经》释疑——传喜法师问:《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如是住,降服其心”是指什么心?师父:我们这个心是不是很复杂啊?我们的心是不是很多状态啊?心能造天堂,心也能造地狱,心也能成佛。从做到至善圆满的,到做到最不好最不好的,都是心,心是最初的,..

金刚经释要 [慎 独]

佛说微尘众,乃指吾人心中之种种思想而言,若按佛性而论,本无微尘思想:然依佛性而观,则一切微尘思想皆是佛性。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是涅;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

出离心不是逃避,而是超越

讲一些极乐世界的功德,讲一些行善的利益,怎么发财,怎么健康,都特别爱听。一讲六道轮回里的这些痛苦,一讲地狱、饿鬼,就觉得太可怕了。一讲善恶因果,就觉得太复杂了。都不愿意学,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去观想,去思维。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现在没学,没明白,所以害怕。若是你真..

佛在身边更在心间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生活贫穷,年轻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务正业,便苦口婆心地规劝他,但终究管不住长大成人的孩子。年轻人甚至把母亲当成求佛成仙的障碍。一天,年轻人听说远方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瞒着母亲跋涉千里去找高..

佛书、善书与邪书 [释清净]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我们成佛的目标。若从因与缘的角度来看,三宝当中,佛宝与僧宝是外缘,那主因是什么呢?是法宝。法宝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经书、光盘等,我们助印与流通法宝就是在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也是在成就众生的法身慧命,功德自是无量。..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演培法师]

中国人的孝亲思想固然值得称道,而佛法的报恩观念尤为值得赞许,因佛法所说的孝道并不逊于中国儒家,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不说别的,单以成佛来说,一般以为佛的成佛由修六度万行而来,殊不知孝养父母才是成佛的主因,这在很多经中佛都这样说过。如《菩萨本业经》说:“孝事..

人生的意义何在

原文摘自:《报恩》2006第4期,作者:印顺法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

民间的观音信仰是怎么形成的 [李利安]

中国的观音信仰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其一是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显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显教的成分;其二是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藏蒙及山西、四川、北京等广大汉..

弥勒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何劲松]

在中国佛教史上,弥勒的影响尤为显著。从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看出,有关弥勒的内容不胜枚举。如弥勒菩萨与弥勒佛的单身金铜造像与石窟中的雕塑和绘画都极为多样,尤其是北朝。像四川的乐山大佛、敦煌石窟的南大像、北大像、天龙山石窟大像等即是唐代遗存的实例。从表现净土的角度,..

《金刚经》名句欣赏[吴言生辑]

为了便于各位同修研习金刚经,按照名句欣赏的形式,将古德前贤、高僧大德对《金刚经》名句的解释汇萃于此。【金刚经•六种成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法会的因由,具备了六种成就。一,信成就。大众对佛法的信心已经建立。二,闻成就..

风水等影响健康的6大因素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疾病的起因——影响健康的六大因素,第一个叫做环境,第二个叫做饮食,第三个睡眠,第四个叫情绪,第五叫做信念,第六个叫业力。环境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家所处的地方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家里边所放的东西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家具摆设的位置也会影响我们..

佛教的天堂和地狱的观念

当愚痴的人于此时此地及以后造下自身堕地狱之时,有智慧的人造了他自己的天堂。佛教的天堂和地狱的观念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宗教。佛教不接受天堂和地狱是永久性的。纵然他在人间有了弱点,宣判他永堕地狱也是不可理解的;要给他机会去改善自己才是可以理解的。从佛教观点看,已堕入地..

觉悟的生活――佛教智慧对生命与生活的启示

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是,佛教在一些人看来是古老、封建和非民主的,甚至被视为迷信。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事实上,佛教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支柱之一,佛的智慧从他诞生到现在,一直在滋养着人类,他所提供的超越常识的智慧,已经和正在为我们带来长远的利益,尤其是为中..

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

佛教一个有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很多观念随着佛教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普及而逐渐为人们接受。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接受思想与接受语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于是很多佛教特有的名词进入汉语词语体系当中。如佛教基本思想是讲“缘起”法的,于是像“因果”、&ldquo..

《六祖坛经》中的为人之道

《六祖坛经》也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思想的重要经典,也是中国唯一一部称为经的佛教经典。本经自问世以来,不仅是禅宗学徒必读的经典,也是文人士大夫喜爱的佛教经典之一。《六祖坛经》不仅阐述了南宗禅的思想和修行方法,还详细阐述了为人之道。本文现拟对本..

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法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无二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由于因缘果报的关系,所以现前的生命形态各有不同。而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说法,度其出轮回苦海。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我们“中国商界精英国学文化之旅”。昨天北大的李中华教授为我们主讲..

昌臻法师:了知因果 今生后世自己决定

因果,又叫业、因、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支配的。业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

寓意深刻的佛教成语

寓意深刻的佛教成语舒芳从字面上解释,成语即约定俗成的语句,如果在口头交谈或者书面行文之中,得到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能够起到言简意赅、事半功倍的奇效。所有的成语都是有缘由的,譬如下面辑录的与动物相关的成语,不单只是生动形象,趣味横生,而且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它们便..

南怀瑾:邪见与正见

邪见与正见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

禅修:生命的另一种开始

编者按:如何沉淀自己浮躁的内心?紧凑的工作节奏,没完没了的工作、学习加上家庭等各种因素,以致于很少有人静下心来观察自己的内心。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话的意思本是提醒大家平时不要完全淹没在自己的物质需求之中而忽略了精神需求方面的追求—&..

佛教坦然超脱的“死”观

十九世纪的德国大哲费尔巴哈曾说过:“世上若没有死,就不会有宗教”,这话若用在佛教上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如果世上没有死(指人身之死)这回事,也许就不会有佛教及其存续与发展,至少佛教的作用,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佛教就不会是现在的这种繁荣局面..

千手观音如何传入中国的?

千手观音如何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谢路军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

庄子的惊世之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庄子·外篇·箧》河水枯竭了,谷底洼地才能真正显示出它的虚空容量(或者是说,河水枯竭了,也就冲刷不成新的溪谷了);把山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