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唯有痴情佛难度

文/寂灭佛教认为,凡夫俗子都有三毒:贪、嗔、痴。“贪”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有贪求、贪恋。贪名贪利贪色、贪声贪味贪香。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因缘、根性不同,所贪的对象也就不同。“嗔”指的是嗔恨心,凡是不顺自己心、不如自己意的,就会生起嗔恨心。“痴”指的是不明是非、不分..

净土法门:善阿弥陀佛,恶也是阿弥陀佛!

众生接触开示,要能悟入。悟是明白,一般讲看破。入得放下,放下就入,放不下,不入境界。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有没有学过也不相干,关在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放下,不再受它影响。放下不是把事都扔掉,不是的,今天这一天的事情还得照干,心痕迹都不落。诸位要..

净土法门:天天磨练,磨出头就成就了

我这一生,如果说有一点成就,都是因为遇见了三位老师,并且得力于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不幸,因为遇到战争而失学。尽管如此,我一直没有离开书本,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二十六岁,我有幸跟方东美教授学习哲学。方老师很慈悲,看到我真心想学,就让我到他家里..

《金刚经》的核心,无非就是这三​句话!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的无上至宝。它以无上的智慧,断除众生的一切烦恼和颠倒妄想。如今社会上流传的诸多版本中,以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最为流行。《金刚经》是寺院僧众和在家居士必修的重要经典之一。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

宣化上人:发愿和打妄想有什么不同?

问:每当诵经及念佛号时,身体都会觉得很热,甚至会有全身肿胀之感,这种现象是否为自性虫子活起来之故?宣化上人:自性虫子是什么样子?黑的?白的?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着它干什么?你因为紧张才会有这样的情形;你不紧张,不矫揉造作,就不会有这个烦恼。问:散乱心念..

净土法门:如果你业的障消除了,就会出现这些征兆

1.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起码的你看淡世间的物质的执着,情感的执着。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不过是为了现世..

恶口骂人的因果报应故事集

恶口的异熟果报是堕落三恶趣中。往昔佛在世时,尊者满足去饿鬼界,当时看见一个饿鬼,形貌丑陋,令人汗毛竖立。这鬼的身体腾出炽燃火焰,并且口出蛆虫,脓血流溢,臭气熏天。有时口出火焰长达数十丈,有时眼、耳、鼻以及身体肢节放出火焰,长达数十丈,唇口垂倒,犹如野猪,身体纵..

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海涛法师:所以说三界皆苦,为什么?因为变化无常

释迦牟尼佛出世之时,讲了四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无能安之。」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没有一处能永远安稳。地震、水灾、火灾、盗贼等,种种灾难不断。如果把幸福定位在这些地方,必定难免受苦受难,所以说三界皆苦,为什么?因为变化无常。所以他告诉我们,..

净土法门法语:真修行就修这三桩事情

真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三桩事情,身、口、意。身口意三样是以意为主,意要是端正,身口自然就正,所以它非常重要。于一切法还会起心动念,依旧是认为一切法是真有,想拥有它、控制它,这就是造业。哪个人不想健康长寿、年轻不老?都想,做不到。你对身体都不能控制、不能占有,无能为..

信愿法师:北宋杨杰居士略传

【净土十疑论】北宋杨杰居士略传后面第七页,师父将杨杰居士的略传注释出来,我们简单来看过。《杨杰略传》,杨杰,北宋无为,无为就是现在安徽这个地方,字叫做次公,号无为子。雄才俊万,年少登科,好禅,很喜欢学禅。历叩诸山名宿,参谒天衣义怀,这也是当时宋朝一个很了不起的..

宏圆法师:以究竟解脱为学佛的目的才是圆满

我们常说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解脱,但是我们有的居士,学佛真的不是为了解脱,是为了所得,而不是为了解脱。世间得不到的,我来求佛,我来求一个厉害的主帮我得到,错了。其实我们清净本性具足一切功德法财的、具足一切福报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放下。你执着的越多,你的福报越小。..

济群法师:念佛可以治失眠,这是真的吗?

那些有自己一番事业的人,每天俗务缠身,到了晚上仍妄想纷非,结果备受失眠折磨。如果我们每天以打坐、诵经将心静下来,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当然这种训练要有个过程,念佛和禅修都是很好的方式。凡夫的妄想总是不绝如缕,就像流水般一念接着一念,吃饭时在想问题,睡觉时在想问题..

虚云老和尚:如何处理修行中生起的种种妄想?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

妙印法师:不要执著咒的发音

关于咒的发音,无论你念得多么准,都是汉字发音,都不是梵文的元音发音,所以,不要特别执着,只要念着感觉不错,能带来身心的清净,就可以了。如果这些汉字注音的咒,不灵,不准,佛陀绝对不会让这种咒流传到今日的,只要念,音不准,也会得到佛陀的冥冥中的加持,一定会产生不可..

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内心的执着

情绪的起伏变化,只在一念之间。但在这一念之间,就决定了我们此后的人生是风平浪静,还是灾难重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其实情绪不该被外因左右,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是他的事;你如何想、如何做,才是你的任务。如果别人的恶言、恶语实在不入耳..

净界法师:开示修学愿力的两种毛病

在古德开示上说,修学净土愿力上,一般人有两种毛病,第一种人他执着在有相的愿,这种人大部份都是人天种性的,修很多的福报,又是布施、又是持戒!但是他修福报的时候,对安乐的果报产生执着,这种人你要他愿离娑婆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对娑婆世界有所期待!他看到甜美的食物,但是甜..

达真堪布:福报随缘至

作为修行人,我们要随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自然来的才是真正的福报。有些大德高僧住在山沟里,名闻利养自然就来了,侍奉、供养堆积如山。他的境界是手掌和虚空等同,黄金和牛粪等同,再多的黄金他也不会执着。他没有积财、守财的烦恼和痛苦,也没有失财的烦恼和痛苦。而且虽然..

宣化上人: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

什么人是魔王的子孙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教徒必须具择法眼,认清真理,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同流合污,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将贼作子,自误误人,自欺欺人,犯大妄语,堕拔舌狱,永无出期。例如有等修道者,不求明眼善知识,盲修瞎炼,愚不可及。竟至大言不惭,自谓我得上人法;..

净土法门:答疑解惑

问:出家人是否仍应孝养父母?剃度师父不喜欢徒弟接近俗家亲人,希望一心念佛。但为孝养父母,弟子仍时常接近他们,因此常令家师生烦恼,仰求老和尚开示。答:请你的师父要再开明一些,要提倡孝道,要救这个社会。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孝顺父母,能够有一个人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这个..

净土法门:修行人几乎都会遇到魔障,魔障从哪里来

1.何谓福报?如何获得?人能修福,即使不是净福,也得世间的福报。我们中国人常常祝福人家「五福临门」,这是很吉利的赞叹。哪五福?第一长寿;第二富贵;第叁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没有烦恼;第四好德,这在五福里面是修因,是指好善好德之人;第五考终命,命终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

佛为何留钵给毗舍离城人民供养?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园,缓步而行前往游化。当时,世尊回顾毗舍离城,不久后便说此偈:“今观毗舍离,更后不复睹,亦复更不入,于是当别去。”毗舍离城中的人民听闻到世尊所说的偈语,顿时都心怀忧愁,跟随在世尊的身后,各各堕泪,相互感伤地说:“如..

净慧长老:想放飞自我,先搞清楚我是谁

修行的全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超越自我,突破自我。一切烦恼的根源“我”是在生命主体上产生的一种虚妄分别。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所谓“空”,不是要消..

3岁小孩跪下求父亲不要杀生 感动几千万网友

近日,网上一段“三岁男孩跪下求父亲不要杀生”的视频,这个孩子的行为感动了几千万网友。据了解,在非洲某国家,男子为了庆祝节日所以杀鸡,但这一举动被三岁的儿子看见后立马上前阻止并嚎啕大哭,上前抢夺男子手中的鸡不让他杀掉。男子并没有理会儿子的阻挠,而是直接将鸡抢过来..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有“善恶报应,如影随形”的说法,和事实不符合。比如某人行善,为什么他的子孙却不兴旺;而某人行恶,家门反而隆盛,所以佛的说法没有根据。中峰禅师就说:凡夫的情虑没有洗涤干净,智慧眼没有开启,所以,往往颠..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在的现象都很正常,只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现象来锻炼自己的心性!我们已经讲过,龙树菩萨《中观论》告诉我们:“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

修行要经多长时间才能圆满

凡位菩萨的观照,第一个阶位是“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包括外凡的资粮位、也包括内凡的加行位,要“经”过一“大”阿僧“劫”的时间。什么叫“胜解”?“胜解”就是对某一个法门产生坚固的理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在古代是太子的老师,属于极高的官职。他的先祖,世世代代“以济渡为生”,就是从事摆渡船这个行业,生活也过得十分艰苦。我们先看他的祖先如何积德。有一年,福建建宁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河水暴涨,这条河是闽江的..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仍可悔改

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一个人只要一口气还在,即使造了很大的重罪,还是可以忏悔净除的。古时有的人一生造恶,临终遇大善知识,觉悟发了一念善心,因而得到善终。《楞严经》上讲得明白,佛陀告诉我..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辨,亦以就正有道耳。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