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

第二篇 性

第二篇性壹媒介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路,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人,最悲哀的就是不熟悉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貌,天天对着别人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道自己是何等人物!我们学佛,就是要熟悉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

第三篇 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

第三篇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聪明壹转识成智的目的唯识的主要目的是要究明万法唯识所变现的道理,以及若何将唯识所现的染法转成净法,将凡夫识转成圣人智。也就是说将人生射中染污的成分转化成清净的成分,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称为转依,也就是转染依净,是修行证果的必经由程。..

第四篇 中道

第四篇中道壹中道的意义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削发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削发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的精进修行,结果不只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是以生起了退转心。佛陀知道后,就晓喻他说:譬如琴弦,太紧则弦易断,太松则弹不成调,唯有急缓得中,才能..

第二篇 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

第二篇五位百法─百种苦衷的内容壹五位百法的意义所谓五位百法,是将宇宙间的一切万有诸法分为五类:心法八种、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心不响应行法二十四种、无为法六种。计有百种法,所以称为五位百法。即: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种不响应,六种无为成百..

第二篇 业

第二篇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小我)、「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做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类行为、所作、行动、感化、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佛教把我们身体、说话、思惟的行为、做作,称为身业、..

第三篇 三法印

第三篇三法印壹三法印的意义教主、教徒、教义,是宗教形成的三个前提。世间上每个宗教都认为自己所宣扬的教义是真理,所谓真理是有前提的,真理的前提是:1.普遍如斯,2.必定如斯,3.本来如斯,4.永恒如斯。譬如人有生必有死,中国人如斯,外国人也一样,这是普遍如斯、必定如斯、..

第三篇 奉行八正道

第三篇奉行八正道壹八正道的定义苦是人生的实相,若何离苦得乐,求得究竟的解脱,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在。佛陀成道之初,为了让众生从烦恼苦楚中解脱出来,特别开示了八条进趣圣人之境的修行方法,称为八正道。正,离开邪非,故名为正;道,能通的意思,以能通晓涅槃的地步,故名为..

第一篇 空

第一篇空壹媒介自古以来,佛门就有「佛门」之称,因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它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悟成佛,他所证悟的宇宙真理是「缘起」,缘起就是说世间一切存有的事物都是人缘所成,没有其实的自性可言,这种诸法自性..

第一篇 缘起

第一篇缘起壹缘起的意义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能零丁存在,必须在各类人缘前提和合之下,才能现起和存在。一旦组成的人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不复存在,这就是佛教所谓诸法人缘生,诸法人缘灭的事理。此外,现起和存在的人缘,其..

第二篇 四圣谛

第二篇四圣谛壹佛说四圣谛的启事佛陀成道今后,最初为世人宣说佛法,是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比丘讲说四圣谛,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初转*轮。而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是宇宙缘起的真理,只是缘起轨则深奥难解,佛陀生怕骤然宣说,将使尚未起信的众生望而却步..

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佛教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借鉴内容摘要:佛教教义浩如烟海,其中包含很多鲜活的理念和实用性很强的思想。这些,对现代企业的管理有着很深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诸如佛教三法印当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到企业的管理理念当中,以及僧团的共住..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西晋天竺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夷那竭国力士所生地大丛树间。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临灭度时。时国臣民皆出来会。佛问阿难。斯国大众何故云集。贤者阿难白世尊曰。有大石山去此不远。方六十丈高百二十丈。妨塞门途行者回碍。五百力士齐心议曰。吾等膂力世..

听释迦摩尼佛讲如何行孝

佛陀见到了病重的父王,并为他开示了三皈依法,父王因此得度。逝世后,佛陀尽职孝道,亲自抬父王的棺椁,为世人以身作则。【佛学故事1】目犍连尊者在出家以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于父母以及所有长辈都十分尊重。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候,并且经常帮助母亲操持家务。由于..

催眠前世今生:奈何桥孟婆汤

催眠前世今生:奈何桥孟婆汤个案背景:女,想来探寻下自己与父母的缘分,以及自己的姻缘问题,似乎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不太适合做自己伴侣的人。催眠故事:这个案例并不成功,为此这位朋友的朋友还在自己的微博上骂了我,哈哈,我郑重道歉,确实因为这位朋友催眠程度较浅我没敢比较大..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

“诵持《金刚经》得生死自在,地狱不收”等感应集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一独目金刚尼明朝万历年间,归德府城外,有一座水晶庵,庵内有位年老的比丘尼,因为以金刚经为常课,并且自幼失去一目,所以别人都尊称她为独目金刚尼。她天性淡泊,以粗米粗食度日,别人如有馈赠,她都分送给别..

纪晓岚因果故事(8)

纪晓岚因果故事(8)渎职减禄安邑人宋半塘,曾在鄞县作官。宋说,鄞县有位墨客很有文才,但他在仕途上却屡遭困顿,没有考上功名。后来这位墨客得了一场大病,病中迷离恍惚,梦见自己来到了一处官衙门。根据那里的情形,他觉察到这地方似乎就是冥司。这时刻,对面走来一位官服打扮..

病苦后的更生

提起学佛我真是好忸捏,皈依很多年了,然则从来没有真正信过,更没有真正学过,为了养家糊口想尽各类办法赚钱,赓续在世间造业。直到去年十月份得了一场几乎丧命的病,才使我幡然觉悟悟出人身可贵,生命无常,因果真实不虚的事理!感恩佛菩萨给我第二次生命;感恩诸多善常识对我的鼓..

南禅七日(21)

南怀瑾:南禅七日(21)【视频版】南怀瑾:南禅七日(21)【文字版】鄙人面教室外圈的同学们,下雨气象冷,听到香板声,不要逗留在走廊,赶紧进教室,不要伤风。伤风不是感冒,感冒不是伤风,两样不能混为一谈。今天是我们人人集中在一路,合营进修的最后一天,实际上是开始的一天..

座谈禅的思维

座谈禅的思维黄总舜许多修禅者经常抱怨读不懂语录公案。我想这傍边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禅的思维方法。下面我就这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禅的思维是一种非对象性的交感思维。它与作为日常科学思维的对象性的认知思维不合。对象性的认知思维基于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它..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参死话头

参禅要参死话头。前人说:老实修行,接引当前秀。老实修行,就是参死话头,抱定一句念佛是谁,作为根据,勿弄奇妙,奇妙抵不住无常。心坚不变就是老实,一念未生前是话头,一念已生后是话尾。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就流转死活。假如看见父母未生以前,寸丝不挂,万里晴空,不挂片云..

嗔为毒根

嗔为毒根杀嗔心安稳,杀嗔心不悔;嗔为毒之根,嗔灭一切善。《大智度论卷十四释初品中羼提波罗蜜义》此偈是说,灭掉了嗔恨,心中就得安然;灭掉了嗔恨,就不再后悔。嗔恨是烦恼毒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人因为喜怒无常,常发性格而害人害..

离开魔网

离开魔网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大智度论卷八释初品中放光第十四之余》起心动念是一般人在一天傍边,几乎不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个偈子则说,一有念头就堕入魔网,无念则不被魔网束缚。这对一般人而言,是很不轻易做到的,不过要看若何来解释有念与..

种福有福

种福有福世间人心动,爱著福果报,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灭。《大智度论卷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初品如是我闻一时》一般愚人只愿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种豆种瓜,只想要享福而不愿去种福。《大智度论》这个偈子把众生的愚昧倒置,很明确地点了出来。世间人心动,为什么动呢?因为有贪爱幸..

缘起成佛

缘起成佛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因为诸佛的福德与聪明已经具足,知道一切现象皆无不变的自性,故也明白众生心中的成佛种子,是从人缘而产生,只要人缘具备,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说独一的佛乘。这个偈子的重点在缘起二..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我在十年前,谈到佛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佛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佛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佛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一、因缘恶劣众所周知,释迦..

民间的观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产物 -智悲佛网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民间的观音信仰是中印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的观音信仰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其一是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显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显教的成分;其二是藏传佛教的观..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拘娑罗国波斯匿王太后崩。时年百岁老无壮势。精进修善法。时波斯匿王供殡送母。日正中还。尘土坌身步往诣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世尊问王言。今王何故尘土坌身步来至我所。时..

佛说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尔时佛在舍卫国。与苾刍众俱。是时佛告苾刍众言。汝等当知。有圣法印。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汝等应起清净知见。倾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时诸苾刍。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为宣说。我等乐闻。佛言。苾刍。空性无所..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听诸比丘。唯诺受教佛言。当为汝说圣法印。所应威仪。现清净行。倾听善思念之。佛言。比丘。借使有人。说不求空。不用无想。欲使兴发。至不自信禅定之业未之有也。设..

楞严咒修持仪轨

大佛顶首楞严咒修持仪轨一、持咒前,须先诵以下几个真言(念法界真言、清净真言、三坛真言各七遍)若你不会手印,密部里有三个咒亦随念成坛。这三个咒每一个都念七遍也能三密响应。念咒前先念这三个咒也是最好的。(念净身业、口业、意业真言,安地盘真言各三遍.)念净业真言是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