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

先把水烧开了再说

真正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即使是最差的功夫,念佛功夫成片,这种人不会再起惑造业。他不会生烦恼,他不会对娑婆世界有丝毫留恋,即使他还没有断见思烦恼,没证得阿罗汉果,他这一生也决定出轮回、生净土。经文上给我们做了保证。真正得到一心不乱,即使是功夫成片的人,他就二十四小..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第二天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一堂内容提要:法器法缘活罗汉的故事疑参破定执著起用昨天乱讲了一天,我们只有三四天的讨论,是不够的啊!现在还没有开始,只了解了大家平常用功的情况。你们打坐不一定看我,只听声音,看我没有用,我是个假象啊!有一点我先要声明,千万注意,尤..

南怀瑾开示准提法门修法

念准提咒,对于初学者,是否需要记数以及基本的遍数?初步的念学准提咒子这个法门,最好是记数字念!记数字在别的法本上告诉你--念满20万遍就有效果,那是过去哦!现在这个时代众生的业重了,起码念满100万遍,你要记数字,每天念多少记下来。念准提咒有很多的效应,可是你要计..

怎样做才可以补足善根福德?

问:我听老法师讲经时说过,善根福德不足,可以补足。请问法师,怎样做才可以补足?答:要补足善根,那你就要多听经、多学习经教,尤其是净土的经教。善根是你能够信,我们现在都能信了,可是信根不强、不稳,就要补。那个善的根愈深愈好,所以要反覆薰修、长时薰修。福德是你要真..

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

第一个,我们求生净土,是换一个环境来学习,这个环境因为寿命太短,我们学习的时间不够,那个环境是无量寿,真的是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我们这个世界,生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概寿命长的一百多岁,报得的。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寿命多长?三..

吃素的好处—法师开示

有些同修吃了许多年的素食,家里人说他身体不好,要他吃肉,着急得不得了,来问我,这样能不能往生?我说你去查「净土五经一论」,里面都没有说吃肉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也不要坚固执着,看到人家吃肉,就好像犯了大罪一样,不可以用这种眼光、心态去看人。您可以劝他素食,但要说..

慧远法师 传

慧远法师传◎健庵慧远,姓贾,雁门楼烦人。幼而好学,博综《六经》,尤善《庄》、《老》。时释道安,建刹于太行恒山,远往归之。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因投簪受业。精思讽诵,以夜继昼。安叹曰:“使道流东国者,其在远乎!”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可以..

介绍净土众生的色身及其轮回的相关问题

介绍净土众生的色身及其轮回的相关问题药师山紫虚居士一、众生的色身众生的色身相当复杂,在人与欲界中的一些畜生道众生有肉身、气身与精神身三者如泥和水而成为色身,「精神身」的作用就是使我们能有见闻觉知的能力,我们能看、能听、能吃、能想就是有精神身之故。「肉身」就是我们..

是否每个学佛的人皆需要知道各种佛法的知见?

是否每个学佛的人皆需要知道各种佛法的知见?佛法的内容非常广泛,释尊说法四十九年,加上很多其他菩萨、大成就者皆有所说所示,故其内容穷人之一生有限时间,相信很少人能完全了解,且佛法甚深微妙难知,要真正了知一个法门都不容易,何况有很多法门。佛教强调「解行相应」,也就是除修行..

净土是否在三界中?

净土是否在三界中?净土是诸佛依其渡生愿力而成就的精神世界,其是佛在因地渡生的功德所累积而成就者,而三界诸国土是众生业报所感而生,两者不同。且净土中的住众其寿命无量,而三界国土中没有寿命无量者,因为三界的特质是苦、空、无常,净土中的实报庄严土及报身佛更非凡夫所可及,故净..

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

礼佛拜佛或念佛等是否心外求法?答:佛教与外道修行上的最大不同是要悟「空性」以解脱轮回。外道大多为修福报而努力,有些外道虽也修禅定或苦行,类似佛教的小乘修行者,但主要不同是他们不修「空性」,大多在有相层次努力。佛教徒很多也在有相层次修行,例如供佛、念佛、观空等,但大多是..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一)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一)前言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不共之发心及悲愿,住持娑婆世界、摄受我等身处五浊恶世之众生,他为不同根基之众生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敷扬圣教、广开成佛之道,并令教法明灯光耀天地之间。但奈何末法时世浊浪排天,被贪欲武装的世人大多沉湎..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二)如理如法的传法灌顶问(4):另外,我发现他们的这种交流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的障碍。很多活佛和上师并不懂得汉语,而汉地的弟子们也不懂得藏语,这一障碍是否会影响到传法的效果?作为接受法的一方,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在缺乏正见指导的前提下去修一..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四)藏地寺院的实际景观问(12):去年,我在西藏参访了藏传佛教的几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况,这些寺院也深受经济浪潮的影响。每个寺院都在卖门票,僧人则忙于应酬游客,和汉地的很多寺院非常相似。使得整个佛教的发展和社会一样,也进入商业运作的状态。近年来..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

索达吉堪布答济群法师19问(五)藏传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问(16):汉传佛教自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出现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

元音老人答: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讲于杭州弟子问:“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比如执..

如何做到往生的的条件一心不乱?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一》

一、教理(一)佛学常识元音老人1问:什么是外道?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2问:何为感应道交?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为“应”,彼此打成一片为道交也..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二》

(二)关于禅密90问: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91问:《心经..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三》

二、修法(一)座上修行1问:修心中心法,加座时低于两小时行吗?答:加座很需要,但不可少于两小时。2问:天冷打坐时要不要将头盖起来?眼睛可不可睁?答:头不能盖,天冷了可以盖到后脑勺那儿,身体都要盖起来。眼睛可以开一线,下垂,开不住就闭起来。3问:心情不好能不能上座?答:心情不好不能..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五》

(三)种子翻腾与座下观照、见性与保任175问:修心中心法当种子翻腾猛厉,忍无可忍时,怎么办?答:不要怕,只须出声持咒,即能化去种子。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便可证入不动。176问:座上有时种子翻腾剧烈;有时一座却十分空净;有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闷、难受。这是为何?答:种子不是一下子即..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与我成为了好朋友。我年轻时学佛,也走了一些弯路。我现在观察学佛的年轻人中,走弯路的也还是相当多。因为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不足,很容易偏激,而佛法里面容易导致..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

如何对上师生起信心?◎陈亦新:平时修行时,用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对上师真正生起信心?●雪漠: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

什么是明心见性?

什么是明心见性?◎陈亦新:什么是明心见性?●雪漠:明心就是明白你的本元心、真心。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察真妄”一篇中间,专门讲过这一点。明白真心是第一步,然后是守住真心,不要让真心“动摇”,把那种觉悟慢慢地扩大,直至充满你生命的每一个时空。也..

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

契入大手印是不是很难?◎陈亦新:您如何看待佛教流派?●雪漠:佛教各派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因为见地的不同,才形成了流派。而不同的流派,又促成了佛教的繁荣。许多流派争来争去的,其实是一个东西。比如面对一个挂毯,有人看到了正面,有人看到了反面,有人只在远处看到了一个黄点,有人则分..

如何区别骗子与信仰者?

如何区别骗子与信仰者?◎陈亦新:如何区别骗子和信仰者?●雪漠:我的长篇小说《西夏咒》出版之后,许多读者对其中的关于反思宗教的内容很感兴趣。书中有两种打着宗教烙印的人:一类是真信仰者,如久爷爷、琼、雪羽儿、吴和尚等;另一类则是骗子,如怙主派来的堪布,如那些屠杀阿甲的教徒们..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道?(上)内容提要:世人为无明所蔽,皆因这个“执”字。执“我”为实有,执“法”为实有,而生出无穷烦恼,贪嗔痴随之炽燃,种下堕落之因。应了知“我”“法”,皆无实义,皆如梦幻泡影,皆如水中月镜中花。但“..

文殊菩萨的“不二法门”是什么?

文殊菩萨的“不二法门”是什么?摘自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文殊是梵文“文殊师利”的音译之略,也有译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的。“文殊”是“妙”的意..

忏悔常识问答

摘录于范古农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问:何为忏悔。答: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问: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答:罪由心造,悔亦心作,心无二心,造时成过,悔时过灭,当然如是。若云业报,则消灭与否殊未可必。若悔过之心能常相续,则恶因不生,恶缘不起,而报..

什么是念佛三昧?

什么是念佛三昧?念佛是净土宗的根本修行法门。念,又作“忆”,是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使忘失的一种精神作用,念佛的内容包括佛之智慧、毫相、相好、本愿、名号等,总称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经》中说:“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