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因为那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流现的清净刹土,那里没有三恶道。你只要去了,永远离开三恶道的事实,连名称都没有。所以我们了解极乐净土的胜妙之处,就要趁着身体强壮之时来办往(生)大事。要常常思惟:我自己在无始劫以来六道..
净土
晚景不虚度念佛往生
老年净业行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属于自己的时间充裕,自主支配的空间更多,应当在净业上比忙碌的青壮年更行功进步,感得加持,取得成就。平日里,老年净业行人应当有一个规律的生活,除了买菜做饭,洗衣家务,剩下的大量时间应当一心办道。少去闲谈是非家常,应在家或静坐念佛,或绕..
万德洪名威神不可测量
有些接触净土法门的人听说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他一想觉得我的水平比较高,我就应该要观想念佛或者实相念佛。殊不知阿弥陀佛大愿里面正门的修行方法就是念名号,你不要看名号简单,简单念名号的方法,恰好是最高妙,最有利益,最究竟的。因为阿弥陀佛把自证..
要「知大」,要「见远」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彻悟禅师语录》首先提出众生在认知层面上狭劣的特点:“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我们众生本有的智慧,应该是广大无边的。然而一念无明妄动,我们受俱生我执,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局限..
时常做怪梦恶梦,用什么办法解决
问:弟子时常做怪梦、恶梦,长久以来睡境难安,身体也不好,有什么办法?大安法师答:刚才讲的就是办法,好好念佛。念佛就能让我们睡眠安稳。在你睡觉之前,你至少念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佛号。睡觉之前可以合掌,做两个祈祷。第一个祈祷就是,弟子业障深重,但是幸闻佛法,希望佛慈..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或者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今天身体不好啦,就不念了;明天身体很好了,还有更重要的事业要做。他不是把这个佛号、念佛求生净土摆在他生命的第一位,叫敷衍故事。还有一种,虽然念佛的行持也算精进,口里念着佛..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但是这桩事情难以相信。他建立不了信心,他就感通不了,感通不了就往生不了。那就:它容易是容易,易如反掌;难——难以相信,它也就难于上青天。所以这桩事情它就三根普被,平等普度。上根利智有福德,有智慧,有禅..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于我们常常担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因为我们常常发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回来救众生。我好不容易到了极乐世界,回来之后,如果又造了恶业,又下了三恶道,那可不白去了一趟吗?常常有担心。净土法门是要我们发大愿的,..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块,你想用一小碗的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好像融化一点,过点时间之后你一看,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冰块,还比平地——其它的地方还要高,所以这就是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知道这种五浊恶世、这种轮回不停,赶紧让..
用佛号来熏习我们这颗心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蕴的和合,众缘和合为众生,我们这个众生的心都是生灭心,都是污染心,都是分别心,都是高下心。们当下这个心就是这个..
若还不修行净土法门,可痛惜哉
我们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闻佛法,好不容易闻净土法门,如果再不产生信愿来修行这个法门,此时再不修,那真是可痛惜哉,可痛惜哉。此时不修。大家知道这个此时是什么时啊?五浊恶世的末法时期,非常险恶的时代。而且处在减劫的时代,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的时代。恶..
对阿弥陀佛的力量有怀疑
我们念佛法门,往生最重要的是建立信心。往生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就是怀疑,不是你的业障。现在很多居士:“哎呀!就担心临终的时候我业障重,冤家债主多。”他提这个问题,实际上都(是)很次要、很枝节的问题。最重要的,你能不能有信心?有不有怀疑?如果你常常有怀..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并非阿弥陀佛不慈悲、设置了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往生,而是我们自己净土虽然易往,但是秽土难离。首先是我们有自己的家亲眷属,我们割舍不下他们,这种亲情的纽带联系,牵绊了我们往生净土的决心。但是割舍不下也必然要散的,世间..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会不会是魔所现的
请看下面。第三个疑问:“宁保非魔”疑。就是有人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面前,会不会是魔所显现呢?很多人现在都有这个问题哟。就像昨天提问,都不敢生起发愿见佛的心,怕着魔。这里面又跟修禅的人不一样。修禅——禅宗,要扫荡,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净..
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
这个净土法门:你有重罪,靠佛力都能往生。这一点一定要建立深切的观念。所以犯了重罪,你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你就心里会踏实下来,一定可以往生的。罪恶虽轻,不仗佛力亦不得生,这个话一要记在心里。有的宗门教下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阿弥陀佛,不需要去见;西方净土,不需要去..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把梦里的一切都看成非常真实,于是在梦里面就不断地在做梦,梦里面又有梦,梦中套梦。所以这个梦境就使我们越来越醒不过来,那么梦里面都是幻相啊!你要当下看出幻相了,你能觉悟了,你就能从梦中醒过来了,就能够回归到我们..
不生净土,身后便是地狱
有些人自力的禅得不到利益,同时净土仰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带业往生——他也靠不上,两头都靠不上。两头靠不上,那就什么呢?他一辈子也在修行啊,他也在持戒啊,但是他解决不了生死问题。解决不了生死问题,以他持戒修行这种程度——有浅有深的定慧之力,就自..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讲“一门专修”,这和“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不是矛盾?大安法师答:“法门无量誓愿学”出自菩萨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乃从苦、集、灭、道四圣谛升华出的伟大的菩萨精神。作为大乘行人,一定要生发这个..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证:如果他自称开悟,但并没有对净土产生信心,则证实他没有开悟。离开阿弥陀佛,我们救不了往劫的生身父母,恩不能报;解释怨仇,也不能做到。佛号不能随口而念,净土行人,要怀有孩童依偎慈母的感情。在这个世间,我们常常鼓..
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佛力加持
佛能度一切众生,但是他不能度无缘之人。我们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就是他没有信心,他不信,那用这个来,用没有信心来比况这个命尽,命数到了,这可谓登峰造极的比喻。你不信就死了。所以这个信心就极为重要。信最终表现在一念,实际上为什么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这个一念..
如何处理生死问题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就会面临佛在大小乘经典所说的,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从净土祖师的判教,一般把它判为通途八万四千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龙树菩萨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他在《十住毗婆沙..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它是我们轮回的根源。对凡夫来说,我们想做到完全放下欲望也是做不到的,我们首先做到的:对那种原来的放纵欲望变成对这个欲望的节制,让它放在合情合理的范围。那么这就是要用戒律来规范。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离开地狱的唯一生路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就往生这一点,是全靠佛力。这是净土法门不共之(特)点。那么全凭佛力,看看佛力能不能靠得上,佛有不有那么大的力量解决我们的问题。《观经》的九品往生章里面,是令我们对阿弥陀佛的愿力、威神产生信心的稀有经文。其下品下生者,这个往生者的..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观照我们这一世的生命苦哇!八苦交煎。因缘所生法:空、无常。这个对治我们的颠倒。我们在这里很苦哇!但常常以苦为乐,对这种苦难的情景我们常常麻木。在“空”这一点上,我们也常常没有智慧。把一切认为很真实,不..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净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第五愿】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注意他的对象还是天人,不是圣人。就意味着这些没有断烦恼的天人,本身他是没有..
梦里的境界是怎么出现的
【如人梦中所见山川人物,皆依梦心所现。若无梦心,必无梦境。设无梦境,亦无梦心。故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全境即心,全心即境。若于因中察果,当须观心。设于果处验因,当须观境。故曰,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果必从因,因必克果。苟真知此心境因果一如不二之理,而犹不念佛..
净土法门的临终助念
死亡,对一般人来说,是一恐惧而痛苦的事情;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却是法身慧命诞生的辉煌时刻,庆快生平,何戚之有?现代医学基于对死亡不可避免与人性的关爱,已经发展出一特殊部门——临终关怀(Hospice安宁照顾、善终服务)。临终关怀需要众多的医疗设备及其它硬件设施..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问: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大安法师答: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孝乃天之经、地之义。吾人之身,藉父母之缘而生。自顾从无量劫来,所饮母乳,多于大海之水;大小便利,污及于父母者,多于大海之水。甚至出生而夭折,累及父母哀痛哭泣,所出眼泪亦多于大海之水。..
皈依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
问:皈依之后在行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经》上说:“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请问这句话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皈依后,要把三皈依戒法落实在行动上。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邪魔;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师。不可受了三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