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禅师中我最欣赏的其中之一,便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在家弟子庞蕴居士。他为了解脱把原本丰裕的家底财产变卖一空,把所有的细软黄金全部用麻袋捆绑投入大海中,一家四口拍手叫好直说:从此之后,一身轻松了无牵挂,可以安心办道。一家四口为了维生靠手工编造竹器,为了解脱勉强..
净土
我终究会走上香巴拉净土
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是有学问的人;财富当中,我最心仪的是佛教的法本。智慧实实在在乃天地之精华、人伦之经纬。自古以来,凡有高尚德行之人无不对之重视有加。也正因为有如此偏好,我才得以有机缘经常与各类有学识之人交往。在我接触的知识分子当中,他们对智慧的体认标准各有不..
对学修人的几点要求
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中选择了净土法和大圆满法,对我们来说是最为适宜的。我们现在的修法都是十八代传承上师一代一代法脉相传到现在的,都有清净的传承,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今生一定能成就。如果你真想解脱、成佛的话,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学修,要认真、坚持、坚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
素食的意义
小乘佛教认为:三净肉能食,非三净肉不能食。在泰国等地,僧众至今还是这样行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所有的肉都不吃,是提婆达多的仪表。其根据是小乘的戒律,释迦牟尼佛在小乘律经中就是这样宣讲的。在大乘佛教中,汉传佛教有着吃素的优良传统,目前,吃素之人还是比较多。他们主要..
菩提种子成熟与否要靠外缘
真实说来,每个学佛人的真正行持都会给社会、家庭、及个人生活带来积极影响与正面价值。但可惜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却根本不懂得学佛及学佛者的价值所在,这种认识上的偏颇之处也许和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吧。而就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佛法兴盛之地的佛教教育环境而言,大..
学佛是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普通世人看见外境依靠的是眼识,因而人们普遍认为眼识看不见的东西便都不存在。诸如天人、饿鬼、地狱之类的在佛经中经常提到的现象,也就因此失去了获得凡人们认可与接受的可能。只有在梦中,及一些特殊环境下,人们才有可能体认到非眼识认知范围所含的世界。还有一些人除了自己的..
真正地念佛
旁生道是三恶趣之一,投生为旁生的基本因是愚痴。在这里讲的是一般的愚痴,就是不明因果,不懂取舍因果。不用说其他道的众生和那些不信佛、不学佛的人,连我们这些学佛人都特别愚痴,连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果观、轮回观都没有。很多人还认为自己在修净土宗,随便念一念“阿弥陀佛”..
让你读懂业力
你可能会想,不明白“自我是幻觉”有什么害处?明白“自我是幻觉”又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自我”不存在,任何人都不存在,那么去做任何事又有什么意义呢?换句话说,没有开始的人,那又是谁开始修行呢?觉察“自我”和“不知自我乃幻相”的坏处,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觉察几乎就是..
如何为临终的家人做引导
问:我妈妈得了癌症,已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我妈妈平日也拜佛,但却一直没有皈依,我非常想让您为她做皈依,并且为她做一些临终无常的开示,而且我非常想学一些临终的引导,但却不知从何而学?因此衷心地祈请上师能够答应我的这个请求!希阿荣博堪布答:弟子你好,劝你母亲持诵阿弥..
如何向身边不同的人群传播和弘扬佛法?
问:如何向身边不同的人群传播和弘扬佛法?索达吉堪布:人生很短暂,即生遇到佛法不容易,自己应该认真修行;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如果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就应跟他们辩论,虽然有时会失败,但为了佛法失败多少次也不要紧,慢慢他们就会了解佛法。如果遇..
有大觉悟,方知人生是一场大梦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佛也泛泛悠悠。到临终时念佛心提不起.被恶业·病苦缠住.就万分危险了。所以.不能把解脱的希望放在临终.生前就要时刻求出离生死,求往生净土,不松懈地修法。孟子说:“人人都可作尧舜。”荀子说:“这路上的人都可作大禹。”常不轻..
追求欲乐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问:许多世间人无时不刻在追求欲乐,这会带来什么副作用吗?索达吉堪布答:世人对金钱和妙欲享受的追逐,已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却从未有人考虑过贪欲的副作用,不知道这一切完全是作茧自缚。要知道,欲望的沟壑永远也无法填平。只能令自己为之所囿。忙忙碌碌,徒增烦恼。然而,不..
追求欲乐,这会带来副作用吗?
问:许多世间人无时不刻在追求欲乐,这会带来什么副作用吗?索达吉堪布:世人对金钱和妙欲享受的追逐,已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却从未有人考虑过贪欲的副作用,不知道这一切完全是作茧自缚。要知道,欲望的沟壑永远也无法填平。只能令自己为之所囿。忙忙碌碌,徒增烦恼。然而,不论..
孝敬父母者,能得护法神的护佑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此处布施的主要对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应该对今生的父母孝顺恭敬,否则,想把其他众生视为父母是不现实的。大小乘的佛经中,非常强调对双亲的孝敬。一个人若..
真家和假家要分清楚
为什么放不下,如此恋恋不舍?就是因为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若明白真相、真理了,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不贪爱了。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我们有一句法语: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放下才能得到,永远不用放弃。我们放不下,怕得不到,怕失去;我们不随缘,怕不顺利、不如意..
死后的归宿
我们不需要找打卦先生问死亡之后会去哪里?也没必要去找算命师傅问死亡之后投胎在什么地方?我们只需要看看自己的心和行为就能知道了。佛经中说的十分清楚:嗔恨很重的人死亡后会堕落地狱道;欲望强大的人死亡后会堕落饿鬼道;愚痴无明的人死亡后会堕落畜生道;伤害无辜生命的人容..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求的就是临终生到极乐世界,怎么来达到往生呢?需要信愿行三种资粮。这三种资粮够了,我们去净土的路就会走得非常顺利,而且一定能够顺利到达。信愿行就像一个香炉的三只脚一样,少一只都不行。其中以信愿为根本,有了信愿必定..
不管对什么样的众生都一定要广结善缘
佛祖释迦牟尼佛第一次转法轮的时候,来了八万天子。这是佛在因地时跟他们结的缘。有一世,佛转生为一只雪蛙,慈悲心具足,但被一个残忍的猎人捉住,扒了皮。雪蛙疼痛难忍,在河边休息,这时被一只蚂蚁发现,然后叫来蚁穴中的八万蚂蚁来咬食它的肉。雪蛙不但没有生起嗔恨心,反而发..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的福报
父母晚年念佛,是全家人的福报。老年人不念佛,真的很可怜。他们到了晚年,天天指望子女来看望自己。但现在这个社会,子女因为太忙碌,很少有空去看父母,于是他们非常失落:“我老了,所有人都不管我……”其实,他们若能像藏地老人那样念佛,心里有一种归宿感,内心自然不会有这..
骂人的果报相当可怕
藏族有句谚语:“口中若出言,当视他人脸。”因此,说话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在喂鸡的时候,邻居的鸡也跑过来抢食,他脾气不太好,拿石头把鸡的脚砸断了。邻居看见后,骂道:“哪个狗杂种敢砸我的鸡?”两人从破口大骂到大打出手,最后一人开枪打死了对..
在所有的归宿中,投靠阿弥陀佛最有意义
想要往生的话,除了要有阿弥陀佛的加持,更需要自己的深信发愿。倘若自己都不愿意往生,纵然阿弥陀佛的加持不可思议,也不可能拽着头发把你拉到极乐世界去。人老了,应该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归宿了。而在所有的归宿中,投靠阿弥陀佛最有意义。在藏地,老人都能做到三不离:口不离佛号..
杀生的罪业非常大,果报极其可怕
十不善业中,杀生最重,故首先讲杀生。所谓杀生,就是针对某某人或某某旁生等,怀着想杀的动机而断其命根。这其中包含了四个支分:一、基:无误了知所杀的对境——人或动物;二、意乐:认清对境之后,怀着嗔心等烦恼想杀他(它);三、加行: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杀害;四、究竟:最..
现代人最容易犯错的部位
现代人最容易犯错的人体部位是什么?是舌头。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舌头的错,几乎张嘴就来。浊世来临,男男女女都喜欢讲是非,很多见解都是混浊的。我们小时候,老人和大人喜欢讲的故事,都是贤达人士的故事。英雄的传奇、古代圣贤、慈善人士、忠义之士等等这些故事,谈论的..
行住坐卧,安住每个当下,也是一种禅修
什么叫做「止」的禅修?所有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道的基础,都是专一的止的禅修。所谓的「世间的基础」,是指要证得初禅、二禅等等,这些功德也是要由于有「止定、专一」的基础才可以达到的,意思是如果仅仅是很善良、具备正知正见,这还不够,你必须要具备止的禅修,也就是你要知..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努力修持来寻找上师其实,上师也在寻找弟子。因为真正的上师来到世间就是为了帮助众生。如果未能找到合适的弟子,上师不仅事业无成也浪费了时间。与其在世上受苦,不如回净土安住。因此,真正的上师具备寻找真正的弟子的意图。不过表面看上去,真正的上师不会来寻找我们。因为我们..
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上师有各种外相要去哪里才能找到上师,如何依止他们,都是不容易明白的。如前面提及的,选择上师的条件是他的资格,而相貌并非选择的条件。上师的相貌可能很俊美,但不一定具备任何资格。具备资格的上师,相貌也可能不俊美。因此这是件很困难也很无所适从的事。西藏以往有许多规模..
鬼魂真的没有影子:人死后灵魂的详细经历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真实,具有强烈的现实警示。人死后灵魂的详细经历当一个人的呼吸停止,我们往往就说他已经死去,已经往生..
人道众生之八苦
今天说说人道的痛苦。我们人道除了六道共有的苦苦、坏苦、行苦以外,还有特殊的八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守护拥有。一、生苦我们先来探讨生的痛苦。根据佛法,众生出生的方式有四种:胎生、化生、卵生和湿生。高僧大德如龙树菩萨、莲花生大师是化生,..
孝顺父母者,会得到护法神的帮助
何者孝敬父母亲,彼族具梵阿阇黎,供养彼等今名扬,他世亦转善趣中。此处布施的主要对境,是恩重如山的父母。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但是首先,应该对今生的父母孝顺恭敬,否则,想把其他众生视为父母是不现实的。大小乘的佛经中,非常强调对双亲的孝敬。一个人若..
为何杀生的罪业会特别大
十不善业中,杀生最重,故首先讲杀生。所谓杀生,就是针对某某人或某某旁生等,怀着想杀的动机而断其命根。这其中包含了四个支分:一、基:无误了知所杀的对境——人或动物;二、意乐:认清对境之后,怀着嗔心等烦恼想杀他(它);三、加行:通过一定的手段加以杀害;四、究竟: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