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大安法师答:我们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昔的恶业由阿弥陀佛承担,这个不是为我在这儿说,是有圣言量的依据,..
娑婆世界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恼的干扰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你就不是凡夫,是圣人了。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
大安法师:无上道心怎么发
善导大师在《四帖疏》里面,对这段经文,给我们开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发无上道心怎么发?他这样开示的:“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你就从当下这一念,厌离娑婆世界的苦开始。这个比较亲切一点。有时候我们反照我们身体上的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大安法师《净业三福,变化气质》
南无阿弥陀佛!尊敬的李木源林长,尊敬的诸位大德法师,诸位居士同修:今天是我们最后一讲,讨论的题目是《净业三福,变化气质》。三福属于念佛行人修行的助行,三福的提出,是来自《观无量寿佛经》。当韦提希夫人哀请世尊开示往生净土一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请法之后,在未介..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问: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净土法门,我们在生的时候念阿弥陀佛,可以去极乐世界,但是对已经过世的父母,我们要如何拯救他们?大安法师答:你这一念孝心很好!要拯救父母,尤其是这个世间真孝,还真的要令父母离开六道轮回才能体现大孝。..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往生呢?大安法师答:对这个问题,我们净土杂志上期对这个问题有个答疑,这个答疑一发表出去以后,据说网上有很多的争论。争论是好现象,真理越辩越明。这个问题可能是这几年净土弘法中的一个比较敏..
大安法师: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心与佛合,即能转业。业何以能缚心?心依常分,任运作受,即为业缚。一切现前境界,一切当来果报,皆唯业所感,唯心所现。唯业所感故,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大安法师答: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为什么要厌离娑婆?这里有几个概念要了解清楚。印祖用一种非常有表现性的文句来说,厌离娑婆,就好像一个监狱里面的囚犯,希望赶紧出离牢狱一样。我们就是这个囚徒,大一点说,这个三界就是牢狱,我们在三界里面出不去,..
大安法师: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那么,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
大安法师:念佛是为了什么
问:念佛是为了什么?大安法师答: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莲华胜友应相待,何日归来手共携。】——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微尘数的净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只是唯一地指向西方,只要我们往生西方..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问: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对此有何看法?大安法师答: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为什么我们能够有厌离心?它是来自智慧..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娑婆世界天魔、外道干扰修行人,这方面的事情甚多甚多。魔有天魔、五阴魔、死魔、烦恼魔。这些魔能够障碍我们修行..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的时候,这时候是有资格来谈清净心的问题了。当“以众生心忆佛念佛”的时候,这众生心绝对是不清净的。不清净没有关系,我们透过佛号的持名,慢慢地就能够澄浊还返清——它是清水珠嘛..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想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感叹“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啊!无量劫的轮回,无有休止啊,“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般城..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知,这样对我们净业、净土的信心的建立才会有理论的基础。这样既有理论的突破,又有深切的净土情怀,我们的信心才会坚固。那么我们来观照一下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们一生的命运,来自什么?“唯业所感,唯心所现”..
藏传净土法门弟子的问答
问: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是末学是修学密宗的,有几个问题想提请法师解惑。1.昨日听法师说往生极乐世界唯靠阿弥陀佛,任何上师都靠不住。而密宗强调要视师如佛,不知法师如何看待?大安法师答:按照圣言量,我们净土往生这个唯靠阿弥陀佛,千真万确。如果..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净业三福,不仅是求往生者要去修行,这净业三福乃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净业的正因。这句话..
这个时代要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要大力倡导求生净土。我们知道人生第一件大事就是生死。我们现在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在无量劫轮转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多么的痛苦,我们在地狱里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今生好不容易得到人身,是多么的难。难到什么程度,佛只能用比喻来形容:如盲龟值木;如从须弥山顶上吊一..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观经》讲发三种心,就能往生,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就是一切众生修行,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还是..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大安法师答:净土宗也讲见地的,各宗各派都有见地的问题。见地就是我们的知见所能到达的一个地步。我们对净土法门事理因果的了解所引发的信愿,就是净土宗的见地。没有这种见..
如何把佛号念到专注不间断
问: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大安法师答:当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没有了妄想杂念,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了。你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
念佛治忧郁症
这种忧郁症,也是现代文明病。那么据有关医疗机构统计,忧郁症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那么这种忧郁症,实际上是一个心理上的一些障碍。他也许是面对着现代社会的种种的情形,就是难以适应。适应上的困难,于是在心理他有一种压抑。这种压抑又不能得到一种有效的化解,就郁积在那个地..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人逃过生死)。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呼出的气息虽存,吸入的气息却难得保证,一口气不来,便是后世)。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一念的差错,便堕到恶道中,能保持人身不失者如同指爪上的土一样少,失去人身者如同大地上的土一样多)..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原文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妙法莲华经》译文如果释迦如来灭..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何土所摄。天台家将十方佛国类分为四土,即凡圣同居土(凡夫与三乘圣人共居)、方便有余土(声闻、缘觉及地前菩萨所居)、实报庄严土(圆教四十一位、别教地上菩..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理解到功夫成片。请法师能否开示一下,怎么样使我们念佛能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使“万修一二去”当中,我就是其中一个。有一个什么样的办法让我能消除我的业障,不再造作?弟子实在业障太深,怎么消也消不了,还是..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十大行愿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基本准则。普贤十大行愿,约因来说,就是正因佛性(即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的大菩提心);约缘来说,即是缘因佛性(十大行愿具足离染行、方便行与大悲行);约果来说,十大行愿即是了因佛性(每一行愿具足与佛性相应的无分别智)。普贤十大行愿是净宗修持的重..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岁时主张禅净双修,为一吼堂主人。随着他道业的增进,弘法的深广,他逐步领会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等祖师的思想,对净土法门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他大力弘扬净土法门,由禅净双修转变为侧重净土。六十三岁时,他在圆明讲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