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敬爱的师父上人,阿弥陀佛,弟子妙音顶礼感恩师父上人多年的慈悲教化,向师父上人汇报学佛体会,弟子汇报的主题是「发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为发菩提心」。恭请师父上人斧正。阿弥陀佛。二0一三年四月无量劫稀有难逢之时,弟子发愿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体会到佛力不可..
娑婆世界
主伴圆明,我是主,宇宙跟着我同时生起
末后第十门,「主伴圆明具德门。横竖万法成为一大缘起」。这就是前面九门所显示的,前面的八门都是从空间上说的,第九门是从时间上说的,时间是竖,时间跟空间这一交叉,相即相入,十法界依正庄严就现起来了,这是一大缘起。十法界上面四法界是佛法界、菩萨、缘觉、声闻,这个通常..
净土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1集)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将经文先念几句,对一对地方:【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於时有佛。出现於世。名观世音。我於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这个地方起。这是在我们这个本子..
大安法师:地藏菩萨亦弘扬念佛法门
问:在一些打地藏七的师兄眼里,好像对一句佛号念到底的修法都不大看好,都觉得现在念佛人是万修一二去。如果哪个师兄说他不修地藏七了,专门念佛去了,师兄们虽不会干涉,也不会说太多,但言辞间总透漏出点轻视的看法,似乎有点觉得此人是退步了,堕落了,可惜了的意思。在师兄们..
《金刚经》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
阿弥陀佛的一封家书!(催人泪下)
我可怜的孩子:你在娑婆世界跑累了吧?也许偶尔感到虚幻的快乐,可更多的是茫茫长夜难以忍受的痛苦。快回来吧,我的孩子,你可知道极乐世界才是你的家!——天天养善根,日日长智慧——孩子!你久劫奔波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模样了吧?家乡这里无比美丽庄严,黄金铺地,七宝池、八功德..
修行人应把握得遇佛法的因缘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道成佛,此时佛陀以无碍的慧眼,观看这娑婆世界里六道众生的情形,想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以及度化的因缘.天人们住在黄金,玛瑙等七宝建构而成的宫殿中,终日游乐喜戏,衣食无忧;人道众生饱受生老病死苦,地位较贫贱者还要受人呵折,即便病..
学佛是为了比别人好吗
问:学佛是为了各方面都比别人好吗?大安法师答:首先学佛要有正确的知见,学佛的目的是了生脱死,往生西方,圆成佛果。那么学佛人要有一个对世间法的一个佛法的观照,就是苦空无常无我。这个世间一切无常,一切都是苦,不要有对自我的执著。所以不要把学佛变成一个世间的善法,好..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6集)
毁坏了平和。若单纯强调慢节奏还只是表面之意,最重要的是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循因果的定律,保持内心的清净平和。如佛所教导,过去之法不应追念,未来之法不应希求。现在之法,即当下这一念住在清净、平等、觉之弥陀名号上,若能如是,则当处解脱。最圆满究竟的合乎节奏,就是..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自已就是佛
平常我们都是从表相来认识所谓的“佛”,例如看到一尊佛像,就说这是释迦牟尼佛,那是阿弥陀佛、药师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我们所认识的都是外面的佛。学佛修行,要紧的是认识自己的“自性佛”。每一个人自己就是佛,但是你能认识自己是佛吗?”过..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四魔的障碍)。从生至生不失(菩萨戒体)..
一想到人生世界的苦,我就心情低落,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该怎么办?
问:一想到人生世界的苦,我就心情低落,什么事情也不想干,该怎么办?索达吉堪布答:身处娑婆世界,我们不可能过得特别快乐,除非是具有一定修行境界的人,就像《虚幻休息》中讲的一样,对世间的一切都看得如梦如幻,那样才会活得比较快乐。虽然我们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但也不要以..
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04集)
学生: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彩云之南的妙香佛国」。一、妙香佛国阿嵯耶观音。寻访千年佛国云南大理,唐代於此建国南诏,南诏后期佛教开始兴盛。公元九三七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以其尊崇佛教,故称为妙香国。妙香是指性德宝香,乃是自性本有,非从外得。诚如《无..
《地藏经》和中医
修道人做到的第一点,应该是面对自己。那道是光明的,那光明去哪里找?最殊胜的光明,是存在黑暗中。学佛人面对自己的黑暗,内心的习气,然后去除去他。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每个人都光明了,佛再来到世间也就没有意义了。正因为我们有习气,有黑暗。所以佛才来。我们看《地藏经》,..
学佛先找对位置
很多人认为,极乐世界的人寿命是无量的,那娑婆世界的人,寿命是短暂的。其实,娑婆世界的人寿命也是无量的,和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人的死亡都是假的,死后轮回,真的死不了。所以诸位,你放心,你一定死不了,但会一直轮回或者你已经解脱。但解脱也不是跳出三界外,其实仍然在三..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问: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大安法师答:其实净土的真信,它不容易啊。佛再三强调这是难信之法,甚至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不是说你听了就能真的相信了。你说你现在挺愿意去,口头上这么说,如果今天晚上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真的就能够全都放下吗?这不是开玩笑的。你如果..
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
家中争斗,家宅不安,眷属分离,冤家相遇等都属于冤家讨债。一、要化解时的必要认知许多人觉得我是好人,心地好,从来没害人之心,为何会有冤亲债主?其实,无量劫来,我们身、口、意三业,造作了太多的贪瞋痴、杀盗淫等恶业,跟无量无边的众生结了不少怨仇。别的恶业暂且勿论,单..
帮往生者助念会不会背因果
问:居士帮助往生者助念,会不会影响自己的修行?会不会背因果?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答:帮助别人助念,帮助别人往生,对自己决定有殊胜功德,这是好事情;而他的恶因恶果绝对不会跑到你身上来。大慈菩萨讲:“真正能帮助两个人往生,比自己修行..
专念释迦牟尼佛与专念阿弥陀佛一样不一样?
《文殊般若经》下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西方,所以时时刻刻向著西方,「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这些话,《起信论义记》下..
有心想学佛,请先看看此文
1、人生的含义(人来到这世上的一辈子为了什么?)我们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恐怕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想过的,但找不到答案,于是还是和大家一样那么活下去了。也有很多人去寻找答案,于是有很多献身于各自信仰的出家僧人或者牧师、修女等等。人来到..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样辨别真伪?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末法众生是需要善知识引导的,那么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是这个人很有福报吗?是这个人地位很高吗?是这个人知名度很高吗?这都不是,末法时代善知识唯一..
信愿法师:「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往
问:成就文言:「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往生如此容易?答:佛之言说为圣言量,如实而说,不异语,不诳语,既言「闻信名号,即得往生」,何可置疑?《龙舒净土文》云:「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
净土法门法语: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22集2014年10月26日讲于香港早年头我在台湾讲经,在台北市有一个同参道友,他年龄跟我差不多,出家早,二十几岁就出家了,早我好多年。他提出个疑问来问我,他说他看《往生传》,看到那么多人,都是念佛三年就往生了,他问我:是不是他们..
往生和死亡有什么本质区别?
往生是这一期生命终结之后,下一期到极乐世界受生。(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问:往生与死有什么区别?晓:(笑)废话!在要求不甚严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这么说,往生是这一期生命终结之后,下一期生命则是到极乐世界受生;死是这一期生命完了之后,下一期生命还在此娑婆世界。问:..
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看书的时候睡觉,另一个是睡觉的时候还看书。请问师父,这个母亲,如果想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净界法师答:这个母亲,其实她是看到了同样的影像,是吧?大儿子也在打瞌睡,小儿子也在打瞌睡,但是就着母亲的世..
修道要有生命体验
学佛是要有生命体验,不是说某某老法师怎么讲,然后你觉得对,然后就去做,结果别人说看破放下,那我们也看不破。极乐世界没有去成,娑婆世界的责任也没有尽到。这个很不好。娑婆世界责任不仅没有尽到,又认为夫妻儿女都是讨债还债,这个更不好。所以修行很不容易,你单单听讲座,..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娑婆世界贪恋不舍,何解?大安法师答:往生西方净土,你也不能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非难非易啊,它也很不容易啊。你就光对娑婆世界贪恋不舍,就很难啊。就像《红楼梦》那个好了歌,人人都说神仙好,就是妻儿忘不了啊,或者就是..
揭秘“佛教歧视女性”真相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论中的“五障思想”,也即“五漏之身”论。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轮圣王,五不能成佛道。为什么?因为: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三、魔王..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每个人在追求快乐时,也一定会经历痛苦的过程。但不可因为困难,而选择不去突破,或干脆逃避不敢面对,反而更应勇敢去化解及承担。其实痛苦并不可悲,可悲..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人歧途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