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鸾大师

都说菩提心特别重要!来听听净土宗祖师如何讲

发菩提心(资料图)文:大安法师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心,发成佛度众生的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具体体现在菩萨的四弘誓愿。通途的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发心菩提到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它都..

中国佛教有哪八大宗派 一首偈子可以概括!

佛教的八大宗派佛教的八大宗派虽是中国佛教的产物,但其根本依据均不离佛所说的教法。每派都有其完备的体系和经典理论依据。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5集)

上一次讲了十二光佛,无对光下面是智慧光,没有单独提出来说一说。光就是智慧,这个在无量光里头已经解释得很充分,就是称为真实明。昙鸾大师说,光明就是真实,光明就是智慧。大慧法师说了很多,上次都讲过了。今天我们再点一点,这个智慧光,因为这个光明能破无明暗,所以佛又号..

黄念祖答:光念佛不念经,连早晚课也不做,可以吗?

问:譬如说念佛,今天一天早晚课做完了,我们就念佛也不念经,就这么一直念,应该是可以的?(答:可以的。)那是否连早晚课也可以不要做?黄念祖答:最典型的,过去一般净土宗实行的,是一卷《阿弥陀经》,三千佛号。这是行之大家都很习惯的。这一堂功课,念一卷《阿弥陀经》,经念完后就三千佛号..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1集)

再说两句闲话,这个礼拜天在广济寺它的念佛七道场,现在两个念佛七道场,第一个是在广济寺,我礼拜天去讲。这是打破记录,在大殿上,后来的人就没有地方,坐不下去了,就都站著听。而且里头多数是年轻人,就像大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就这样的岁数,男的、女的很多很多。他们十..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4集)

这是《大乘心地观经》,望西是根据这个来回答。「孝子追善」,孝子来超荐他的父母,请人念经,还可以有这样的作用,何况弥陀发的大愿,焉能不会到地狱,让地狱中的众生见到光?但是总之都还是要有缘,佛法都是要有因缘,佛光是普照,你没有这个因缘,叫如聋如盲。所以说众生难度,..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24集)

我们这几次都是在讲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种种庄严,这种种庄严当然都是些事相,所以有人总感觉净土法门跟《金刚经》的般若好像融通不到一块,是两回事。先师的《净修捷要》中有两句话,「托彼依正」,就是藉著,彼是彼土,彼土的依报、正报,这是托彼依正的意思。托彼依正做什么?..

黄念祖:无量寿经(第17集)

关於法藏比丘在佛前发了殊胜的大愿,在上次我们谈到「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供养无量无边众多的圣众,诸圣,这个就称为「外慕诸圣」。你外慕诸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供养恒沙圣是外慕诸圣,是好,是必须的,但是相比较之下,你倒还不如坚勇求正觉。..

净土法门中的九品往生

上辈观上品上生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有九品人,上品上生者是这样的,如果有众生愿意往生极乐世界..

从《往生论注》看昙鸾大师的思想传承

昙鸾大师有着跟菩提流支之间一种法的传授、传承。我们可以推知,以后昙鸾大师依照《观经》和《往生论》进行修行就很有心得体会。从他往生的最后一着来看,瑞相昭著,天乐盈空、异香满室,临终之前是预知时至。而且预知时至是龙树菩萨亲自告诉他往生的时间。我们来看昙鸾大师跟龙树..

何等众生具备往生净土的资格

问曰:天亲菩萨回向章中,言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此指共何等众生耶。答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佛告阿难,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称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案此..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萨无菩萨法,如是等见,若心自解,若从他受,其心决定,皆名诽谤正法。问曰,如是等计,但是己事。于众生有何苦恼,逾于五逆重罪耶。答曰,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是世间一切善法皆..

先往生净土,再求阿鞞跋致

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确实在净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在善导大师手上完成了中国净土宗思想的奠基、框架。善导大师的老师是道绰大师,..

净土宗祖师的判教

净土宗祖师的判教——《净土宗教程》讲记三十六我们注意到,这十三代祖师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议、从本垂迹的菩萨再来之人。善导大师相传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确实在净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说,是在善导大师手上完成了中国净土宗..

净宗法师:极恶之人的往生

《观经》下下品的众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连自己的父母都杀,哪里还有这样的人呢?简直是没有人性,然后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把佛教破坏得乱七八糟,还敢谋害佛,像这样的人,简直是直落地狱之底的人。我们一般人心里说:「这种人还到净土去呀?他一去,岂不把净土弄得天下大..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为何临终还能往生,一生罪业和几句佛号,谁轻谁重?被杀的牛要..

大安法师: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为何临终还能往生,一生罪业和几句佛号,谁轻谁重?被杀的牛要..

净宗法师:学法要依传承

我们中国历史上,一般熟知的净土宗祖师就有十三位,其他宗派的很多祖师大德也都弘传净土法门,也都有自己的净土思想。这些净土思想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经过历史传承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信息和资料,初学的人会觉得难以抉择。最基本的,这里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善导大师的净..

大安法师: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往生极乐获无量寿(资料图)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昙鸾大师为什么修净土?他原来也想修仙道,向陶弘景求得仙书十卷,准备修长生不老之术,等他修好了之后,再来弘扬佛法。结果正好碰到菩提留支在洛阳。他问菩提留支,佛法里是不是..

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

为什么有些人接收不到弥陀光明的照触?

花开见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者是铜墙铁壁,都无法遮挡,因为这是法性的光明。我们众生的业障也不能拦阻,因为它有穿透无明烦恼的力量;乃至阿鼻地狱的七重铁城都障碍不了,弥陀十二光德中的炎王光,能直下照入暗冥幽深的地狱。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没有障碍的,即便是铁围山、须弥山或者是铜墙铁壁,都无法遮挡,因为这是法性的光明。我们众生的业障也不能拦阻,因为它有穿透无明烦恼的力量;乃至阿鼻地狱的七重铁城都障碍不了,弥陀十二光德中的炎王光,能直下照入暗冥幽深的地狱。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光明具有..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昙鸾大师就有这个觉悟,昙鸾大师为什么修净土?他原来也想修仙道,向陶弘景求得仙书十卷,准备修长生不老之术,等他修好了之后,再来弘扬佛法。结果正好碰到菩提留支在洛阳。他问菩提留支,佛法里是不是有像我们中国这样的仙道,..

年轻人 需要佛法来调试身心

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德。然而生长在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社会竞争,内心或多或少会存在着焦虑、迷茫以及一定程度的精神紧张。大学生的心理..

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心,发成佛度众生的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这就是菩提心。具体体现在菩萨的四弘誓愿。通途的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从发心菩提到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无上菩提,它都是很有次第的。要说起这个菩..

怎样去圆满落实菩提心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

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碍、消业障,并没有强调往生净土的思考。但是大势至菩萨,他就强调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个净土宗就正式成立了归于净土。之前我们讲过,净土宗的判教,最早的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他是不强调求生净土的,他只..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为神仙必可致也。后遇僧菩提留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与之。云: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

往生的最低标准--第18愿

经文往生正因当中,这个「十念必生」是为中下根机而发的愿,摄受中下根机;这个「临终接引」第十九愿是为了上根机的人发的。我们先看第十八愿,请合掌: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好,这个愿太重要了,善导大师..

11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都在阐扬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密教自有其修持的仪轨之外,显教依据的主要经典,则为净土三部经:1.《阿弥陀经》。2.《观无量寿经》,亦名《十六观经》。3.《无量寿经》,又名《大阿弥陀经》,此经自汉迄宋,共有先后十二种译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