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友谊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让我们心手相连。早在1500多年前,中尼就开始友好交往。公元5世纪和7世纪,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先后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礼佛求法。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陀罗自408年起在中国译经弘法21年。中国元朝时,尼著名工艺家阿尼哥率工匠来华,..
智者大师
拘尸那罗
拘尸那罗(梵语:र,Kuśi-nagara,巴利语:Kusi-nārā),又译俱尸那、拘尸那等,意为释迦牟尼涅槃处。拘尸那迦为释加牟尼圆寂地。这里也是佛陀生前最后度弟子须跋陀罗和涅槃后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处,以及八王分配佛舍利处。荟萃拉各国的佛寺建筑风格,地理位于印度北方..
奇!盲人用此法竟然能看见十方世界
【佛经介绍】:《楞严经》是佛教当中非常著名,也极其重要的一部大乘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10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唐宰相房玄龄之子房融笔..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
天台宗祖庭:当阳玉泉寺有悠久历史的玉泉寺,是中国最早的古刹之一,既是湖北佛教的渊薮,“荆楚丛林之冠”,又是隋代中国佛教“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曾在此生活过,禅宗大师神秀也在此说法,它既是天台宗祖庭,又是禅宗祖庭,一身兼跨两宗,因此玉泉寺在中国..
做这些事 普贤菩萨定会来你身边安慰保护
【经典介绍】:《楞严经》是佛教当中非常著名,也极其重要的一部大乘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在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于广州的制止寺(今光孝寺)诵出楞严经10卷,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沙门怀迪证译,菩萨戒居士唐宰相房玄龄之子房融笔..
中国仅存四座唐代古寺全在山西 你都去过了吗?
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据文物专家考证,目前我国仅存唐代建筑四处,全部在山西省境内。规模较大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在五台山,其余两座是平顺县的天台庵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今天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四座中国唐代木建筑中的..
净土文摘
念佛加行修净土法门的,除念沸外,应该做到二种“加行”:(一)不要妄想。对眼前一切境界,都要看作是空的,不可执着它想念它。因为我们到世间来受生,都是由于妄想所成,所以妄想是生死根本,不可不知。(二)耐冷淡。世人造业,都是由于耐不得冷淡,要在名利热闹场中去生活。要知,..
魔最怕的两部经
《楞严经》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部经,我们会《早晚课诵》的都知道,十方丛林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打板、敲钟、击鼓,大众汇集到大殿里,首先就唱三声“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然后就开始念诵《楞严咒》: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我..
别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黄帝内经》,你就会更加谦卑,知道自己业障有几分。业障重不重,从这个色身上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什么有寿夭穷通,这和业力都有关系。现在人看起来福报大了,其实是小了。为什么,享受的太厉害了。这就是地藏经讲的虚耗。物质越发达,不一定是好事。以前人的福报都藏..
让忏悔效果显著的十种方法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是末法修行人的常态,须修忏法使之转变,隋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提出十种增进忏悔效果的方法。夫者,发端之辞。倘欲忏悔所作诸恶,必须具足十法,帮助成就其忏悔之功。一者,首先明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恶因感恶果,善因..
从六根清净说起佛法的殊胜
说实话,很多人学佛,都会停留在信仰的部分。佛教讲到人天乘,积功累德,这个是每个宗教都要讲的。甚至不信宗教的人,也知道积功累德。这就是基础。比如说信天主教的人,想着生前做好事,死后到天堂。他们教义如此。那我们佛教,很多人也想着,生前做好事,死后进极乐。想想看,有..
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
哪些帝王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最早把佛教引入中国的皇
最早引入佛教的皇帝从中国历史上看,有记载的最早的信佛帝王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刘庄的佛缘源于一梦。据说在派员去印度取经的前一年,即公元64年,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中神为“佛”时,遂有《资治通鉴》上所记载..
汉传佛教历史源流
第一节佛教初传的情形一、阿育王前后的佛教释迦牟尼自创建佛学的教化以来,如推开经典上纯粹宗教性的记述之外,但从事理的衡裁以求史案的解答,对于当时佛教传播的实况与其势力范围,或者佛陀影响所及,可能拥有的地区与人数,那是很难确断的。我们可以认定,当他住世,和示寂后的..
详解神秘的舍利子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也许大家看过姜文主演的“天地英雄“和杨紫琼的“天脉传奇“等,不少人会对这个神奇的“佛舍利“产生兴趣。可多数人都不会懂舍利有什么神奇。来这里给大家发些清静的图文,欢迎转载,如果大家觉得好,就请在心里念句:阿弥陀佛!很多人都认为舍利子..
学佛的四个基本原则
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或者他对我特别钟爱,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其他人所说的,我一概不理,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依经不依论一切菩..
放生的十八种意义及放生的由来
放生的十八种意义: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还债放生就是救急放生就是慈悲放生就是觉悟放生就是实践放生就是积极放生就是方便放生就是改命放生就是解冤放生就是消灾放生就是治病放生就是救亲放生就是延寿放生就是福善放生能助西方放生的由来:“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经,盛..
他曾是高薪白领IT男,出家后,自创了独特弘法方式,惠人无数
在我推出旨在传播高僧贤达圆融智慧的《令类专访》后,曾有读者留言,“采访宽见法师吧,具足正见,有创意、有魄力、有情怀……“也许是因为这句话,也许是因为在“玉林奉斋放生节策划群”中的偶遇,使我终于在一个晚上,安静地坐在书桌前,阅读起和他有关的资料……他倡导大众阅藏..
恭逢伽蓝菩萨圣诞 精美伽蓝菩萨像
1・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伽蓝菩萨圣诞之日。2・伽蓝,僧伽蓝摩的简称,释尊时代僧尼依六和敬法,共修所住之园林。佛教传入中国后,马祖建丛林,此后以寺庵为伽蓝阿兰若之地。此伽蓝二字即寺院的意思,伽蓝菩萨即护卫寺院的菩萨。3・今丛林中所供奉伽蓝菩萨圣像,是三国时期关羽云..
佛教对中国素食传统的深远影响
一、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但它并非起源于佛教,也非佛教徒单独提倡。从古到今,世界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等都提倡素食。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毕达哥拉斯都强烈地鼓吹素食。近代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图解中国寺庙布局
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天..
“活佛”说法不符合佛教教义吗?
问:什么叫活佛?答: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这可能与明..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第二天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第一堂内容提要:法器法缘活罗汉的故事疑参破定执著起用昨天乱讲了一天,我们只有三四天的讨论,是不够的啊!现在还没有开始,只了解了大家平常用功的情况。你们打坐不一定看我,只听声音,看我没有用,我是个假象啊!有一点我先要声明,千万注意,尤..
既然有护法神为何还会着魔?
净空法师、李炳南居士:既然有护法神为何还会着魔?问:“有人学佛很认真,甚至于还讲经说法,劝别人看破放下,还都讲得不错,真的是福慧双修,照理说,应该都是有护法龙天保护着,为什么还会着魔?这个事有方法避免吗?”答:你说的这个情形,自古以来就有,实在讲是相当不容易的。天..
为什么要依止一位老师?
这不是我告诉大家亲近善知识,什么叫善知识,前面我跟大家说了。那你说,对我们来说,你不是让我们有个抓挠吗?你给我们对对号,谁是善知识?我告诉你,第一个,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第一第一第一的善知识。这个好说吧,这个能听懂吧!你说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善知识?咱们的本师。阿弥陀佛给咱..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肉身舍利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肉身是“全身舍利”,《玄应音义》卷六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
舍利子有什么用?舍利子的作用
舍利子有什么用?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舍利:汉译为灵骨,一般是对佛菩萨即高僧大德圆寂后荼毗(火化)后的灵骨的尊称。但又根据性质和部位的不同分为:骨舍利(如牙舍利、指骨舍利)、发舍利(一般为菩萨或..
舍利子是什么?舍利子怎么形成的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寂火化后便“炼制”出了舍利子。此说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而不知其非也。夫一切众生,与我同生于天地之间,同赋血肉之身,同禀知觉之性,同知趋吉避凶,贪生怕死。而况佛经常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皆于无量劫来,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何得我欲报恩报德,祈福祈寿,..
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
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生活优越,或者自然条件舒适,相反,去过藏地的人都清楚,那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