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

谈感应与神通 [黄国达]

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详加探究它的真伪、邪正,而不是一味的投入其中或是反过来全盘否定它。信仰宗教的人..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 [竺摩]

佛教如何观察人生竺摩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

素食餐厅宣传单,素食宣传图册,素食宣传方式方法

我们知道,布施是佛修六波罗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既可从实践中学习放开对我的执着,又可以累积往生西方的功德资粮,修福修慧。而放生乃布施中甚为殊胜的一种方法,“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的好处相信大家已经十分清楚,然而很多同修却忽略了宣传素食其实也是在放生。佛的四依..

素食宣传,环保宣传,保护动物,素食图片分享交流

重视宣传素食比重视放生能挽救更多的生命1.诚然,我们已经知道,放生非常好。但放生受着很多的条件限制,不是人人易做,经常可做。宣传素食则直达效果,人人可做,天天可做,弥补了放生的不足。例如,我们很难放生鸡、鹅、鸭、牛、羊、猪等人们日常的主要食用动物,除非我们自己开..

缘起说概述 [姚长寿]

缘起说概述姚长寿佛教中的缘起说按照传统的说法,主要有业感缘起说、阿赖耶缘起说、如来藏缘起说和法界缘起说。业感缘起说是小乘有部所说,讲五蕴和合皆由自己的业力所定,所谓自业自得、三世因果,是从反对偶然论、宿命论、天为论而形成的一种缘起论。业感缘起说注重业力,强调现..

开悟要诀

开悟要诀——唐仲容编注:唐仲容先生被称为当代第一”盲人佛学家”,在佛学研究上,造诣颇深。虽年近古稀,双目失明,历尽坎坷,然其为法为生之志始终不渝,实属稀有难得。先生将“三界唯心造(唯识)”与“缘起性空(中观)”两者结合,形成..

六道三界都是自心的化现 [慈诚罗珠堪布]

六道三界都是自心的化现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外境怎么会是我们的意识或心呢?比如这束鲜花,明明是种花人种好以后,再由花贩卖给我们的,怎么会是我们的心呢?如果是我们的心,我们为什么需要付钱呢?卖花人、钱又是什么呢?其实所有这些与梦没有区别,都是心的现象。梦里的楼梯你也要一..

想孩子眉清目秀,孕期头三个月多吃素

“妊娠二月,名始膏。”这是古人打的一个比方,意思是怀孕第二个月时,妈妈肚子里的小生命就像膏脂一样精美。这个时期,胎儿为足少阳胆经所养。胆经主人体之精的生发。《黄帝内经》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因此,这个阶段是血脉生发而生成胎儿重要苗窍的时机,此时要想让胎儿能..

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能 法]

原文摘自《燃灯》2012年第4期作者:能法常人常说命由天降,又说命由神嘱。亦有学佛人闻说本心离见闻觉知是灵魂。人死后会变为神鬼,扰乱家庭,或护佑亲人等等之说。人并非天降或神嘱,从无始劫以来辗转轮回,本性即具真实生命实相。但是,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难以实见自性,因而妄生..

浅谈佛教经典中的“梦” [王孺童]

“梦”是一个在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概念,虽然大多如《金刚经》中偈颂说的那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像多少是取梦虚幻不实,来批判人们对世界之妄想执着。但梦又是人们意识对外境之反应,并非凭空而有。依唯识学的一种解..

南怀瑾:邪见与正见

邪见与正见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自行邪见’,什么是邪见?在哲学道理及佛学因明的论辩中,很难下一定论。但是,我们所讲的邪见,除了正见以外,妨碍我们成道的心理观念和思想,归纳起来有五大类..

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

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l..

加持

加持(佛教解释)梵语adhis!t!ha^na,加附佛力于软弱之众生,而任持其众生也。又佛所加之三密力,于众生之三业任持也。又祈祷者,为加附佛力于信者,使信者受授其佛力,故祈祷直曰加持。演密钞一曰:‘地瑟娓曩此云加持,通三义也。或云忆念,唯意密故。’同二曰:&lsqu..

无明

无明(佛教解释)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词义解释称谓:无明拼音:wúmíng梵语:avidya^巴利语:avijja^解释:不能见到世间实相的根..

缘起

缘起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佛陀对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基本含义缘起:巴利语pañiccas..

佛性

佛性(佛教解释)佛性,佛教术语,是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

妄想

妄想(佛教解释)妄想(梵vikalpa,藏rnam-par-rtog-pa),佛教的妄想是指以虚妄颠倒之心分别诸法之相状。亦即由于心之执着,而无法如实知见事物,遂产生谬误之分别。又称妄想分别。妄念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我执。因为五蕴皆空、诸法无我。旧译《华严经》卷五〈如来光明觉品〉云(大..

小乘

小乘(佛教解释)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众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是《阿含经》系列。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小乘佛教简介佛教于公元1世纪左右开始分化..

意识

意识意识是指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按照生物学的解释,人的意识产生于脑部。人的大脑、小脑、丘脑、下丘脑、基底核等,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信息,经脑神经元逐级传递分析为样本,由丘脑合成为丘觉,并发放至大脑联络区,令大脑产生觉知,即人的意识。意..

人生

人生(汉语词语)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在这当中我们必将经历波折坎坷,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从稚嫩到成熟到老练的一种过程。因其拥有的哲理性、深邃性,使之成为文学、影视等艺术作..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解释)相由心生是指人的仪容外表总受心灵思想因素的影响。换言之,人的思想感情心灵情志必然表现在人的仪表上。也即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虽是内在的,不可见的;但实际也给人外在的直观感受。比如一个小偷流氓,外表给人猥琐的感觉,是丑;一个内心善良帮人助人的人,外表给..

八识

八识(佛教解释)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

菩提心

菩提心(佛教解释)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

返回顶部